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掩饰报复心理,无异于是在支持别人对你的伤
发布时间: 2023-07-11

对良知的理解越深刻,也就越容易接纳报复心理。

你会因为内心对某人的报复心理,而感到自责或者愧疚吗?你能接受自己对他人的报复心理吗?心理学研究发现,有许多人会因为存在报复心理而感到害怕和不安。他们觉得人不应该有报复心理,这是一种心理扭曲。事实上,正是因为有报复心理的存在,我们才不敢轻易伤害别人。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在掩饰自己的报复心理,那么不就是在支持别人对你的伤害吗?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客观地理解报复心理,并且以适当的方式展示我们对伤害的拒绝。

报复心理给个体带来的影响

压抑内心的敌意

当个体产生报复心理之后,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在个体的认知中,报复心理是负面的,是不好的东西。因此会压抑内心对他人的敌意,掩饰潜意识里对他人的报复心理。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自己才是人际关系的受伤者。别人伤害了自己,难道还不能有对他人的报复心理吗?可是个体无法客观的理解报复心理,就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如果接受报复心理,就会对自己感到失望,就会感到内疚;可是如果否定了报复心理,被人欺负了就会觉得委屈,两难之下就会感到强大压力。

展开全文

长期的自我内耗

当个体无法理解一个想法的时候,就会产生自我内耗。报复心理对个体而言是不容易接受的,但是个体同样无法接受的是他人对自己的伤害。两者必然会形成一种矛盾:否定了报复心理就要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否定了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就会产生报复心理。个体无法权衡两者的关系,就会产生内耗。内耗的结果就是心态扭曲,出现各种不适应的表现。原本伤害自己的是别人,可是到最后受到惩罚的却是自己。所以,只有客观认识报复心理,才能处理好内心的矛盾。

如何客观理解报复心理?

报复心理是良知的一部分

报复心理其实是良知的一部分,有报复心理的人是有良知的。我们为什么不去伤害别人,因为别人会报复我们,用同样的方式伤害我们。基于这样的良知,人与人之间才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如果我们确定别人不会报复我们,那么我们会变得肆无忌惮地去伤害他人。从这一点来看,报复心理是正常的心理状态。相反的是,没有报复心理的人,其实是压抑对他人敌意的结果。他们害怕伤害自己的人,因为自己的报复心理,再次伤害自己。只有接纳报复心理是良知的一部分,才能够与内心的矛盾和解。

报复心理是自我保护的手段

报复心理不等同报复手段

想要客观理解报复心理,就要明白报复心理并不等同于报复手段。有些人觉得有报复心理的人就是要采取一些不光明的手段来伤害别人,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可以不采取报复行为,但是不能压抑内心的报复心理。压抑内心的报复心理,其实就是变相认同、支持别人的伤害。那么别人就不会尊重你,就会变本加厉地伤害你。报复行为可能指向的是他人,但是报复心理却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连恨一个伤害你的人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你拿什么保护自己呢?

如何缓解内心的报复心理?

鼓起勇气,直面问题

想要缓解内心的报复心理,就要鼓起勇气来直面问题。是谁欺负了你,那么你就好去找谁理论。不见得非得用阴暗的手段伤害他人,也不需要以相同的手段来还击,只需要让对方明白自己做错了,并且向你道歉就可以了。这种做法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实力来同对方理论。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那么别人根本不会把你放在眼里,相反还有可能给你带来二次伤害。在势均力敌的基础上,让对方给你道歉,哪怕对方没有跟你道歉,你至少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对方也不会再次伤害你了。

学会保护自我

想要缓解内心的报复心理,就要学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不是逃避,而是面对。别人伤害了你,不要选择逃避,而是选择面对。你可以依靠社会支持的力量,帮助你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用法律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比逃避更有用处。同时,报复心理其实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认知。让你明白自我是不可以受到侵犯的,同样也要让别人明白,不是谁都可以欺负自己的。报复心理也会给个体一种勇气和魄力,支持个体的自我成长。

总而言之,不要把报复心理视为心理压力,而是选择接纳它、妥善地处理它。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