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是怎么样的你怎么看?《北征赋》的价值体现在哪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是怎么样的你怎么看

写丘处机的这篇小文,足足拖到了金庸先生仙逝。原因很简单,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忍不住跟着《射雕》的情节又走了一遍,后来干脆就专心追文去了。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像乔峰、郭靖、张无忌之类的大侠,是“江湖”的风骨;像欧阳锋、成昆、东风不败之类的大反派,是文字的张力;像黄蓉、任盈盈、小龙女之类的女子,是故事的风情……

而很多像丘处机这样的曾经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也出现于小说中,着上了“江湖”的味道。作者不仅是要借助杰出的历史人物,来展现侠义精神;更是要通过他们,将小说加入历史的底色,让受众更加具有代入感。

在历史上,丘处机是真实存在过的人,是道士,是掌教,是国师;而他也是像纲绳一样,把整个《射雕》故事都串联起来的人。

牛家村,丘处机以“侠道”的形象出场。

那道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全身罩满了白雪,背上斜插一柄长剑,剑把上黄色丝条在风中左右飞扬,风雪满天,大步独行,实在气概非凡。

历史上,丘处机很早就出家为道了。1148年,丘处机生于山东栖霞。幼失双亲,独栖山野。可能是过早地触到人生的悲凉底色,也可能是山东的“修行”氛围浓厚,丘处机的遁世之心很早就被激发出来。十九岁,处机于昆嵛山出家;次年,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此时,处机得了法号,真正成为了“长春子”。

“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着实符合他“蓑笠先生”的称号。

三人坐定,郭杨二人请教道人法号。道人道:‘贫道姓丘名处机……’杨铁心叫了一声:‘啊也!’跳起身来。郭啸天也吃了一惊,叫道:‘遮莫不是长春子吗?’丘处机笑道:‘这是道侣相赠的贱号,贫道愧不敢当。’郭啸天道:‘原来是全真派大侠长春子,真是有幸相见。’两人扑地便拜。

丘处机拱手道:‘贫道姓丘,请教各位的万儿。’丘处机威名震于南北,沙通天等互相望了一眼,均想:‘怪不得这道士名气这样大,果然了得。’

丘处机名震南北,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书中写到,沙通天等恶人对这位丘姓的“贫道”,早有耳闻、忌惮防备,而郭、杨二人初闻其名号时,更是“扑地便拜”。可见处机时已声名显赫。

郭、杨是敬服其侠义,沙则是感叹其功力。而历史上的真实的丘处机,究竟是为何而声名大振的呢?

磻溪穴居七年,龙门潜修六年,数十年的清修是出家人的根本。虽然深居简出、细细打磨的出世修行不一定得道,但还没开始就“大隐于世”的做法一定不是修行。“静思忘念,密考丹经”,广交名士,潜心修习。处机的生活虽是清苦,但终有所悟。

1188年,丘处机应召出山,赴燕京重塑先师王重阳与故去师兄马丹阳之相,任“高功”重职,阐扬教法、随坛作仪。

三年后,处机东归栖霞,建一道观,金章宗赐额,名曰“太虚”。

处机虽然不稀得搭理金人,但金国皇帝的“官方认证”与重视,却使得全真教由一“民间创业集团”,转为合法的正统宗教,长春子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丘处机指着地下碎裂的人头,说道:‘这人名叫王道乾,是个大大的汉奸。去岁皇帝派他去向金主庆贺生辰,他竟与金人勾结,图谋侵犯江南。贫道追了他十多天,才把他干了。’郭杨二人久闻江湖上言道,长春子丘处机武功卓绝,为人侠义,这是见他一片热肠,为国除奸,更是敬仰。


杨铁心叹道:‘大宋皇帝既向金国称臣,威猛文武百官还不都成了金人的奴才吗?’丘处机恨恨的道:‘出家人本应慈悲为怀,可是一见了害民奸贼、敌国仇寇,贫道竟是不能手下留情。’郭杨二人齐声道:‘杀得好,杀得好!’

