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北伐为何全军覆没?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胜利后,首席功臣丘福,最后结局如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丘福北伐为何全军覆没

首先,丘福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他能征惯战,但只是一个将才,冲杀在前可以,谋略不足,如果有帅才指挥,必能建立功勋。但如果自己捧帅印对敌,显然不是那种人才。朱棣北伐,无人可用,又因为丘福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对他信任有加,所以当蒙古人杀了明军使者郭骥,急欲报仇时,不得已派他为帅北征。朱棣用人不当,是丘福兵败的第一原因。

其次,明军在朱棣时期,经过靖难之役,战斗力相对朱元璋时期,明显下降。表现在人才凋零,将帅乏少。最后丘福失败后,朱棣不得不御驾亲征就是证明。丘福带了十万兵,疾驰数千里,而蒙古人则是以逸代劳,有备迎战。这是丘福失败的第二原因。

第三,丘福不纳忠言。虽然朱棣屡次嘱咐丘福不要轻敌冒进,但丘福就是不听。将领李远指出丘福轻敌冒进,必中敌人的诱敌之计,有很大危险时,丘福不但不纳忠言,反而刚愎自用地说:违令者斩。丘福就象三国时的马谡,众将都看出了敌人的诱敌之计,就丘福看不出。带着众将跑进了敌人的埋伏圈,结果导致众将或战死,或被俘,十万大军仅有两千人跑回祖国,其余皆都战死的严重后果。

丘福轻信俘虏鞑靼尚书之言,而蒙古的尚书外表上是俘虏,实际上是将敌人引进埋伏圈的“王二小”。丘福做为明朝主帅,不分真假,偏听轻信,误中奸计,全军覆没。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胜利后,首席功臣丘福,最后结局如何

丘福是明朝燕王朱棣手下的一员大将,为朱棣发起康靖之难,夺取政权立下汗马功劳。

丘福早年出身行伍,在北平(今北京)服役,积功至燕山中护卫千户,隶属燕王朱棣麾下。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丘福与朱能、张玉一同夺取北平九门,控制北平全城。同年八月,丘福随军攻打真定(今河北正定),率军冲入子城。白沟河之战时,丘福率精兵直捣南军中坚。此后,他在夹河(今河北衡水)、沧州(今河北沧州)、灵璧(今安徽宿州)等战役中,一直担任燕军前锋。

建文四年(1402年),平燕将军盛庸率军扼守淮河,以数千艘战舰遮蔽整个河岸。丘福与朱能率数百人西行二十里,自上流偷渡,突袭南军,击退盛庸,尽夺战舰,使燕军顺利渡河。同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继位称帝,是为明成祖。丘福升任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后又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获赐铁券,子孙世袭。

汉王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深受成祖喜爱,因而有夺嫡之心。丘福武人出身,与朱高煦交情深厚,便多次在成祖面前进言,建议立其为太子。但明成祖却一直犹豫不决。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任命丘福为太子太师。永乐六年(1408年),丘福与蹇义、金忠一同辅导皇长孙朱瞻基,并加岁禄千石。

北征鞑靼

永乐七年(1409年)七月,明成祖因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杀死使臣郭骥,任命丘福为总兵官,佩征虏大将军印,让他与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率十万精骑北征鞑靼。成祖担心丘福轻敌,告诫他道:“兵事须慎重。你到达开平以北后,即便看不到敌军踪迹,也应做好时时临敌的准备,相机进止,不可固执己见。如果一战未捷,那就等下一仗。”大军出发后,成祖又连下诏令,反复提醒丘福,让他不要轻信敌军容易击败的言论。

同年八月,丘福兵至鞑靼,却撇下大军主力,率千余骑兵先行,并在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以南击败鞑靼游骑。他趁胜渡河,又俘获鞑靼尚书一人,向其询问本雅失里的去向。鞑靼尚书诈道:“本雅失里闻大军北上,惶恐北逃,离此地不过三十里。”丘福深信不疑,决定疾驰前往,以免本雅失里逃脱。诸将纷纷反对,建议等候主力大军到达,探清敌军虚实后再出兵追击。丘福却拒不采纳,坚持以鞑靼尚书为乡导,直捣敌营。

