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梅世蓉的这首诗平仄对么?在地震中的英雄事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有关梅世蓉的这首诗平仄对么

如果第一句押韵,那么七绝有如下两种定式
定式一: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定式二: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其中带括号的为可平可仄,现在平声一般指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指第三声和第四声。
平仄对不对还看你用哪种定式,似乎两个定式都不符合,自己对照修改修改吧。
PS:藏头真恶劣

在地震中的英雄事迹

你好
汶川大地震事迹
为救同学断臂的白乐潇。白乐潇是一位12岁的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这位舍己救人的小姑娘,人们把她称为“小英雄“。
“敬礼娃娃郎铮“。在汶川地震发生十多个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他的名字叫郎铮。目前正在接受治疗。郎铮对照顾他的解放军某部的医护人员说:“我也要当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当温总理到医院去看望小郎铮时,他给温总理也敬了个队礼。目前,很多网友推荐他做奥运火矩手。同时,也尊称他为“敬礼娃娃”。
、敢于“越轨”通报的汪成民
唐山大地震事迹
无论后人如何评说唐山大地震,当年这位41岁的科学家都是首当其冲的人物。他曾经于1997年到纽约联合国总部介绍成功预报唐山地震的经验,被世界广泛关注,认为是他创造了青龙县47万人无一死亡的奇迹;也曾经因为是震情分析组长,他成了唐山大地震漏报的替罪羊。一面是面临坐监狱的危险,一面是不明真相的群众的不理解,多次因为被人知道是地震局的,遭受毒打。妻子忍受不了太多压力,离他而去,更让他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如今的汪成民头发稀疏花白,还有点塌腰。这是在地震发生后,为了抢救地震资料,他爬入即将倒塌的丰南岳42号房,被一块几十斤重的水泥板砸在腰部,留下的印记。
1975年1月,在国家地震局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上,地震专家们对中国东部1975、1976年地震形势分析出现了严重分歧。以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为代表的专家认为:我国东部自1969年渤海地震后,地震活动已趋减弱,问题不大了。今后一二年主要危险在我国西部,战略上要转向川、滇一带抓8级大震。以分析预报室京津组长汪成民为代表的国家地震局一批年轻同志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
在1975年1月12日,汪成民作了题为“对我国东部1975-1976年地震形势分析”的报告。报告提出:1975-1976年我国东部可能发生强震,可能地点是华北北部与苏鲁皖交界,可能强度达6级左右,并绘制了“1975-1976年中国东部地震形势分析图”。在近似椭圆形危险区的长轴两端,分别标注着两个令世人震惊的地名:唐山和海城!
谢谢 望采纳

梅世荣是谁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骂她

  梅世蓉,女,研究员,1928年4月27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95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物理系。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昌马、邢台地震考察队队长,西南、新疆地震考察队副队长,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五十年代开始对我国地震活动性进行研究。1970年提出地震空区是预报地震危险区的途径之一。主编有《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

  反面评价

  唐山地震时期主管震情分析与预报,地震部门主要官员。据悉,唐山地震前一个月内预报震情信息密集上报,其对震情严重漠视,多次推迟震情会商,打压唐山地震预报,导致唐山人民没有采取预防措施,造成24万余人的死亡。震后编造谎言,欺骗中央,称“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并将震前行之有效的预测手段全部废除,打压作出预测的科学家和地震预报人员,掩盖真相30年;造成中国地震预测手段不进反退。
  唐山地震后,梅世蓉向党中央隐瞒实情,欺骗中央谎说唐山大地震根本不能预报。接着又利用我国政治局势的突变,转移罪责,参与诬陷坚持群测群防路线,正确地测出地震危险逼近,要求发动群众抓地震前兆的汪成民同志,逼得汪成民同志家庭破碎,妻子离异,身心受了极大打击。尽管事实已经证明,地震完全可以预报,身为地震工作者的梅世蓉,在这以后还是一贯地散布地震不可知论,破坏地震预报工作,打击压制对于我国地震工作有杰出贡献尤其在唐山大地震中作了杰出贡献的地震专家,工作上刁难,不给资金设备和仪器,更可恶的是不让带学生,以至近三十年来,我国在文革期间培育锻炼出来的一大批地震专家,相继衰老、后继无人,人才凋零,使得我国地震工作处于灭亡的危险。

  正面评价

  梅世蓉教授是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在地震预报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是将地震活动性研究应用于地震预报实践的开拓者,提出的强震活动在时空上准周期活动特征,仍然是地震中长期预测研究中的重要依据。她是利用地震实验场开展地震观测、研究的先行者,在新疆地震实验场的实践中,开展了多学科的地震监测,提出了利用高应力阶段的塑性变形和介质塑性硬化等理论,解释地震前兆成因的科学思想,对新一代地震实验场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梅世蓉教授是地震预测研究所前身--分析预报中心的奠基人,作为分析预报中心的第一任主任,积极倡导地震预报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将地震预测的科学研究、野外观测和地震预报任务紧密结合。梅世蓉教授非常重视年轻人的培养,在分析预报中心成立的第三年,就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使其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她亲自招收学生,且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率先开设了《地震预报引论》课程,多年来我单位培养的研究生在全国各地地震预报战线上,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退居二线后,梅世蓉教授依然致力于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全身心地关注地震科学的进展。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