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是(为什么蒙古族形成后,北方再未出现新的草原民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蒙古族形成后,北方再未出现新的草原民族

实际上是出现过新的民族的,但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

实际上草原上的民族迭代很容易辨认——一旦出了一个新的征服者,整个族群就有可能迭代。

在成吉思汗之前,草原上的民族没有稳定的文字系统。比如匈奴,谁也不能准确知道他们说什么语言,为什么?没有文字。

再比如女真,在金朝建立之前没有文字,金朝建立后创立了女真大字,后来又研究出女真小字。结果到了明末,没人会用了,都用蒙古文了。后来又创立老满文,和女真大字完全是两种书写系统,互不通用。

所以,每当古代的草原民族出现政权更迭,原来的人要么加入新队伍,要么打包走人,去欧洲开疆拓土。加入新队伍的人也没什么负担,反正大家都不用文字,也没什么好保存的东西,就是几件衣服几匹马……

这种状况一直到契丹时代出现改变,到了蒙古时期,彻底放飞了。

‬蒙古四大汗国时期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蒙古汗国本身。蒙古汗国实际上融合了所称的尼伦蒙古和西边的古突厥两个古代族群。此外,还包括斡亦剌惕族群,也就是贝加尔湖到阿勒泰地区的森林部落。也就是说,蒙古帝国建立后的蒙古族,是一个以东胡族裔为主的混合部族。比如著名的蒙古皇后唆鲁禾帖尼,即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的母亲。因为她的四个儿子曾在不同时期称可汗,更是建立了元朝与伊尔汗国,所以,唆鲁禾帖尼也被称为四汗之母,或者说她是黄金家族系的老祖母也不为过。

唆鲁禾帖尼是前蒙古时期的克烈部人,前蒙古时期的克烈部,是一个古突厥部落,信奉聂斯托利教。唆鲁禾帖尼是王罕的侄女。

但是,到了蒙古汗国时期,蒙古高原的克烈部消失了,融合进了蒙古汗国中。

所以蒙古汗国实际上是一个融合体,蒙古帝国建立后的蒙古民族也一样,各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新民族的出现

蒙古汗国之后,也的确融合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鞑靼人,中国称塔塔尔族(国内人口很少)。

此塔塔尔族,并不是前蒙古时期毒死成吉思汗父亲的那个塔塔尔部族,话说那个塔塔尔部可能也是古突厥部落。但蒙古汗国建立之后,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的鞑靼人,或者说塔塔尔族,和之前的塔塔尔部并无直接联系。

现代意义上的塔塔尔族和蒙古汗国紧密关联,实际上,他们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后裔,或者是曾为金帐汗国服务的突厥人后裔。大致分为克里米亚、西伯利亚、喀山等族群。但是他们和撤退回漠北的蒙古人一样,没能再度开启征服。

为什么呢?

‬帝国时代

在17世纪,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先后崛起两个强大的帝国。分别是清帝国和罗曼诺夫王朝,这两个王朝的崛起,彻底锁住了亚欧内陆的强势力量,影响了他们的迭代。应该说沙俄崛起的稍微早一点,清朝则晚一些。这两个帝国形成了一股合力,从西北、东北两个方向遏制了游牧民族的强权孕育。从此,游牧强权进入衰落期。

需要说明的是,沙俄和这些游牧民的仇怨也不小。在沙俄前期,也曾在中亚一线大兴土木,建立了沙俄版长城,为的就是封锁住鞑靼人的侵袭。所以修长城的民族挺多的,但保存下来的不多。

‬上位的规矩

成吉思汗定下了非黄金家族不能称可汗的规矩,这条规矩客观上限制住了草原上崛起新的势力。所有的游牧民都尊重这条规矩,哪怕上台的只是个傀儡。蒙古帝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下来。

‬清帝国时期

在康熙时代,清帝国通过联姻控制了蒙古。杜绝了产生新的可汗的可能。

‬武器的迭代

为什么沙俄成了游牧民族的克星?

沙俄和明朝的战术是一样的,都是炮垒封锁战术,沙俄就算是修道院里也安装炮台,在中国看看,哪个庙里有大炮?

沙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无险可守,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所以只能增加防御。

明朝的战术其实没有错,但明朝所处的时代还是早了点儿,因此明朝火枪不行,技术比较落后,加工工艺也差,无法建立一支能在野外作战的枪炮部队,基本处于冷热兵器混合状态。而沙俄可以吸收欧洲的枪炮技术与战略思想。在17-19世纪,慢慢积累渗透。

回族的历史有多少年回族是怎么形成的

回族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回族是由七世纪以来的唐、宋尤其是元、明以来迁入留居中国的西亚及中亚各族如波斯人、阿拉伯人等长期吸收汉、维吾尔、蒙古等族成分而逐渐形成的民族。

回教(意为“回族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1956年停用,称伊斯兰教)自公元651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七十年的历史了;其后,中外多种民族成分逐渐融合形成了回族。

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大食国(唐时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灭波斯萨珊王朝;八月,“大食国始遣使(来唐)朝献”,与唐通好。

自此,回教开始传入中国。其后,大食与大唐交往密切,先后共遣使来唐37次。

伴随着两国交往的频繁,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商人陆续由海路陆路两条丝绸之路来华经商,在广州、西安等城市定居久留,并建筑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礼拜寺。

回族的主要来源,则是13世纪初叶成吉思汗西征胜利班师时,大量迁来中国的中亚人、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他们在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长期相处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回族。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