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是如何传下来的?《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有哪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司马迁《史记》是如何传下来的

司马迁能写出史记,首先是得益于他的家庭,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是著名学者,曾经担任过太史令。

作为官二代,司马迁少小时期就跟随父亲走遍大江南北,从山东到江苏,从湖南到四川,可以说,司马迁是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正是有了这样的学养基础,才让他能在后来完成了浩瀚巨作《史记》。

作为一名史官,司马谈一直就想写一部通史,因为工作关系,他接触了大量珍贵的图书文献,广泛涉猎各种历史史料。

但是司马谈最终未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因为随同汉武帝赴泰山封禅,途中身染重病,在临死之前给司马迁留下遗言:“我死以后,你一定要接替我做太史令……能写出一部通史是我毕生的心愿,你一定要替我完成这个愿望!”

司马谈虽然未能起手写作通史,但是已经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对部分史料确立了论点,例如司马迁写成的《史记》中的《刺客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樊郦滕灌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诸篇之赞语,就是司马谈的原作。

所以说,司马迁能完成《史记》,既是在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完成这部大作的,可以说,《史记》里包含的是两代史学家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负责记载历史的史官一直都有父死子继的传统,因而司马炎病故后,司马迁也继承了父亲太史令的职位,这个职位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历史上的司马迁,其实首先是一个星象学家,历史学只不过是他的一个爱好。

抱着一定要继承遗志,写好一部史书的心愿,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写作。但是直到因为李凌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送进监狱时,这部书稿尚未完成,所以司马迁在遭受到腐刑后,能忍辱求生,也是和因为已经完成了半部《史记》有关,如果自杀身死,不仅父亲遗愿落空,已经完成的成果也将付之东流。

我们常说司马迁忍辱写《史记》,常常以为进了监狱后才开始写,实际情况是,此前用了半生做筹备,集父子两代的努力,在已经完成部分书稿的情况下,在监狱里创作完成了余下的书稿。

有意思的是,《史记》创作完成后,因为是罪人之身,书稿并没有公开,司马迁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女儿司马英,司马英嫁给了杨敞,杨敞后来两度官至丞相,司马英把书稿传给了儿子杨恽,杨恽也是官员,一度位列九卿,他对这部书稿爱不释手。

此时已经是汉宣帝时期,司马迁案件时过境迁,杨恽就把这部书稿拿出来推荐给了汉宣帝,从此天下人才知道世上还有一部书叫《史记》。

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史记》,不仅受益于司马迁的创作,还受益于司马迁外孙子杨恽的推广。

《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有哪些

《史记》与《资治通鉴》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学典籍,一个成书于汉代,一个成书于宋代。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下面我来说明两部史书的特点,对比有什么区别:

一、《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而成,书中记载了上至皇帝时代,下至汉朝初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系统地记录了汉朝以前的历史发展。

全书共计130篇,合计52万字,内容分别为本纪、列传、世家、书、表五个部分。其中,记录帝王生活的本纪12篇,记录人物的列传70篇,记录诸侯世家的30篇,记录年代的表10篇,记录典章制度的书8篇。

《史记》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本纪、列传、世家、书、表的结构形式,开创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撰方法。

2、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领域结合的编史方法。

3、忠于历史事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力争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史记》在中国历史上有极高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开创纪传体通史的先河,被后世评价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二、《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宋朝史学家司马光撰写而成,书中记载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初年,总共1362年历史。系统地记录了一千多年里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三万字,历经19年才完成。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

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他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史事,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产生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2、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王治乱、成败、安危的经验,作为历史的借鉴。

3、该书以史为鉴,为宋神宗所钦定。“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一代伟人身边就经常放着《资治通鉴》,是他常读之书。

三、《史记》与《资治通鉴》有哪些区别:

1、体例不同。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主要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重大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就是按时间先后,来记述重大历史事件。

2、著书的出发点不同。

《史记》除了历史价值之外,文学价值也很高,采用的是散文化笔法。

《资治通鉴》是官修的史书,目的是为皇帝提供治理国家的借鉴和参考,主要是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3、著作内容不同:《史记》是一个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皇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资治通鉴》是从战国开始,到五代结束。

4、史记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资治通鉴则不是。

5、《史记》是个人修史,没有国家背景。《资治通鉴》是官修史书,是国家行为。

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

一是先父遗传,司马家世袭史官,司马迁有先天赋得的异秉,所谓英才天纵;二是后天习得,从小饱览了皇家史册或典藏。对别人是禁脔,对司马迁是必读书;另外他对名山大川的游览也是化作笔下锦绣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古人所谓:山水者,大块之文章;文章者,案头之山水。三是李陵之祸之后,他生无可恋,唯有一杆秃笔,聊可疏解胸内积愤。用佛洛依德学说来解读,司马迁所有的欲望都升华为写作。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就是这么诞生的。少了任何一个条件都会让这部煌煌巨著逊色。这也是司马迁之后,人间再无能与史记相媲美的煌煌大作。

司马迁的《史记》是真实的吗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

事实上一直以来,许多学者对于史记的真实性都存在不小的质疑。毕竟史记是司马迁个人编撰而成的,那这其中是否包含了司马迁个人杜撰或者主观判断的情节呢?

司马迁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可以说他一家几代都是史官,而编撰史记则是司马迁父亲司马谈的临终的遗愿,古人是很讲究孝道的,既然是父亲遗愿可想而知司马迁在史记在耗费的心血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司马迁的史记,主要资料都是他们家族的史官记录,这些记录真实不真实是无从考证的,其中有没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