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崔颢的《黄鹤楼》之所以成名,是唐人所评还是后人所评或是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所捧?李白见了崔颢的《黄鹤楼》为什么不敢再题

 

2023/7/17 22:08:54 ('互联网')

本文目录

崔颢的《黄鹤楼》之所以成名,是唐人所评还是后人所评或是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所捧

问题:

崔颢的《黄鹤楼》之所以成名,是唐人所评还是后人所评?或是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所捧?

...........

前言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黄鹤楼》之所以地位那么高,宋朝严羽《沧浪诗话》起的作用不小: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当然,这个第一仅仅是一家之言,例如明朝的胡应麟就说诗圣杜甫的《登高》是真正的七言律第一,而且不仅仅是唐人七律第一,是”古今七言律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李白与崔颢的斗诗

元代方回编选的《瀛奎律髓》写到:

此诗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

明代的高棅的《唐诗品汇》刘后村云:

古人服善。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句,至金陵乃作《凤凰台》以拟之。今观二诗,真敌手棋也。刘须溪云:恨以滔滔莽莽,有疏宕之气,故胜巧思。

二、李白的两首诗

李白有两首诗和黄鹤楼相似,第一首是《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二首是: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舟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空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第二首诗很明显和崔颢的黄鹤楼及其相似,不过如果说李白模仿崔颢却并不准确。

三、沈佺期是始作俑者

其实崔颢的黄鹤楼也是模仿前人的作品,沈佺期是初唐武则天时代的人,是最早作七言律诗的诗人之一。看一下崔颢《黄鹤楼》所模仿的这首《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即使不懂诗的人,看了前半首也知道和崔颢黄鹤楼极像。区别是沈佺期的前两句是古体诗写法(其中第二句还是律句,只是与第三句失粘) ,后面六句都是律诗的结构,而崔颢前四句都是古体。

《唐诗广选》田子艺曰:

人但知太白《凤凰台》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又出于《龙池篇》:若《鹦鹉洲》,又《凤凰台》馀意耳。四篇机抒一轴,天锦灿然,各用叠字成章,尤为奇也。

结束语

崔颢的黄鹤楼被后人所推崇,在当时如何呢?《旧唐书·文苑传》载:“

开元、天宝年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

能够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相提并论,自然不是一般的人物。

不过我以为今天崔颢和他的黄鹤楼如此有名,应该还是后人的功劳大一些。而李白常常被后人拉过来给崔颢的黄鹤楼做背景也起到了不少作用。

@老街味道

李白见了崔颢的《黄鹤楼》为什么不敢再题诗

李白到黄鹤楼见了崔颢的诗后,觉得在当时所有黄鹤楼的题诗中,这是最好的一首 ,所以太白不想再画蛇添足。于是写了两句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可以看出李白的谦虚和胸怀,他虽然持才傲物,藐视权贵,但尊重知识 ,都说文人相轻,可李白是惺惺相惜。

后来登金陵凤凰台写了一首类似的诗,

登金陵凤凰台⑴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所以李白终身没有在黄鹤楼题诗。

崔颢《黄鹤楼》诗中连用三个“黄鹤”,他怎么不避忌呢有更好的吗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作,也是无数的历代文人描写黄鹤楼文章中最有名的一首诗文。也有人认为是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一,古今无人能及。但无论如何,此诗让崔颢一举名扬天下,也让黄鹤楼更加出名。黄鹤楼也成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地标。

《黄鹤楼》之诗可以说半古半律,亦古亦诗,其主要原因是前半部分的平仄不合格律诗要求,也因三个"黄鹤"重复于诗句中,按正常的格律诗算是犯"大忌"。所以有人认为此诗出格又出律,只能算古体诗范畴。

那后人又为何将此诗编入七律之中呢?我想主要是这首诗一气呵成,朗朗上口,情景交融,意境高远,写得太好太神太奇了。

《黄鹤楼》是格律诗中连用重字而成就最高之作

格律诗中使用重字叠词,崔颢绝不是第一人。如他前面的沈佺期的《龙池篇》,连用4个龙字,4个天字,2个池字。他之后的诗仙太白《登金陵凤凰台》和《鹦鹉洲》也是重字叠词"连篇",有人说是仿崔颢之作,这里不去讨论是非。但纵观古往今来大家名作中的重字格律诗,后人都认为《黄鹤楼》的水平最高,重字重的最妙,也难怪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

《黄鹤楼》不避忌重字也许是神来之笔

诗中三个"黄鹤"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景物与人物。"昔人已乘黄鹤去"中的黄鹤是指黄色的仙鹤,是一种神鸟,代表着长寿,讲述了此地曾经流传的美丽传说;紧接着"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第二个黄鹤,就是诗人所站立的楼名,仙人早已驾鹤西去,此地留下的是空荡荡的楼台,这种从怀古回到现实,给人有种向往却失落之感,也给人感觉寂寥和无奈之叹;第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中的黄鹤应该指得道升天的仙人,此时此刻诗人多想能看到仙人仙鹤回来,或带走自己,或带走忧愁和心思,可惜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才留下满腹愁怨和远处的悠悠白云。这样一幅以黄鹤寄情寓情的场面,意境高古而深远,意韵柔长而幽雅,意气风发而空茫。

《黄鹤楼》的重字一叹三咏更增加了诗的意境

古代的诗歌最初都是用来歌颂和吟诵的,或悲或喜,只有反复唱出才会更加有味道有情感,就像最早诗歌总集《诗经》大多都是叠词复句,让人回味无穷,荡气回肠。《黄鹤楼》的三个黄鹤重叠,既有意境上的层层递进,也有吟诵上的情感反复渲染,去掉一个或二个"黄鹤",换成别的词,味道就会如同嚼蜡,意境会断裂变残,韵味会荡然无存,也不可能流传千古。

当然,如果把格律诗以此重字为准则或效仿,一般人只会成为东施效颦、画蛇添足的笑话,如此也只有诗仙才敢才行。

结语

个人认为,《黄鹤楼》独特的半古半诗也好,重字叠词也罢,不可复制,不可再得。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从古体诗向近体诗的历史规律,是唐朝诗歌变化变革的一个里程碑,是"另类"格律诗中的一座高峰。

今天谈论《黄鹤楼》其实是我们在感叹诗里诗外的千古乡愁,是在关注当下武汉的疫情。让我们共同为武汉祈福,愿我们能早日在黄鹤楼下举杯欢歌!

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