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功底和包袱都好,但是真有多年后能流传的相声段子吗?古今中外最懂得生活的名人是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郭德纲功底和包袱都好,但是真有多年后能流传的相声段子吗

这个问题问的好,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郭德纲走入大众视野是在2005年左右,当时是南方人物周刊写的专题文章《天上掉下一个郭德纲》,让人们对他有了认识。真正让人们见识到他能耐的,是2006年春节期间,凤凰卫视的《文化大观园》节目播了两期他的相声专场。自那之后,他真是红了,大红大紫。郭德纲当时是把传统相声做加工整理,就是不破坏传统相声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新的包袱,有的包袱非常有时代气息。后来的“我”字系列几乎都是精品,现在的德云社演员里能把这个系列的相声上台重新演绎后,观众觉得能听的,我认为没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小园子里的小角儿不说这些相声的原因,没有老郭那样的积淀和理解,那样的包袱你重新说,观众不会乐,因为他听过了,你加新的包袱,观众反响一般,因为新包袱没有原来的和主题那样搭。

个人觉得,老郭2008以前的作品都是很有深度,艺术造诣很高的作品,将来也会像马候二位泰斗的作品千古流传。

2009年以后,老郭的相声就以网络包袱为主了,观众也反映“郭大爷有点贫了”,就是搞笑还在,但是包袱没那么高级了,太直接了。但作为钢丝,也理解老郭,因为商演的场次太频繁了,节目上的也多,老郭没有时间创作新作品了。但是他又不能不接这些,毕竟一大家子人呢,不接公司就没法运转了。到现在,德云社的角儿也越来越多了,各项商业运作也步入正轨了。其实现在对老郭来说,是个重新积淀自己的好时机。我们相信,老郭也自己在琢磨这些问题,假以时日,相信他会创作出新的经典作品来。

古今中外最懂得生活的名人是谁

请问、这样的提问有意义吗?我倒想问问?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最懂得生活?人类现实的生活和古人的生活他们之间有可比性吗?你所指的生活是肉体的生活还是精神的生活?是理想的生活还是创造意志的生活?是理性的生活还是激情的生活?是隐私的生活还是公开的生活?是价值观的生活还是平庸的生活……人生、是由无数个生活细节所构成。下次提问时最好为我们设置一个前提。

最后,我还想问问?人类到底有多少古今中外的名人?难道谁的视野能把他们的生活方式看穿!

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人生观,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谈论别人的生活。任何人的答案只能代表他自己,我实在不敢恭维这个命题合理性所在。

张延

如果让海瑞当内阁首辅,明朝会不会治理的更好

海瑞不可能当了首辅,因为他的出道年龄、学历、起点都太低;更不可能做好首辅,因为没有特别功勋不会打破既有规则,就是有特别功勋也不会无限提拔。海瑞当首辅会让整个大明乱套。

1、科举学历与歧视链

科举提供了阶层流动的机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形成了新的秩序。“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些潜规则就逐步形成了,非进士不为督抚也是其中之一。

我最近在反思袁崇焕命运的时候,就发现一点:他1619年的进士,1626年就担任巡抚,1628年就任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一举进入二品大员序列。而同年状元还在做左春坊庶子。

(袁崇焕)

学历就会形成学历歧视,袁崇焕的崛起是破格用人的结果,也是其成为众矢之的的根源。他的同年不会为他说话。

海瑞的学历更低,而且和平时期没有像袁崇焕一样有军功,靠着行政的功劳就得按部就班的考核,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大考。49岁才当上县令,进士就算每次考核都升迁,到了二品怎么也得二十四年,何况他只是举人。

(海瑞)

2、政治的萧规曹随

虽然政治上要破格用人,但更多时候是萧规曹随、按部就班,行政官员也是熬资历,混年资。这样有他的坏处,但更多是好处,通过向上的阶梯保持官僚体制内部的有序与稳定,进而实现社会治理的有序与稳定。

(升官图是个好的研究案例)

至于破格提拔,也是有限范围内的提拔,诸如在进士学历的巡抚中破格提拔一位兵部尚书或者蓟辽总督;在诸多翰林中选拔一位德才兼备的二甲进士给太子教书。无限范围的破格提拔从来都是佞幸的渊源地,在历来的政治中都是忌讳。

总结:

海瑞不可能当了首辅,因为他的出道年龄、学历、起点都太低;更不可能做好首辅,因为没有特别功勋不会打破既有规则,就是有特别功勋也不会无限提拔。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