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所画的《麻姑献寿图》中麻姑的形象是什么样的?麻姑的献寿的故
发布时间: 2023-07-06

任伯年所画的《麻姑献寿图》中麻姑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据晋葛洪《神仙传》云:“麻姑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皆世间所无。汉桓帝时,偕王方平降蔡经家,与王远各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为各种花,而香气达于内外”葛洪未言麻姑姓氏名谁,更符合仙人身份。据《仙鉴》说,麻姑姓王,即王远之妹。一具体化,即失神之身份,而成为人。其留给人们的想像余地就会大大缩小,感染力也相应减弱。

任伯年所画《麻姑献寿图》,完全以民俗习惯画之,一男一女对坐老槐树旁,寿桃盘摆在树身,麻姑只露上半身(下身被树遮挡),可给观众留下充分想像的余地。近处男性应为王远。

麻姑的献寿的故事

东汉桓帝时,某年的七月七日,神仙王远降临在江苏吴县一个名叫蔡经的人家里。蔡经的家人早就预备好丰盛的酒菜,迎接神仙的降临。当神仙起驾的时候,人们听到了天上人马、锣鼓喧腾的声音。王远到来了,只见此人中等的身材,头戴远游冠,身着朱衣,佩带五彩的绅带,背上挂着宝剑;乘坐在羽车上,由五彩飞龙拖着座车。

王远接见了蔡经一家人后,就派遣使者,请仙女麻姑赴宴。使者传达了麻姑的意思后,不多久,天上又响起了喧腾的声音,麻姑下凡了。只见麻姑是个十七、八岁俏美的姑娘;头顶结了一个警,剩余的长发乌溜溜的垂到了腰际,穿着光彩夺目。仙女和王远寒暄完毕后,各人拿出了携带的食物,大多数是水果、干肉之类。 麻姑说:“自从上次和你见面以后,我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不久前,我又去了一趟蓬莱,这地方的水,比昔日召开群仙大会时少了一半,我想,不多久,也会变成陆地吧!”王远也感叹道:“古代的圣人也曾说过海中会飞扬尘埃这样的话。“ 麻姑也—一地会过蔡家的女眷,忽然间叫住了蔡经的弟媳。她几天前才生下孩子,麻姑叫她拿出些米来,然后,把这些米洒在地面,结果,这些米竟变成了一粒粒丹砂。王远看到这情形,也把他从天庭带来的一升美酒,拌了一斗水后,邀请蔡家同饮。蔡经看到麻姑鸟爪一样的手指头,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用那爪来抓背搔痒,一定很舒服。想不到王远洞察了他的心思,大声地喝叱道:“麻姑是神仙,你竟然想用她的手爪搔背,大胆!“说完后,就把蔡经捆绑起来鞭打。大家目睹了蔡经被鞭打的情形,可是却没有看到施刑的人。王远说:“平常人是无福消受我的鞭答的。”

宴偿完毕后,王远和麻姑升上了天庭。这时候,天上传出了和他们下凡时同样的仙乐。

这是,《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菤232引葛鸿《神仙传》中「王远」中记载有关麻姑的传说的。古代对于麻姑传说的记载并不多,以上是其中一则。还有就是《列仙全传》:麻姑是北赵十六国有名的残暴将领「麻秋」的女儿。由于麻秋生性暴虐,在役使百姓筑城时,昼夜不让休息,只有在鸡叫时才使其稍作休息。麻姑同情百姓,自学口技,常常学鸡叫,这样别的鸡也就跟着叫,民工就可以早早休息,后来被他的父亲发现,父亲想打麻姑,麻姑因为害怕便逃到仙姑洞修道,后来从桥上升天成仙。

在中国的民间年画中。《麻姑献寿》永远是历久不衰的主题。

传说中的“麻姑献寿”是怎么回事

有关麻姑的传说有二:①《古小说钩沈》辑《列异传》:“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述异记》卷上云:“济阳山麻姑登仙处,俗说山上千年金鸡鸣,玉犬吠”。此当为异闻。②清褚人获《坚瓠秘集》卷三引,一统志:麻姑,麻秋之女也。秋为人猛悍,筑城严酷,督责工人,昼夜不止,惟鸡鸣乃息。姑有息民之心,乃假作鸡鸣,群鸡相效而啼,众工役得以休息。父知后,欲挞之,麻姑逃入山中,竟得仙而去。按麻秋,五代后赵胡人,仕石虎为征东将军,其女当为另一麻姑。民间传说中的麻姑故事是源于第二种而有所引申变化,谓麻姑逃入山中后,其父大怒,放火烧山欲置麻姑于死地。正巧王母路经此地,急忙降下大雨,将火熄灭。王母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对麻姑爱民之心大加赞赏,收下麻姑作为弟子并带她去南方的一座山中修炼,这座山就是南城县西边的麻姑山。麻姑山中有十三泓清泉,麻姑就用此泉之水酿造灵芝酒。十三年酒乃成,麻姑也修道成仙,正好王母寿辰,麻姑就带着灵芝酒前往瑶台为王母祝寿。王母大喜,封麻姑为虚寂冲应真人。《麻姑献寿》图就源于此典,常用于祈福祝寿之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