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3天,丈夫外出打仗,妻子苦等几十年,却等来一张烈士证
发布时间: 2023-07-11

对女人来说,这世上最痛苦的爱情,莫过于我等你一辈子,却至死未见情郎。

在波澜壮阔的近代历史当中,那些童养媳的爱情,更是被战争强行撕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诗最适合战争年代。

今天要讲的历史人物名叫李才莲,曾经是我党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他凄苦的爱情经历,说来话长……

(李才莲)

时间推回到1919年,江西的兴国县教富村,李才莲刚刚满6岁,父母就为儿子找了个9岁的童养媳,名叫池煜华。

这在旧社会倒是很常见,俩人的关系犹如姐弟,从小一起玩耍,相互越来越亲密,父母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双方都是贫农家庭,也算是门当户对,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也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商量着何时成亲。

展开全文

(图片来源网络)

可是在1928年6月的某个夜晚,俩人躺在凉席上,说着男女之间的悄悄话,夜空明月高悬,凉风习习撩动小姑娘的长发。

池煜华问:"才儿,你最近干嘛去了?一走就是五六天。"

李才莲说:"华姐,我参加革命了,这件事可千万别告诉咱爹娘,这是组织的秘密。"

"啊?干革命?"池煜华吃了一惊,急忙问:"难道跟了共产党吗?那可是要杀头的!"

之所以杀头,是因为去年也就是1927年,才刚刚爆发过"四一二惨案"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数不清的仁人志士,惨死在蒋介石的刀下。

如果选择在1928年参加革命,此时是共产党最困难的时期之一,所面对的局势极其复杂,比刀山火海更可怕。

李才莲却说:"我不管!村里的地主,凭啥欺负咱们?共产党是来传播新思想的,是来帮助咱们打地主的!"

(图片来自网络)

池煜华读书少,并不理解弟弟的意思,于是问:"什么是新思想?"

李才莲说:"总之咱们农民要有自己的枪和炮,要跟地主作斗争;女人不用裹脚、男人不用当佃户;我带回来很多书,以后你也要多学多看……"

池煜华忧心忡忡的说:"我只要你平平安安的。"

接下来的时间,则是聚少离多,池煜华希望小情郎早归,然而李才莲却在外面搞革命运动,从两三天回家一次,变成半个月回家一次。

李才莲和池煜华,看似是姐弟,实则是情人,一起生活了九年,不离不弃的朝夕相处,如今却分分合合;想当初经常在院子里仰望星空,现如今相聚都是奢望,夜晚的月亮虽然长圆,但爱人却总是缺席。

李才莲在校园老师的影响下,因为痛恨地主,才选择投身革命,虽然仅仅十五岁的年龄,但靠着聪明伶俐的大脑,肯学习肯吃苦的性格,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才莲有了革命理想,而池煜华在小情郎的影响下,也学会读书认字,也逐渐明白了,这是中国社会千年之未有的大变革。

到了1928年12月20日,年仅15岁的李才莲,便参加了农民暴动,因为发生在兴国县,所以被称之为兴国暴动。

红军战士带领当地群众,打败了兴国县的治安大队和靖卫团;而兴国县的县长,还没有碰面呢,就已经被吓跑。

接下来,李才莲跟着队伍,强行打开了兴国县的监狱,里面关押着两百多位革命前辈。

经此一战,枪毙了13位国民党的首恶反共分子,其余的虾兵蟹将,更是不计其数。

李才莲跟着队伍开仓放粮,将官府粮库当中、那些积压了好几年的谷子和稻米,分给了饥饿的老百姓;又缴获了一百多条枪支,充实了革命队伍的力量。

而兴国县的警察局局长,被吓得躲在庙里,穿着和尚的衣服,冒充是火神菩萨,想要躲过红军的缉拿,最终难逃革命的重锤。

反观教富村的池煜华,在听闻了兴国暴动之后,便一直站在门口等候小情郎的归来,心中是万般的担忧。

日落黄昏的时候,李才莲扛着半袋谷子,回家见到了父母和妻子,之所以扛着粮食回来,是要让家人看看,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打击土豪劣绅,不仅能促进革命的发展,还可以让老百姓都吃上饱饭。

(农民暴动的原因,就是因为贫困和压榨)

李才莲瞒了许久之后,第一次在父母的面前,公布自己的身份。

当天夜里,李才莲紧紧抱着自己挚爱的才儿弟弟,眼角流出了两行热泪,说道:"太危险了,实在是太危险了……你如果万一回不来 ,我可该怎么活?"

