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春寒吹酒醒(有没有在古文里(诗词曲都行)瞬间扎心的句子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有没有在古文里(诗词曲都行)瞬间扎心的句子

古文或者诗词曲中有没有瞬间扎心的句子?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扎心就是触动读者,瞬间扎心就是一下子就触动了读者。当然,不同的读者肯定会对不同的文字发生反应,因为毕竟好多客观因素影响这个感受主体的具体感受!

你不用替古文和诗词歌赋中扎心的句子担心,扎起心来它们比自由灵活的现代语言更尖更锋利……

比如说,你在异乡受了冷遇,可能一句简单的“独在异乡为异客”就能把你那颗脆弱的心扎得生疼。

再比如说,你陷入了经济困局,看到有钱人挥金如土,那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一定会让你痛彻心扉。

再或者你刚被负心薄性的渣男或者渣女甩掉,对方马上另结新欢,那么杜甫《佳人》中的“自古只有新人笑,有谁听见旧人哭”就一定扎得你心——支离破碎!

综上所述,扎心的句子肯定是有了。并且,从各个角度无微不至的准备好了要全方位的“关照”你的心……下边,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以实例举证一下吧!

1.怀人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这是白居易在挚友元稹去世九年后写的悼亡诗中的句子。生离死别都是人间的致痛,白居易痛失好知己,一个泥销骨一个雪满头,孤独感和失落感冰冷的像锋利的刀片,划破人间几许无奈,几许伤悲……如果你不觉得痛,是你还没有那种感同身受的经历,我真羡慕你。

2.思乡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我们中国人很怪,普遍的有思乡的情结。古人有,现代人还有。我自己就是个例子,很细微的小事物都能勾起对小时候的那个家乡的怀念,虽然自己还不老,已经犯着严重的思乡病了。王维惦念着的家乡的那棵梅花树,就如同我惦念着祖母院子里的那架葡萄,天下所有的葡萄都不行,必须是那架葡萄结出的葡萄穗子……

过了很多年,这句诗才刺痛我思乡的心,那时,我已经永远的失去了我的祖母!

3.感慨物是人非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陈草庵《山坡羊》

岁月无情,青春易逝。这也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生发的感慨,只要活到一定的年纪。

也许每个人痛的程度会不同,但又怎么会一点点都不痛呢?

4.感慨世态炎凉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

世态炎凉的心酸也是很多人要过的一道关,遭遇人情凉薄之际若遇见这样的句子,痛要共振上一会了。但是一定要把全词读完,再听听作者是怎么的自嘲、怎么的顿悟、怎么获得解脱……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扎心的诗、词、曲和文也都是人写的,“人同此心,情同此理”,他们都是被扎过的人。心是软的,当然扎了会痛,心变硬了,可能怎么扎也不会痛了吧。

感谢题主提了这样的问题,在周末空闲的时光里又回忆起那些有心人写下过的动情的句子。挑了几个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们讨论、切磋,就让我们把那些扎心的“痛”在互相理解里慢慢抚平吧……

我是襟亚,感谢阅读!

——end——

疫情到现在各家的娃娃开始出门“放风”了吗我家的已经一个月没下楼了,有何感受

我们小区最近出去的不少,每天都能看到楼下有孩子玩,看的我家孩子都想下楼,孩子看了几天,实在是控制不住了,非得让下去一趟,于是就带他出去了一趟。

下楼前我的各种担心,准备,孩子的各种期盼,下去也就走了一圈十几分钟就上来啦,一个月就出去了这么一趟,总体感觉是这样的:

拘束

下楼之前就对他各种的交代,就怕他下去之后到处摸,带不住口罩,哪有人往那去。

结果在走进电梯的那一刻,他看到电梯里的变化,按钮上的保鲜膜,就很稳重的站在里面,出了电梯门,又看见消毒记录(因为他认识那些字),走到单元门口,又看到关于疫情的各种通知。

下去以后,他也没有像往常一样疯跑,就跟在我的旁边,问关于疫情的事情。

感觉还没有在家放松呢。

无趣

平常带孩子出去,是哪有人往那里去,哪有小孩往那里玩。

现在下去就不行啦,那里有人有孩子玩的躲着,绕着,都不在一起,都是来回走动着,不能一起玩,不能在一起聊天,也就没有什么好玩了,还不如在家轻松些。

所以现在的情况出不出去也就没有什么意思啦,家里常通风,空气和在外面没有什么区别,我家一整天开着窗户。

孩子回来后说:“妈妈,还是等疫情过去后再出门吧”,这不一直不提出门的事啦。

我是幼师宝妈说育儿,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留言。

在你生命长河中哪首诗对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诗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通过野外途中遇雨这个生活小事,于简朴中有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达了苏轼旷达的胸襟,寄寓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特别是结尾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自然界的晴、阴、风、雨都属寻常,社会人生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整首词给人一种醒醉全无、不喜不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事态度。

这首词,一直是我人生路上的灯塔,陪伴我度过低沉、萧瑟的岁月,人生浮沉、情感忧乐都如过眼云烟,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平静面对生活中的坎坷、磨折。就像苏轼一样,胸襟旷达、乐观豪爽。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辛弃疾、苏轼、陆游三人中,你更喜欢哪一位的人品和诗品

野狐试答

题主好,我实在不愿回答这类问题,但这类问题在悟空问答中很多,还是说几句吧。

苏轼、辛弃疾、陆游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他们都都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苏轼是历史上少有的全才,在很多方面都有开创之功,他是豪放词的开创者,拓宽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摆脱了音乐的束缚,成为了和诗歌并立的一个文学样式,他又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书法为四大家之手,文章在他之后的科举中常被当做范文,有“苏文烂秀才半”之说,苏轼在佛法上造诣也很深。

苏轼乐观旷达,他面对人生中的各种不幸都能乐观对待,其品格精神为后世所激赏。

辛弃疾以英雄自许,一生致力于收复失地,光复河山,其爱国之心光照千秋。辛弃疾进一步发展了豪放词,对南宋壮词的形成有着绝对的影响。

陆游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他的《示儿》诗是爱国主义的典范之作,他的《卜算子 咏梅》一词是他精神和人格的写照。

苏轼、辛弃疾、陆游他们无论在艺术上 、在精神上还是在自我的人格上对后世都有着重要影响。面对这些古代先贤,我们无不心中充满景仰之情,对他们比长论短实为不敬,所以我没法回答你一个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