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会驰援叙利亚获评“最专业
发布时间: 2023-07-11

当地时间2月6日,土耳其和叙利亚部分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导致两国伤亡人数超过3.5万人。

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立刻行动起来,调研受灾情况、从全国各地的仓库调配物资,组织救援队和赈济物资。2月9日,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叙利亚救援队携带5000份救援物资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他们面临的,是超出预期的严重灾害,前线严重匮乏的基础设施,以及充满危险的战乱局势。

在艰难环境下,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叙利亚救援队的5名队员,最终顺利完成了两批共计15000份物资的分发,并对叙利亚方救援人员进行了药品、搭建帐篷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2月8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备灾救灾中心,工作人员清点救援物资。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2月14日,救援队队员谷彬收到了叙方的感谢,“他们说,Chinese Good(中国好)。”

“我们带的物资正是他们需要的”

谷彬已经连续数天没有好好睡觉。作为救援队对外协调联络员,在大马士革的这几天,她一直与另外几名同事一起,忙于对叙利亚的灾后赈济援助工作。

2月9日,中国红十字会的第一批共计5000人份的物资被装上飞机,从北京飞往大马士革。装箱、运输、送达,听起来简单的三步,背后是许多紧迫而繁琐的操作。

“物资虽然是从北京起运,但是很多东西都要从外地调配。地震发生后,我们组织了一整个团队,尽力在最短时间内从全国各地的仓库里把物资调过来。”谷彬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在这个过程里,对物资的需求清单始终是动态变化的,这也让筹备难度增大。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灾部灾害管理处处长蔡文男说,筹备物资的过程花了12小时,“物资都有中英文清单和光盘。药品是从国内调的,按照叙利亚方的需求清单来。”蔡文男说,在整个过程中,运输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我们的物资很充足,但是因为叙利亚的特殊情况,国内航司都没有航线过去。最后我们决定用医疗专机,先把药和救援队运过去。”

展开全文

当地时间2月14日,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队员谷彬正在给叙利亚红新月会工作人员翻译药品使用规范。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在中国红十字会统一部署和北京市红十字会安排组织下,999迅速启动航空医疗救援方案,出动了由7名机组人员及医生、护士共同参与的救援小组,并向空管等有关部门单位报送任务需求。

北京时间2月9日11时,999航空医疗救援专用飞机起飞赶赴大马士革,经过10余个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2月9日晚7时30分抵达大马士革。

2月10日上午8时30分,中国红十字会救援团队前往叙红会马萨尔仓库,与叙红会物流部门同事共同对物资进行清点,并对物资进行分类、拆箱核验,同时协助其对物资进行编码入库,方便后续查找、发放及使用。

“我们带的物资正是他们需要的。”开会时叙利亚方面的一句话,让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叙利亚救援队领队郭阳印象深刻,“他们说,中国是第一个准备了详细清单,还派了人专门讲解的国家,这让他们省了很多做分配方案的时间。”

节约开支,“省略”红十字标识

“做国际援助项目,在实际中会遇到的情况,和大家想象的常常会很不一样。有些我们觉得很容易的事情,可能会变得很不容易。大一点的可能是难以抵达震中,小一点的可能是找不到打印店。”谷彬说,这一次,光是在打印箱贴这一步就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药品本身包装和打包箱体包装都只有中文,我们设计了带有红十字logo的箱贴,上面设计有药品中英文名称,药品保质期、批号、储存条件等外方关心的问题。使馆的打印机墨水库存不足,只能帮忙打印最急需的交接单,箱贴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

谷彬连续问了5家酒店,发现在当地进行彩色打印价格高至一张A4纸需要4000叙利亚磅(约人民币11元),“红十字的标识是有全球统一使用规则的,尤其是在叙利亚这样的战区,按照相关标准,一定是要用白底红十字。为了省去彩打的相关费用,我们最后决定拿掉红十字标识,只对箱贴进行黑白打印。”

这300张箱贴,最终在谷彬等人居住的酒店打印,听说了箱贴的用途后,酒店方免去了打印费用。

当地时间2月14日,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队员谷彬在驻地有信号处给家人打电话。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影响救援进展的,还有叙利亚紧张的政治局势。郭阳获悉,因为叙利亚国内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难以去到灾情严重的地区,“地震造成了一些交通阻断,另外地震地区是反对派活跃地区,通行和安全问题都得不到保障。”

作为骨科医生,45岁的贾嘉也是北京市红十字会999航空医疗救援队队长,他有丰富的震后救援经验,曾参与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玉树地震等多次救援任务。

