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安公主这个人吗?前赵安定公主和东晋海盐公主如何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安公主这个人吗

安公主是太平公主秘史中的角色,年少时,安公主被武则天杀害,嫁祸到王皇后身上。谁知在乳母检查时发现还有呼吸,就偷偷带出了宫外。

《旧唐书》以及当时史料中没有任何关于安公主的死因的记载。所谓被武则天闷死只不过是后世添加的,没有任何根据。

《旧唐书》中关于这位公主的记载只有一笔,就是她死后两年,被武则天破格晋封为“安定公主”。--古代婴儿死亡率高,一岁以内死去的孩子基本就不被算作出生过。没有名字和记载,更别提封号了。但是武则天对这个未足月就夭折的女儿依旧破格加以封号,说明武则天对自己亲生的孩子是极疼爱的!

这个公主出生的时间相当奇怪,和章怀太子李贤同一年出生的。也正因为有这位公主的出生记载,所以盛传章怀太子李贤根本不是武则天所生,而是武则天的姐姐所生。所以武则天对李贤是四个儿子中最坏的。

前赵安定公主和东晋海盐公主如何评价

两位都是出身尊贵地位显赫又结局悲惨人生凄凉的亡国公主,前一位安定公主前赵亡国之君刘曜之女、后为后赵暴君石虎所灭、她也无奈成为后赵天王石虎的皇后、生下一子名石世,可惜后被石遵所杀、母子全遭杀害悲惨而死,后者东晋亡国之君恭帝司马德文之女海盐公主其父后被权臣刘裕毒杀,父死国灭她被逼下嫁南北朝刘宋权臣刘裕长子昏君少帝刘义符为后,可惜又一结局凄凉。刘义符不久被其弟文帝刘义隆废杀,她虽没被赐死但一贬再降,先被贬为营阳王妃、后又降为南阳王太妃,最终遭在幽禁中忧郁悲伤而亡,香消玉殒红颜薄命。

雷家骥明明说了武则天的女儿安定公主是婴儿猝死症,可为什么还是相信了武则天杀女

武则天有6个孩子,4个儿子2个女儿。其实这6个孩子里,有5个都非常有名气。就算是最小的女儿太平公主在唐朝也是风云人物。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武则天其实还有一个长女安定公主。安定公主是李治和武则天生的第一个女儿,因此两人都特别宠爱。

但是这个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就夭折了。关于这件事,其实史学界一直都是有分歧的,到底是不是武则天本人害了自己的女儿?

版本一:《旧唐书》、《唐会要》里只字未提武则天谋害女儿。

按照《唐会要》里的记载,其实我们根本就没办法定罪。因为这本书里压根就没有记载安定公主是怎么死的。

当时武则天和李治出去玩了一趟,回来就发现自己的女儿死掉了,这极有可能是因为猝死而夭折,没有王皇后什么事儿。

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唐会要》

这件事在《旧唐书》里也曾经提到过,依旧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也就是说这本身就是一桩悬案。

不过不久之后,李治和武则天都怀疑是王皇后所为,尤其是李治,这个时候有了废掉王皇后的心思,恰逢小公主死了,他便想要将这件事嫁祸给王皇后。

武则天虽然损失了一个女儿,但是很显然是整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不久之后她就荣登皇后宝座。因此不少人怀疑,这件事跟武则天有关系。

在最早的记载《唐会要》里,压根就没有给出答案,只是说武则天的女儿是暴毙而亡,后来有人奏报是王皇后所害,那么证据呢?拿不出来。

淡淡的一句话,有时候就是杀人的利剑。显然因为这里介绍的相当模糊,所以给了后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毕竟王皇后的确被废了,因此没有理由没关系。

版本二:《新唐书》、《资治通鉴》里言之凿凿地确认武则天谋害了女儿。

可是在宋朝编写的史书里,情况就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比如说欧阳修等人编写的《新唐书》里,以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记载了这段历史,证实了武则天杀害女儿的事情。

当时李治和武则天出去游玩,王皇后过来找李治,发现他们不在家,于是就进去看了一下小公主,觉得很可爱,随后就走了。

武则天回来以后,询问宫女,得知王皇后曾经来过这里。于是灵机一动,就狠心用被子把小公主给捂死了。随后还像个没事儿人一样去迎接李治,等着李治跟武则天一起来到小公主这里的时候,发现小公主死了。

李治十分伤心,一问之下,得知王皇后刚刚来过这里,李治立刻认定了,是王皇后杀了他的女儿,因此他打算废了王皇后。

在《资治通鉴》里也有几乎相似的记载,看来司马光是完全赞成欧阳修的这一决断。那么问题来了,这件事靠谱吗?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新唐书》

我认为不靠谱,因为这件事写得太生动了,武则天做如此私密的事情,怎么可能让其他人知道?她捂死小公主的事情,她这辈子都不可能透露出去,因此这件事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

既然谁都不知道,欧阳修是怎么知道的呢?所以说,这完全是欧阳修等人牵强附会,因为讨厌武则天,所以才会故意这么写的。

其实北宋那个大环境,迫使欧阳修、司马光这一帮文人,必须要警惕女主乱政的情况再次发生。为什么?因为北宋牛气哄哄的太后太多了。

  1. 宋仁宗的太后刘娥,执掌朝政11年,死活不肯放权,甚至还穿过龙袍,大有打算登基的意味,搞得宋仁宗性格懦弱。
  2. 宋英宗时期的曹太后,一直和宋英宗处不好关系,因为宋英宗总是生病,所以一直都是曹太后垂帘听政,这就比较烦了。
  3. 宋哲宗时期的太皇太后高滔滔,这个女人也是很厉害,被称为女中尧舜。因为她治国能力很强,但是因为她的权力太大,导致宋哲宗前8年,跟傀儡没什么区别。

所以说北宋时期女主主政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就很容易出现武则天的情况。这是宋朝文人们所不能接受的,为此,他们在史书里刻意贬低武则天,似乎就是在提醒当朝太后不要太过分,一旦登基称帝,就会像武则天一样遭受后人唾骂和诋毁。

王皇后有嫌疑吗?

王皇后脑子有问题才会去弄死一个小公主,她要是觉得武则天是个威胁,那就应该把武则天的长子李弘给弄死。

毕竟只有儿子才能继承皇位,弄死一个小公主给自己惹一身骚这又是何必呢?况且,王皇后要做这样的事情,何必自己动手?她难道没有一个心腹手下吗?

所以说王皇后没有杀害小公主的嫌疑,除非她是一个蠢到极致的人。因此可以断定,李治和武则天故意陷害了王皇后。

这帮搞政治的人,一点良心都没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居然连女儿的死都能够利用起来。正如雷家骥在《武则天传》里所言,基本可以断定,武则天没有杀害自己的女儿,但是绝对不能排除武则天利用自己女儿的死,给自己的政治前途加码的嫌疑。

甚至可以断言,武则天发现女儿猝死以后,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伤心,而是如何让女儿死的最有价值。反正事实已经发生了,与其平白无故地伤心,不如创造点价值,这就是政治家。

一点感慨:

除了《史记》以外,任何官方历史,其实都是为现实服务的一种媒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