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为何死于收复台湾前夕?死前又为何下令杀妻灭子
发布时间: 2023-07-11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同年,郑成功出生。1662年,郑成功将荷兰殖民者从台湾驱逐出去,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当年他在台湾去世,年仅38岁。

2022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他的故乡福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360年后,回望郑成功的伟大历史功绩,昭示我们要赓续爱国主义传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郑成功是抗清名将,因为拥护南明隆武皇帝被赐姓朱,改名成功,人称“国姓爷”。1661年4月,郑成功率2万多将士,战船数百艘,从金门出发,东征台湾。大军经9个多月浴血奋战,打败了时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结束了荷兰人在台38年殖民统治,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这里插入一个冷知识,明朝政权实际上在清军入关后仍然存在,当时明朝宗室南下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始于公元1644年崇祯帝自缢,最终于公元1662年以永历帝被缅甸王押送给吴三桂死于昆明告终,共历时十八年。

展开全文

而郑成功也一直是南明永历帝的左膀右臂,为保留明朝的火种殚精竭虑。最后也是成功帮南明收复了台湾。但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的英雄人物只活了38岁,实在是天妒英才。更让人奇怪的是他正是死在了收复台湾前夕,而且在临死前下令要杀妻杀子杀孙。

他要杀的妻子正是他最爱的正妻董氏。董氏不仅出身书香门第,而且知书达礼,非常贤惠,是郑成功的贤内助。郑成功长期在外征战,长期主持后方大局的就是他的正妻董氏。正是董氏免除了他的很多后顾之忧

至于要杀的儿子也是我们后世熟知的郑成功接班人——郑经,郑经不仅是郑成功儿子中最为年长的,而且自出生就被郑成功认定为接班人,着力培养。郑成功带兵收复台湾时,坐守重镇厦门的就是郑经,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厦门可是郑家的根基,如果出现意外,不仅郑成功收复台湾会失败,就连郑氏家族的势力也要大打折扣,或许会再次回到当海盗的生活去了,由此可见郑成功对郑经的重视程度。而且随着郑成功的多年培养,郑经早已成为了郑氏军中的一位实权人物。既然如此,那为何他在临死前要下令杀他们呢?这就要从郑成功的长孙郑克臧的出生说起。

1662年,郑成功接到儿子郑经的来信,郑经的一房小妾最近给他生了个儿子,请父亲赐名。家族有后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个大喜讯,郑成功自然也不例外,不仅为此专门给这个孙子赏赐了一些金银珠宝来表示自己的重视,还下令犒赏三军,与将士们共同分享喜讯。哪成想,过了几天,郑经正妻唐氏的爷爷,南明前兵部尚书唐显悦给郑成功写来的一封信让郑成功傻了眼。

唐显悦在信中说:

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加赏赉。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台湾外纪·卷十二》

这封信可谓是赤裸裸的打脸,把郑经的不伦行为,上升到了郑成功的个人能力和郑氏家风去了。三父八母,旧指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继母改嫁之继父,合称三父;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合称八母。他明确告诉郑成功:郑经新得的这个儿子,是郑经私自纳的一个小妾陈昭娘所生,而这个陈昭娘就是郑经的四弟郑睿的乳娘。

这个陈昭娘她不仅是个寡妇,出身低微,最重要的是按辈分他是郑经的长辈。郑经却在未请示父母,也没有征得正妻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纳她为妾。在封建伦理纲常盛行的当时,这就是乱伦。不仅如此,两人还生下了儿子,这对郑家来说根本就是门风败坏,奇耻大辱。而且古代人最讲究伦理纲常,尤其是郑成功这样注重“忠孝”的人。

郑成功得知实情后,自然是火冒三丈。为了维护家族颜面,他当即下令要处死郑经、陈昭娘和他们的儿子,并且因为教子无方,决定同时处死自己的正妻董氏,这其实有些不讲理了,毕竟古人也讲“养不教,父之过”嘛。命令是下达了,可是没有人敢去执行,你想想,要杀的都是谁?尤其是郑经,如果没有杀成,将来追责怎么办?况且,这是郑成功一时生气下达的命令,万一他事后反悔了,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这个执行人,

郑成功见左右将士都不敢接这个命令,就派自己的堂兄郑泰去执行命令。但郑泰跟随他多年,自是知道他这是在气头上下的命令。当时的郑经早已经是郑氏军中的实力派人物,而且郑成功身染重病,恐怕撑不了多久,郑经一死,郑氏必会群龙无首。郑泰对这个命令也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是他没有公开反驳郑成功,而是悄悄地找到了兵部尚书洪旭,俩人商议:“郑成功病重,恐怕将来会一病不起,郑经是唯一可以拥立的少主,一旦郑经被杀,将来郑成功一死,恐怕军队会四分五裂”。

因此,到达厦门的郑泰不但没有执行郑成功的命令,反而拥戴郑经为“平国公”,在厦门散播郑成功要诛杀郑经和手下的将领的谣言,支持他公开与郑成功对抗。对于郑成功来说,儿子造自己的反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1662年这一年对于郑成功来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遭受了很多磨难和挫折。

首先,他奋斗半生的反清事业,因为北伐金陵战役失利而功亏一篑。其次,满清为了震慑郑成功及其部下,再加上后来郑成功大军在战斗中杀死了清朝将领阿格商,让清廷大怒,于是将之前已投降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郑成功的胞弟郑渡、郑恩等郑氏亲族,全部处斩。这一年,他追随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也被吴三桂绞死于昆明。

还有一点就是郑成功虽然成功收复了台湾并凭借着台湾海峡据守台湾,但是台湾只是一座岛屿在那个对外贸易还没那么发达的年代,这里的日常补给以及对外贸易都要同大陆相连,清廷对此采取了“迁界海禁”的政策,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并且不允许片帆入海,将海禁定为了国策,直接切断了郑成功的后勤补给,导致军心不稳。而且,由于郑成功连年征战,身体早已经一日不如一日。

就是在这样的黑暗时刻,家里又传出了郑经的丑事,而郑经本就是他特意栽培的接班人,现在却要为此与他对抗,实在是令他又气又痛。这些坏消息叠加在一起,把这位铁血硬汉压得喘不过气来,加之连年征战,劳累过度,已然卧病在床,最终忧愤而死。

现在我们知道了郑成功的死因,但郑经的所作所为虽然荒唐,但作为郑氏继承人,有什么必要一定要杀掉呢?

结合当时的情况,我们来分析一下。

郑成功之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大动干戈,可能有这两种考虑:

第一种,郑成功忠于大明,他知道自己可能将不久于人世,而恢复大明早已没有希望了,因此他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后代成为清朝的俘虏甚至主动投降,所以借这个事情提前杀了自己的妻儿殉国

第二种,郑成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是又害怕自己的儿子郑经不能服众,所以故意激起官军们对自己的愤怒,主动站队到郑经的阵营,增加郑经的凝聚力,为郑经接手郑氏的势力铺路。

总之,最后郑成功这道命令并没有被执行,他的长子郑经也并没有死,反而在之后经营台湾数十年,在三藩之乱的时候,郑经还率领大军去策应耿精忠,临走的时候让他和陈昭娘所生的儿子郑克臧监国。

但是不论如何,郑经一事都是郑成功一生的遗憾,正是他和妻子的纵容才让郑经成了这幅模样,所以各位读者一定要吸取教训,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因为一时的宠溺导致老来遗憾。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