"我不是说了吗?咱共产党的队伍要有枪有炮,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和苏区。"池煜华握着情人的皓腕,说道:"我带回来的书你看了没?布尔什维克,马列主义,等你看完之后,就知道我为何要参加革命队伍了。"

时间来到凌晨五点,李才莲悄悄地起床,因为按照约定时间,今早要开一次重要的会议。结果他才刚刚穿好上衣,身边的池煜华就醒了。

池煜华满怀不舍的说:"又要走嘛?"

"嗯!"李才莲重重点头,随后说:"我走后,在家好好看书,等我回来。"

池煜华万般不舍的回应说:"我希望你,天天都能早点回来。"

时间来到了1929年的大年初二,李才莲和池煜华,有情人终成眷属,正式结为夫妻,相互许下誓言,终生不离不弃,这应该是池煜华一生当中,最甜蜜的时刻。

(图片取材自影视内容)

可是结婚之后的第三天,又是凌晨东方露出鱼肚白,黑漆漆的夜色下,李才莲穿好衣服悄悄离开。

李才莲在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走后,你要守好家,多学习多识字。

新婚燕尔初尝幸福,却又要匆匆分别。不知其中苦,莫言愁滋味。

到了同年的4月份,毛泽东来到了兴国县,正值杜鹃花开,满山红遍的季节。

毛泽东所率领的部队,是红四军第三纵队,开始搞农民运动,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兴国县,估计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后续几年年,他会七次来到这里。

毛泽东在兴国县的时候,完善了他的土地革命思想,制定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部署,为革命武装指明方向,要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等。

所以在后世,也有人称兴国县,是新中国的摇篮……

毛泽东的革命火种,在兴国县正式燃起,李才莲投身农民运动当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作更加忙碌。

李才莲于1930年的秋季离开兴国县,转到赣南从事青年和儿童工作,已经从毛头小伙儿,逐步成长为青年运动的佼佼者。

因为表现出色,李才莲又被调到更远的地方,担任少年共产党的书记(简称少共),他所带领的武装部队,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

(图片来源网络)

小小年纪,能团结战友,而且擅长演唱,所以李才莲无论走到哪里,革命的氛围就带到哪里。

李才莲的任务,按官方说法是建立青年部队,实际上便是号召学生和农村娃,提起枪支投身革命。

直到一年后,李才莲总算有时间回家,以前称之为回家,现在称之为探亲,随着职务的高升,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

江西兴国县的教富村,还是那个老房子、还是那个破木门,李才莲眼中唯一的变化,那就是自己的童养媳池煜华,长得越来越水灵越来越漂亮。

一对有情人相逢院内,池煜华看自己的小情郎完完整整,这才松了口气,说道:"国民党的人来了,悬赏你的人头,给五百块大洋;可把我担心坏了,又一直联系不上你。"

(图片来源于影视作品)

"我说过我会回来的,就肯定能回来。"李才莲拉住了池煜华的手,问道:"我让你读的书,学得怎么样了?"

很显然,李才莲把自己的爱人当成了同志,希望对方成为自己革命道路上的伴侣。

而池煜华远远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情郎,今天在国民党眼中价值五百大洋,日后会提高到二十倍以上!

李才莲为池煜华,带回来一面镜子当做礼物,他说:"我走后,不要听信任何谣言,国民党会造谣,说什么我已经死了、被他们杀了什么什么的,都是假的。"

"嗯,我等你!"池煜华重重地点了点头,虽然心中有一万个舍不得,但生在这个时代,谁都身不由己。

也是在结婚这段时间里,池煜华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并不是红军队伍当中的小兵,而是身居要职,前途大有可期。

(李才莲)

经过短短一天的相聚,二人再次分别,池煜华便去往广昌,积极号召青年参加革命,反抗地主的压迫,反抗国民党的围剿。

1932年2月,红军围攻赣州,李才莲率领少先队参加战斗,虽然因为年龄小不能去前沿阵地,但却可以负责运送物资。

枪支弹药、粮草辎重、李才莲在后方,支援前线的红军战士,做出了突出贡献。

到了3月份,李才莲听候组织的调遣,去往广昌地区少共中心县委书记。

当时的广昌,因为忽视了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和组织,导致少共组织散漫。经过一番整顿之后,出色完成了党中央交代的工作。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成员从三十多位,发展到三百六十多位,并且再次组织少先队登临前线,两次战斗全部获胜。

从此之后,李才莲声名大起,靠着能吃苦的品质,靠着多年练就的谈吐和机智,于1933年初调任中共江西省委儿童局书记。

再看池煜华这边,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已经成为苏区的妇女部长;繁忙的革命工作中,她的工作也经历一次次的升迁调动。

池煜华抽出时间,通过6天的徒步行走,来到了苏区的七里坪地区寻找丈夫,在这里她见到了中共未来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