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汉光武帝被评价为中兴之主,而南宋的宋高宗却是怯懦阴险的小人?假如宋高宗不杀并支持岳飞,岳飞有能力直捣黄龙、抗金成功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为什么东汉光武帝被评价为中兴之主,而南宋的宋高宗却是怯懦阴险的小人

在这个问题上,我建议还要再加一个人——晋元帝司马睿,这三位“中兴之主”,应该放在一起讨论。

刘秀是东汉的开创者,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创者,赵构则是南宋的首位皇帝,这是他们的相似之处。而在对待手下功勋武将的态度上,他们则是一个比一个狠——

刘秀堪称是对手下最好的开国君主之一,给他立下大功的文武群臣,每个下场基本都还好。他的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就是对这帮老战友最好的证明。

而司马睿对待武将的态度,则是冰火两重天;对旨在北伐的祖逖和坐困愁城的刘琨,这对闻鸡起舞的兄弟,他的态度是不支持还故意掣肘;而对一代枭雄王敦,他却又怯懦地要把位子让给他坐。

而赵构所做的事情就基本上是人尽皆知了:他诛杀了岳飞,从而也成为题主所说的“怯懦阴险的小人”。

在这里,我无意讨论刘秀和赵构的个人人品问题,我只想讨论,为什么刘秀、司马睿和赵构,会对待手下的大将这种态度。

西汉末年开始,世家大族开始逐渐掌握了朝政的话语权。刘秀和他的那些战友,基本都是南阳的豪族,这些豪族在获得政权后,获得了帝国的支柱性地位。因此,刘秀自然就得对他们好一点。

东晋时期,是世家大族权力的顶峰。王敦的家族琅琊王氏,是一手把司马睿扶到帝位上去的。因此,王与马,共天下(王还在前面)。而祖逖和刘琨,则相形见绌许多,因此司马睿对他们,就敢放肆的多。

而到了南宋时期,皇权已经压倒了所有家族权力,成为了最高权力。对于这些手握重兵的大将,必须予以遏制、消灭,哪怕他们有可能恢复故土。

最后说一句,东晋和南宋,作为两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对于要北伐的将领普遍不友好。从祖逖到桓温再到谢玄,以及岳飞,最后基本都是无功而返。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假如宋高宗不杀并支持岳飞,岳飞有能力直捣黄龙、抗金成功吗

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不仅仅是刻在岳飞的背上,而是刻在了岳飞心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国家,岳飞倾尽了一生心血,眼看胜利在望,却不得不班师回朝,让人为之痛惜。

那以宋朝当时的实力,如果全力支持岳飞,能灭掉金国吗?客观的说,“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想收复宋朝所有的土地,对金国形成稳定的防御姿态简单,但要彻底灭掉金国,有点难。

绍兴十年,诸路大捷,岳家军兵临城下,距开封只有45里,岳飞的谋略相当稳重,他的策略是先收复河南后,沿太行、沂蒙山脉及其中间的镇、定、高阳三关布防,恢复唐末宋初中原王朝对契丹的防御态势,下一步再考虑幽云十六州,再下一步才是关外。这谋略,精细缜密,环环相扣,如果不是有着极高的军事智慧和对天下局势的透彻分析,是无法完成如此恢弘的布局的。

而至于历史上所谓的直捣黄龙,其实只是战略构想中可能出现的一环,敌军只要分兵直攻四川,那么岳飞就会一路向前,直取老巢,但同时考虑到敌军坚守不出的可能,岳飞承诺的是最晚在两年内取得胜利。

对于夺回宋朝原来的国土,各方面也已经准备妥当,在友军的协同下,兵力已达十几万,已经有了和金军硬碰的资本,尤其是岳家军大部分都是由身经百战的老兵组成,军事能力极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吸取了上次因粮草不足而失守的教训,这次在进军前夕,岳飞就上书皇帝开始粮草准备,保证军队在行进时有足够的粮草补给,让军队拥有持续的战斗力。除了兵马和粮草的完备之外,军队的几番胜利,大有势如破竹之势,这也让各军士气高涨。

