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舍得含义?舍得的意思是有舍才有得,舍不得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佛教舍得含义

佛教舍得含义:“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舍得”,最早出自《了凡四训》。佛家认为,万事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

“舍得”二字,在我国的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佛学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看来,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现代人眼里,“舍”就是付出、是贡献、是投入,“得”是成果、是产出、是认同。所以,“舍得”,就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人生必然面对的一项选择。

舍得的意思是有舍才有得,舍不得是什么意思呢

左右禅客:“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时候,不舍也有得。有时候大舍小得,有时候小舍大得。有时候先舍后得,有时候先得后舍。有时候东舍西得,有时候西舍而东得。有时候你舍我得,有时候你得而我舍。有时候得中有舍,舍中有得。有时候得转变为舍,有时候舍变成得…你如何算得清方圆方圆,有方就有圆。有时候,不方也得圆。有时候大方小圆,有时候小方大圆。有时候先方后圆,有时候先圆后方。有时候东方西圆,有时候西方而东圆。有时候你方我圆,有时候你圆而我方。有时候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有时候方转变为圆,有时候圆变成方…你如何用方圆。”

舍得佛家怎么解释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得,即愿意付出,不吝惜。在佛教的教义里,有一条关于舍得的解释:“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此最早出自于《易经》中,“舍得”,在明代袁了凡著《了凡四训》中有很好的说明。佛家认为,万事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

以后,《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假如今日有个人缉访得贼人真信,来报你时,你还舍得二十两银子么?”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所以,“舍与得”之间,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若是懂得了“舍得”两字的真正含义的人,他就懂得了该舍的时候就舍,该得的时候就得。所谓壮士断臂,有道是: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大智慧。

有舍有得,在取之前,首先要学会付出。这就是先舍后得,要想得,就必须先舍。舍与得,这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其实,舍得真正的含义,是从佛法里来的。“舍”,是舍去妄念烦恼,“得”到清静真实的理体,是佛教的修行方法。

因此,“得”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学问,没有能力的人得不到,没有悟性的人舍不得;舍得金钱才能赢得自己,主宰生活;舍得功名才能静下心来,顺其自然,品味人生。舍得之妙,妙在微言大义;舍得之精,精在有舍有得。也是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生活禅”。

好报

愿日行一善,好积善成德;

好心人行善,福泽延子孙。

冥冥中得见,好人有好报;

善人做好事,天人勤守护。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大家如何理解《舍得》

“舍”的本义是房屋,又可引申为“客舍”的意思。《说文》:“市居曰舍。从亼,屮象屋也,囗(wéi)象筑也。”这是据小篆字形而曲解。古文字从口舌之“口”,不从“回币”形之“囗”。如《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大意是,夫子要休息请到客舍里去。从名词“房舍”又可以引申而用为动词“住宿”,如《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这个“舍”就是“住宿”的意思。至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的“辟(避)君三舍”中的“三舍”,若有人理解为“三个房舍”那可就错了。这里的“舍”是指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就是九十里。

“得“是会意字,本义:得到,获得。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得,行有所得也“《说文》。《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到“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得是取的结果。。没有能力的人得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下。舍之前,总要先取,取多了之後,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

人初生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或取权位,而舍性命。至於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出;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於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

“舍得”,老人们说“有舍才有得”;年青人讲“有了得才能舍”。这真是进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了。似乎“舍得”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其实舍得之事都是在红尘中无法超脱的世间法,无论孰先孰后,都在著相,离不开“我”这个参照物,患得患失之心,不舍得、舍不得之情;全都纠结在一个我中,难免苦海无边。佛家讲“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就是不要著相,方能觉悟,脱离苦海。所以就佛家而言不说“舍得”,而说“拿得起,放得下”。拿起与放下不著我相,随念应化。但是如果把“放下”有了舍得之心,就偏执了。又入苦海,回头方得解脱。

当代大儒南怀瑾老先生说——中国禅宗说到所有的佛法,只有一句话:“放下。”但是,人就那么可怜!偏偏放不下。听了禅宗的放下,天天坐在那里,放下!放下!如此又多了一个妄执——就叫“放下”。

无论你是不是职业经理人,只要你有一份正当的职业,而且依此谋生,并希望这份工作能更好地提高你生活的品质,你就应该放下你的“看法”,不要再紧紧抱着它们走进你的团队。这样的“放下”在工作中,犹显得可怜。我们时常提醒自己放下对老板的不满、放下对同伴的成见、放下对公司的抱怨,我们也很明白对事不对人的道理,我们在职业生涯开始的第一天就很清楚工作中要公私分明,可是你认真地用心去回忆一下那刚刚逝去的,在办公室里度过的八个钟头,你真的能放下以上的所说,真的能做到你应该做到的职业操守吗?

“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往往因为“拿起”与“放下”的纠结,常常酿成“拿得起”,却“放不下”的错误。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常悟常新吧!

你手机上有什么不舍得删的软件或者一直在用的软件

微信QQ支付宝啊!这些经常生活中的饭菜一样,少不了,成了必需品,你都要依赖着它了!当然这谈不上舍不得,舍不得是你喜欢用!前面那些,都是生活必需而不得不用,谈不上喜欢的感情因素。个人喜欢而又舍不得删掉的软件有彩云天气,因为这个很准;交友神器——探探,因为觉得它很神秘;春雨医生,有些小毛病在这里免费问医生就可以解决,省得到大医院问得提心吊胆;今日头条,可以用来看自己喜欢的资讯;微博,可以用来说心里话——从不关注任何人,也不让自己的任何内容公开,在微博里一吐就没事儿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