贾嘉亲身体会到了“紧张的局势”。第一次来叙利亚的他,注意到即使是平民手中也有武器。

当地时间2月9日晚,叙利亚,中国红十字会向叙利亚援助的首批医疗物资运抵大马士革国际机场。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卸载医疗物资。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一般来说,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医疗人员的工作是建立战地医院、救治伤员,同时对周边地区进行巡诊。”因为无法抵达震区,贾嘉在大马士革的主要工作是药品的分类、识别,以及向叙利亚方面做药品的英文介绍。

“Chinese Good”

随着地震后受灾信息的不断收集,郭阳发现,叙利亚人目前最紧缺的东西是临时居所。于是第二批赈济物资进行了调整,棉帐篷、保暖冲锋衣、赈济包等10000人份的物品很快抵达叙利亚。

“2月13下午到的第二批物资拉到仓库,2月14日我们花了一整天来交接,把东西拆出来分类。”蔡文男说,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进行培训,“除了对药品使用培训外,相对比较复杂的就是搭帐篷。我们本次援助的帐篷是应对冬天的棉帐篷,有夹层,占地13平方米左右,足够住下一个5口之家。因为大,零部件多一些。说明书也是中文的,需要翻译。经过培训,他们(叙利亚救援人员)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搭建大型帐篷的工作。”

当地时间2月14日,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队员贾嘉正在指导叙利亚红新月会工作人员如何搭建中方捐赠的帐篷。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作为协调兼翻译人员,谷彬觉得,虽然双方沟通起来常常需要连比带划,但叙利亚红会是自己见过的国家红会里最专业的之一,“长期处于战区,他们应对紧急状况的能力很强。”

2月14日,在整理完所有的药品后,谷彬收到了叙方的感谢,“他们说,Chinese Good(中国好)。”

记者手记——新京报赴叙利亚特派记者 陶冉

当地时间2月15日晚8点,当我坐在返回北京的飞机上,俯瞰下方大马士革机场,停机坪上被轰炸过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自然灾害和战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伤痕,不知多久才能抹平。

2月7日晚,得知能随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前往叙利亚采访报道后,次日,我就带着连夜收拾好的行李前往红十字会办公室等待出发。当时,救援小组都在为即将而来的任务做着积极准备。夜幕之下,有工作人员在仓库内一箱一箱清点着物资,有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飞机航线审批问题进行反复电话沟通。

去叙利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路程很长,且航班需要多国空域审批,救援小组一边与沿线国家使馆进行航线报批,一边在办公室里对此次捐助的物资和药品进行使用说明的翻译工作。

直到9日凌晨五点,接到救援飞机计划将于北京时间8点从首都机场起飞的通知。等我们登机时,整个客舱几乎被各种捐赠的医疗物资占满,救援队员们挤在有限空间内。

震区受灾情况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严重。从大马士革机场前往驻地的路上,我看见一家三口蜷缩在一辆箱式货车后面,小朋友依偎在父母怀中。他们不仅要面对寒冷的天气,还要面对无家可归的困境。叙利亚政府在大马士革城市中心广场设立了一个哀悼地震遇难者的显示屏,经过此处的人们都会放慢脚步,为在这次强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表示哀悼。

在第一批物资发放到受灾民众手中后,当地时间13日,中国红会捐赠的第二批物资运抵大马士革,所有人员快速参与到搬运物资的队列中,为的是将这些物资尽早送到灾民手中。

搬运物资的过程中,我发现一辆叙利亚红新月会车辆残骸,赫然出现在眼前的车身弹孔,让我意识到,当地红新月会的工作人员是冒着巨大的风险,驱车将这些物资分送到灾民手中。

我们的任务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当地的救灾行动仍在继续。返程路上,有踢球和放羊的孩子已经在沿途的路边荒地上活动起来。看到那一幕,我突然想到一句久远的歌词: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

我不知道在这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战乱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满目疮痍,以及随处可见持枪的检查站会带来几多伤痛,几多难以磨灭的心理伤痕。但看着那些经历磨难,带着惶恐与哀伤,却依然清澈的眼神,我衷心地希望,他们能够在废墟中重建自己的家园,重新灌溉出属于自己的鲜花。

新京报记者 陶冉。

采写 新京报记者 杨雪 陶冉

摄影 新京报记者 陶冉

编辑 刘晶 胡杰 张湘涓

校对 刘越


\u003Cimg src='http://www.taiheerp.co","('互联网')",0,null,false,{},["Set"],{"POST":16},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