综上所述,在硬实力方面,宋朝的军队已经形成了对金军的强压之势。而金军已经将妻小送出开封,随时准备撤退。一旦收复了城池,接下来便是战后地区的管理和布防了。

岳飞每次作战,除了斩掉敌军首将之外,所俘获的兵士是全部放回,所以很多敌军也自愿为岳飞而战,作战时期也尽量不会破坏本地建筑,对古建筑的更是保护有加,战后对老百姓也是十分宽厚,所以岳飞在百姓中的形象是颇为正义,再加上部分城池原本就是宋朝所有,原居民大多还是宋人,而金人对宋朝百姓的压迫,早就使百姓怨声载道了,这时正需要一个良将来拯救他们,所以攻占城池之后,也较容易获得敌后义军和敌占区百姓的支持,这些支持对后期军队驻扎及布防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以上因素,想要多夺宋朝原来的国土,并形成防御模式是势在必得了,而且论守城能力,金军是望尘莫及的,那么岳飞所说的两年内灭掉金国,可能吗?

最终灭掉金国可能,但只用两年几乎不可能。想要灭金,幽云十六州是必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

从地形上分析,幽云十六州大部分是平原,骑兵可谓是所向披靡,步兵在此不仅速度慢,机动性差,没有险要地势关卡阻拦的情况下,可以说就是活靶子,宋军的军力确实与金国有抗衡之势,但马匹情况不容乐观,除了岳飞手下军队马匹情况还算够用,其他军队的马匹都较为吃紧,而幽云十六州正是产马重地,宋朝自己只有两淮地区能够产马,但产出的马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用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短时间拿下幽云十六州,还是操之过急,毕竟金国是骑在马背上的国家,没有足够马匹的情况下攻金,无异于以卵击石。

随着时间推进,在没有外患的情况下,金国的兵力增长速度势必没有繁荣的宋国快,假以时日,等宋国的骑兵发展起来,灭金还是有很大概率的。

但可惜的是,万事具备,就差一个不算英明神武、但不至于在后面捅刀子的皇帝,因此,岳飞最后连开封都没攻破,宋朝防御模式都没有展开,更别提最后的灭金了。

宋孝宗诏书中的“坐事以殁”是不是并没有否认岳飞的罪名,只是对岳飞进行了赦免

谢邀





问题说明的这段话出自绍兴三十二年七月孝宗刚即位一个月时的追复岳飞元官诏,这一段的原文是

至三十二年,主上龙飞有诏:故岳飞起自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而能事上以忠,御众有法,屡立功效,不自矜夸,馀烈遗风至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众,师行不扰,动有纪律,道路之人归功于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元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


我们知道,岳飞案牵连甚广,从高宗末期直至贯穿整个孝宗朝,替岳飞平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追复岳飞元官只是孝宗替岳飞平反整个过程的开端

即位一个月,没有经过复审,孝宗便以赵构的名义追复岳飞元官,追复的原因低调到只是因为去年冬天戍鄂渚之师有纪律,不扰民。很明显,

孝宗和高宗都认可岳飞无罪,孝宗要照顾到高宗的脸面

仅截一个长期过程的最开端的一小段就说是孝宗的态度,断章取义莫过如此





乾道五年十一月,孝宗下诏在岳飞长期驻扎的鄂州替岳飞公开建庙,乾道六年七月,岳飞庙造好,孝宗赐庙名为“忠烈”





淳熙五年九月,岳飞先议谥忠愍

呜呼!将相大臣,勋在王室,德在人心。身没而名垂不朽,与日月争光,而乃褒赠未举,信史未书,万口一词,以为阙典……呜呼,公之大名大节大勋烈,赫赫在人耳目,青天白日,其谁不知……

虽然因秦桧一党把持修史权而“信史未书”,但岳飞功勋卓著,名垂不朽,与日月争光,只要是个人类都不会否认


尝窃恭睹太上宸翰,赐公无虑八十馀札。有曰:“卿忠义之心,通于神明”……曰:“览卿近奏,毅然以恢复为请,皇天实啓之,将以辅成朕志,行遂中兴耶?”……

孝宗说他曾亲眼看到赵构写给岳飞的宸翰,褒奖岳飞忠义之辞比比皆是


公素志恢复,会和好已定,南北息肩,于是登庙堂、位枢弼。彼忌功嫉能者方相与媒孽,厚诬以媚权臣,乃罢本兵。兴罗织,致坐事以殁

孝宗说,宋金开始讲和时,朝廷罢三大将兵权,岳飞登庙堂任枢密副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