战死塞外

在之后的两日中,鞑靼军每战都诈败退去。丘福遂决定继续趁胜追击。李远劝谏道:“将军轻信俘虏之言,孤军深入,敌军又不断示弱引诱,再前进必然陷于不利的境地,可若退兵恐怕会让敌军有隙可乘。现在应停在原地结营自固,白昼则扬旗伐鼓,出奇兵与之挑战;夜晚则燃炬鸣炮,虚张声势,使敌军难测我军虚实。待我军主力到来,再全力进攻,必可取胜,不然也可全师而还。”他又提醒丘福道:“当初陛下是怎么样说的?难道将军全都忘记了吗?”王聪也竭力反对。丘福一概不听,厉声而言道:“违命者斩!”而后当先率军疾驰。诸将无奈,只得被迫随行。

不久,鞑靼大军突然杀至,将丘福等人重重包围。王聪战死,丘福与李远、王忠、火真尽皆被俘遇害,麾下全军覆没。丘福死时,终年六十七岁。明成祖闻讯震怒,决定御驾亲征,并剥夺丘福的世袭爵位,将其全家流放海南。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追赠丘福为舒城王。

主要成就

丘福于建文年间随成祖靖难,身经百战,屡次担任前锋,在成祖钦定的靖难功臣中名列第一,每逢奉命议政也都列于首位。永乐年间,丘福又成为东宫辅臣,还担负着教导皇太孙的重任。

轶事典故

丘福生性朴实戆厚,但作战勇猛。他在靖难功臣之中,出谋划策虽然不及张玉,敢战敢冲却可与朱能相比。燕军每有战胜,诸将都争相言功,唯独丘福落于人后。成祖常叹道:“丘将军功,我自知之。”

人物评价

王世贞:丘福虽辱国,犹不失死节,遂至籍没流放,亦殊罚也。而丘淇公以比讨失律不得王,而朱平阴(朱勇)以嗣公北讨失律独得王。

焦竑:福质直无文,有勇力,善战,辄轻敌深入。

张廷玉:① 福为人朴戆鸷勇,谋画智计不如玉,敢战深入与能埒。② 惠帝承太祖遗威余烈,国势初张,仁闻昭宣,众心悦附。成祖奋起方隅,冒不韪以争天下,未尝有万全之计也。乃道衍首赞密谋,发机决策。张玉、朱能之辈戮力行间,转战无前,陨身不顾。于是收劲旅,摧雄师,四年而成帝业。意者天之所兴,群策群力,应时并济。诸人之得为功臣首也,可不谓厚幸哉!

家庭成员

根据《中华丘氏大宗谱·海南省澄迈分谱》记载,丘福的儿子丘松,在父亲死后被贬谪海南澄迈,世袭海南卫指挥。但正史中未见记载。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一·亲征漠北》

丘福在清朝时因避孔丘名讳,被改为邱姓。

《明史·丘福传》:起卒伍,事成祖藩邸。积年劳,授燕山中护卫千户。

《明史·丘福传》:燕师起,与朱能、张玉首夺九门。大战真定,突入子城。战白沟河,以劲卒捣中坚。夹河、沧州、灵璧诸大战,皆为军锋。

明朝悲情猛将丘福如何评价

丘福,明朝名将。他行武出身,为燕王朱棣属下。

建文帝即位后采纳建议欲削藩,欲削除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历时4年称帝。丘福在此期间屡立奇功,被称为“靖难功臣第一”,封淇国公,获赐世袭免死铁劵,后又封太子太师。

1409年,丘福率十万明年北伐鞑靼,因轻敌冒进,中伏战死,致使全军覆没,终年67岁。明成祖震怒,决定御驾亲征,并剥夺丘福世袭爵位,将他全家流放到海南。

丘福的悲剧在于有勇无谋。他“有勇力,善战,辄轻敌深入。”他“谋画智计”不足,全凭“敢战深入建功”。也正因屡屡轻敌深入,才中伏身亡并葬送十万明军。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