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学科教学总结(本二学生,以后想当语文老师,请问跨考考教育学的学科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比较合适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本二学生,以后想当语文老师,请问跨考考教育学的学科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比较合适

我就是普通二本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拿的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现在就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所以要想做语文老师,肯定是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比较合适。

我是教育人小石头,专注教育,觉得好,别忘了点赞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为什么现在一年级的学生放假在家要学二年级的课,二年级放假要学三年级的课

“不怕对手是学霸,就怕学霸过寒假。”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自己寒假不学,而对手却利用寒假认真学习,使原来的差距越来越大;二是自己寒假认真学习,而对手却利用寒假玩乐,使原来的差距越来越小。

因此,现在很多家长利用寒暑假给孩子预习或补习下学期的新课程,以期他们在新学期中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显然是一种揠苗助长的方法。如果我们提前给孩子预习甚至补习新学期课程,其弊端多多。
首先,中小学的课程很讲究上下知识的衔接,如果旧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复习与巩固,是不可能把新知识学好的。比如一次函数是二次函数的基础,而正比例函数又是一次函数的基础,它们互相关联,一环套一环。所以,在没有复习巩固旧知识的情况下,盲目地预习新知识,只会事倍功半。

其次,新知识的理解要以旧知识为基础,比如八年级英语的现在完成时没有学好,你怎么叫孩子去理解九年级的过去完成时呢?在没有学好旧知识的情况下,盲目给孩子预习或补习新学期课程,我们人为地把原先并不难的知识变难了,势必会打击孩子的信心,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另外,孩子预习尤其是预上新知识后,在未来的新学期里,必然存在新内容已经掌握的心理暗示,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听课不认真,其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孩子的寒假生活呢?我既是老师,又是家长,下面来告诉大家我是如何安排熊孩子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寒假生活的。

首先,我让熊孩子把复习排在第一位。我和他仔细分析了语数外三科期末考试卷,发现了他的问题所在。对于数学,我让他有针对性地去研读《一元一次方程》那一章的例题,重做错题,并辅一定量的新题练习。对于英语,我发现了熊孩子最薄弱的地方是语音,所以我让他训练重点放在音标和字母组合发音规则上,每天花20分钟朗读和做拼读练习 。

对于语文,熊孩子除了完成寒假作业外,就是安排出时间看考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中外名著。实际上孩子进入初中后,平时由于繁重的作业量而很难获得看书的时间,寒暑假恰好是他们阅读的黄金时间,家长永远不要忽视阅读的重要性,毕竟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长于温室,生活经验的获得主要来源于书本,而没有生活经验也没有生活实践的支撑,我们怎么能让学生不读死书呢? 我先是拿出来好几本名著让他自由选择,最后,他选定了几本《哈里波特》,到今天已经看完两本。

当然,在复习好功课与不占用阅读时间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安排预习下学期新课的任务。那么,我们如何展开预习呢?

无题目不预习。也就是你所预习的课程必须有配套的练习,在预习完一节后我们要去完成配套练习,不要纳闷自己有太多的题目不会做,这完全没有关系,那些不会做的题目只需做好记号,它们恰恰就是下学期你听课的重点所在。而预习的价值何在?就是让你带着疑问听课,这样,听课的效率会大大地提升。

希望我的建议能给你带去帮助,祝你在寒假中学习和生活快乐!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将让我加倍努力!

怎么样才能做好一名跨学科的语文老师

“跨学科语文教师”什么意思?是不是你大学不是学得语文专业,因学校工作需要,让你改教了语文?这要看你大学时学得什么专业,如果是政治、历史之类的文科专业,改教语文较容易;如果是数理化等理科专科,恐怕要下点功夫。具体说来,要做好一名跨学科的语文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通过读书,补一补中文专业的功课。可以读一些文学史、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法等方面的书藉,这是当好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背景。

二是认真通读国家颁布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掌握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及教学注意事项。

三是向同行语文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学习本校优秀语文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掌握语文教学常规要求和课堂教学基本操作规范。如果学校支持,可以拜一名本校优秀语文教师为师,全程学习他的教学方式,虚心接受他的指导。

四是练好语文教学的基本功。主要包括普通话、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写作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许多语文特级教师起初学得并不是语文专业,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也成了名师。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多读、多学、多练,你一写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