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什么典故(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因为楚国地大物博,民风强悍,再加上楚怀王入秦,客死秦地不得归国,楚人都很恨秦国,所以有所谓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秦朝时代名言,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意为即使楚国只剩到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比喻即使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楚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并非后世所指的只是几户人家,几个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典故

对于这句话,目前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认为,“三户”是指楚国的三户城,遗址位于如今的河南淅川县丹江口一带。三户城在战国时,是楚国国君宗庙所在地,是楚国举行祭祖典礼之地。如此一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可以解释为只要楚国宗庙尚在,则楚人的凝聚力也依然存在,必然会灭掉仇国秦朝。因为楚国是在秦朝统一战争中被灭掉的。
第二种认为,“三户”之说,是指楚国的三大氏族屈、景、昭,这三大宗族与楚国王室的熊氏,同属于芈姓,是楚国赖以维系统治的三大支柱与核心力量。只要这三大姓尚在,楚国复兴事业就有领头人,灭秦复楚定能成功。
第三种认为,“三户”没有那么多说道,就是指的三五户楚国百姓,因为楚国人民风彪悍善战,哪怕他们只剩下三五户人家,也必定会与强亲抗争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目前,主流观点倾向第二种解释。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什么意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典故出处

秦国虽然完成了统一大业,但是一直不得民心,所以很快政权也被推翻。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写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在说哪怕楚国只剩下三个族氏,也能把秦国给灭掉。比喻弱小的力量只要能团结起来一样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和出处,一起来看看吧。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曾被很多人引用,大体意思是说楚国的后代终于干掉了大秦王朝,雪了楚国被秦灭亡的前耻。但是,“楚虽三户”是指哪三户?在历史上非常有争议。前段时间刚刚重读了《史记·项羽本纪》,想发表点个人意见。

一、关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历史语境。

根据《史记》记载,秦二世执政时期,天下大乱,先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来各路英豪纷纷就反了。

秦始皇还没灭六国之前,楚国有位著名将军,叫做项燕,他后来被灭六国军团的王翦部队给杀害了。他有个儿子叫项梁。

当各路英豪纷纷造反时,项梁还没反,安徽省桐城(古代称“鄛”)有位叫范增的人,前往劝项梁也起来造反。

范增在他的“劝反”演讲中,引用了楚南公这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蠭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顺便补充一点,项梁就是楚汉之争中的男主角之一,项羽的父亲。

范增后来成了项羽的重要军师,项羽称之为“亚父”,差不多就是项羽的“干爹”。

二、关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四种历史解释。

历史上,关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三户”,一直存在多种解释。

1、认为“三户”是楚国三家大贵族:屈氏、景氏、昭氏。

楚国的王姓是芈姓,古人除了姓以外,还会根据封地、官名等不同,衍生出氏,相当于一根主藤上结出的若干个瓜果,芈姓就衍生出楚国的四大氏,分别是熊氏、屈氏、景氏、昭氏。其中熊氏是楚王王族,屈、景、昭则是王族以外的三大贵族,著名的屈原,就是屈氏家族的后代。此处可以理解成王族被灭,屈景昭三户犹存。

2、认为“三户”是一个地名。

因为在《史记·项羽本纪》,有这一句:

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引兵渡三户”,率兵渡过了叫做三户的渡口。

3、认为“三户”就是三户人家的意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可以解释为楚国哪怕只剩下三户人家,

也将成为灭亡秦国的终极杀手。

4、认为“三户”是一个虚指。

古代的三、六、九,常常用作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也可以解释为楚国哪怕只剩下几户人家,

也将成为灭亡秦国的终极杀手。

此处补充一点,“亡秦必楚”做到了吗?当然做到了。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大军进咸阳,在位仅46天的秦王朝末代皇帝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大军进入咸阳,屠城放火,干掉了子婴,算是在秦王朝的尸体上又补了一刀。

补充第二点,项羽的爷爷项燕是楚国人,父亲项梁是楚国人,他当然是楚国人。而汉高祖刘邦呢?江苏徐州人,也是在楚国的地盘。所以,“亡秦必楚”,是真的。

三、本人对“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第五、六种解释

在写本文时,本人对“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翻了很多典籍,做了大量资料考证,发现一个事实:

历史书中,除了《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句,其它均不可考。

《史记》中,除了范增说过这句,还不是他本人的话,而是引用,但引用来源也未交待!

历史上,楚南公这个人,不可考。有人说他是隐士,有人说他懂阴阳,但都是后世的只言片句,却没有关于他的其它文字记录。

而且只要说起楚南公,全部来自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好像此公的出现,就为了说这句话,说完就隐身了。

难道这句话真的存在过吗?我认为完全可以有以下的第五种解释:

1、是否范增为了说服项梁造反,临时编出来的楚南公段子呢?

2、是否司马迁为了增强项梁造反的故事效果,临时编出来的范增的段子呢?

很多史学家已经证明,司马迁的《史记》,有多处谬误。既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有各种不可考,如何证明它就是真的?

四、关于百度百科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解释谬误。

最后,要批评百度百科的本词条解释,它非常武断地将历史上的各种解释全都否定,又非常肯定地将“三户”说成是屈景昭三家。

这种解释方法,非常非常地不科学。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