作为道士的丘处机,却未必会武功;而他的侠义精神,也并非体现在杀人除奸的义举之上。

元太祖派近臣去请来了丘处机,以及他的十八个弟子。《元史》说他拒绝了金人的诏请,却赴了元人的“约”,个中缘由,不得而知。或许是丘处机有较高的政治嗅觉,或许就是因为敌人的敌人便是自己的朋友吧。

太祖待处机为上宾,唤处机为“神仙”,甚至还把虎符、玺书赐给了他。问其天下的“为治之方”,处机便劝诫太祖,若想统一天下,一定不能嗜杀,要以敬天爱民为本。还契合太祖期盼长生的心理,告诫他要减少征伐以内固精神,去暴止杀以外修阴德。

处机的游说,竟促使了太祖对中原的用兵有所和缓,而减少屠杀的发生。太祖还免除了全真教徒的赋税,处机借着道观的光广发度牒,招进了大量流民入教,使其免受战争流离与苛捐杂税之苦,救了万千人的性命,而为中原人所称道。

这种义举,隐去了刀光剑影,但不正是侠义精神的体现吗?

宋濂,《元史·丘处机传》

金庸,《射雕英雄传》

朱亚非,《论丘处机》

《北征赋》的价值体现在哪儿

班彪的《北征赋》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两汉易代之际文人的生活状况,为了解文人的创作心态提供了重要资料; 而且上承屈骚精神,下启引史入赋。借史咏怀的抒情小赋,具有重要赋史价值。《北征赋》以近乎直录的方式保存了许多史料,对进一步了解秦汉时期的交通状况、班彪民族观的形成以等多有裨益。

赋中记述作者从长安到安定的历程,抒发了怀古伤时的感慨,表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这是一篇以发生在宁夏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而创作的有别于西汉大赋形式的骚体小赋新形式,“开东汉抒情小赋之先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写作背景

为躲避战乱,寻求报国安邦的机会,班彪于这年从长安出发,经陕西泾阳、淳化、旬邑,甘肃的正宁、宁县、彭阳(汉代)、镇原,到今宁夏彭阳、固原取道安定郡,准备去往凉州。

在安定郡,他一路饱览了秦长城的雄姿,实地考察了190年前匈汉战争的古战场,还特地到古萧关凭吊了他所敬仰的英雄孙卬。在高平古城、萧关要塞和长城之上,他抚今怀古,睹物思人,百感交集,文思潮涌,于是写下了《北征赋》这篇千古绝唱。

二、行文结构分析

1、交代写作原因:“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班彪在长安遭莽新、更始之乱,不得已避难西北,交待原因,极为简洁。

2、作者在纪行过程中的感情:“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赤须之长阪,人义渠之旧城……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

作者在途中对古人的嘉美与讥讽,对自己的感时伤世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对所到之地的景色描写:“跻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风呆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鴨鸡鸣以哜哜。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

悯时伤世,自叹飘零之情由景而生,情景交融。

4、穿插回顾历史史实:“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騑迟迟以历兹。”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犹数功而辞鱤。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登上古迹,要想当年驰骋此地的王侯将相,借古怀今,悲哀叹息。

5、乱辞:“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屈申与时息兮?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

以平和之笔触表明作者君子固穷而守节的正统儒家思想。

三、班彪《北征赋》的史料学价值

作为纪行赋的代表,《北征赋》以近乎直录的方式保存了很多原始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很多信息有所反映,其史料学价值也值得进一步挖掘。班彪《北征赋》结合此次出行所经各地的历史史实,一一记载下来,作为一种动态的文学地理从而补充、印证了舆地学。如关于秦直道、汉甘泉宫等。

关于秦直道和汉代通西域的道路。《北征赋》载录了秦直道的大部分路线,这不仅为理解《北征赋》的命名提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