王明阳的心学精华语句(王阳明心学名言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王阳明心学名言

“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王阳明 《传习录》

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阳明 《传习录》

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 《泛海》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四句分别是什么

王阳明心学四句分别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他的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是他的人生观,“知善知恶”是他的价值观,而“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他的方法论。

阳明先生通过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评判以及方法论来教会我们心存良知,为善去恶,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结交朋友时,能做到互相谦让,就会受益,互相攀比的话,就受损害。在现实的朋友交往当中,我们要学会相互欣赏,不要去攀比。如果能在交往中,采取谦虚的态度,对于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即使朋友间的互相帮衬时,帮衬的一方也要避免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态去帮助朋友,才能让彼此心无隔阂。

高高在上的态度,在什么事情上都是不应该的,濒临饿死的乞丐还不吃嗟来之食,何况朋友间,纯洁的友情更是容不得那些高傲的态度去伤害的。

2、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人但凡能够做到喜欢善良象喜爱美色,厌恶恶行象讨厌恶臭,那便称得上是圣人了。阳明先生告诉弟子,人只要喜欢善良象喜爱美色,厌恶恶行象讨厌恶臭,那便称得上是圣人了。圣人的学问,只是一个诚罢了。

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及。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道善恶,并能从善如流、嫉恶如仇。

3、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王阳明认为,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这一观点可谓意味深长。

4、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这句是讲在克服主观私意时的功夫要务求精纯,本质仍是一个为学之心是否“诚”的问题。去私欲犹如除草,必须斩草除根。容一毫私欲在,就是容许心中那份懈怠在。

在这里放松,就会在他处放松,“千里之堤,溃于一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戒慎恐惧”说的都是提着的那颗心,不敢放逸的那颗心。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是什么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如下:

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谦虚是各种善事的基础,骄傲是各种恶事的根源。因为傲慢自足的心态会让一个人狂妄自得,迷失于当下而不复有进。

2、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生活中要学会做减法,在“减”字上下功夫。内心装的东西太多通常会给自己的心戴上枷锁,心中装了太多得失、欲望,便会处处受其牵制,想要摆脱这些,就要学会做减法,回归原本单纯的心。

3、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能在处世为人中把握轻重的人,即是达至中和,达致中和者,必然至诚,才能够确定天下的大本。

4、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善念在心中萌发,觉察到它,就扩充它;恶念在心中萌发,觉察到它,就遏制它。知道、扩充、遏制,就是志向,是上天赋予的聪察明觉的能力!圣人只拥有这一点,而求学的人也只应该存养这一点。

5、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王阳明心学最经典十句话是什么

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具体如下所示

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6、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7、无私心就是道。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9、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0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解析:《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0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解析: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
03.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
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
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0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解析: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
无独有偶,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理。
根据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u003Cimg src='http://www.taiheerp.com\\\\images\\\\taihe_Wx.jp","('互联网')",0,null,false,{},["Set"],{"POST":16},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