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隐秘的角落》细节解析 - 飞外
发布时间: 2023-07-06

我讨厌过分解读,我就要有理有据。

《隐秘的角落》看似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导演在故事中间夹杂了一些看似突兀的情节和片段,无疑是向观众展示一个信息“我在带着镣铐跳舞”,而大结局的最后关键信息,让故事变得完整。

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些广电的规定:

1.未成年人不得被谋杀(美国也基本是这样,这个很正常,防止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

2.正义必将胜利

而这两条规定在悬疑作品的影视创作中,影响很大,尤其对于原著《坏小孩》来说。


一、结论

一反我之前的影评特点,这篇我先说结论,如果你的结论和我一样,那么可以选择不看接下来我写的内容。


1.故事是两个凶手交织发展的,分别是“张东升”和“朱朝阳”。

2.朱晶晶是被“朱朝阳”故意杀害的。

3.普普死了,电视剧里是病死的,那么就是病死的,这点我不想过分解读。

4.严良死了,是由朱朝阳推动的被张东升害死的,地点是最后的轮船。

5.最后张东升是自杀,自己选择被警察打死,因为只有他自杀,才能给朱朝阳脱罪。

(。)



二、朱朝阳杀人记

另一个故事的描写导演表现的十分隐晦,我们逐步解读。

1.穿越生死的一封信——朱晶晶的死

这个线索可以说是解开第二个结局的关键钥匙,通过这个钥匙,我们可以把全剧那些不和谐的点,一一串联起来,构成完整的故事。


“少年宫的那件事情,我从来没有跟严良哥提起过,也不会告诉任何人”

但是,在第三集的时候,案发当天就告诉了严良哥。

朱晶晶是自己掉下去摔死的。

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案发当天,普普为朱朝阳撒了谎,当天朱晶晶不是自己掉下去的,而是朱朝阳把她推下去的,而她是这次谋杀的唯一目击证人。


在第三集的后面,导演安排了一个当时我觉得满突兀的片段,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朱朝阳写日记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动笔,然后突然留了鼻血,用手去擦掉了。这里的暗示是“今天朱朝阳不知道怎么去记录,他手上沾了血”

朱朝阳撕下了沾血的那页日记,上一页是这样的

别人的暑假都是游山玩水,而我的暑假依然是在图书馆,不过我的好朋友严良带上了他的朋友来找我,我跟普普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吧,那这个暑假我们应该能过得很开心吧!

朱朝阳的智商很高,初二做初三的题就毫不费力,而且是一个心思细密的孩子,这点从许多细节,包括用头发防止严良和普普进入妈妈的房间等等都能表现出来。

而影视作品中,“流鼻血”是一个很经典的意象,用来表现“用脑过度”,那么问题来了,此时的朱朝阳在思考什么呢?答案不言而喻,“如何掩盖掉自己杀了朱晶晶这个事实”,或者换句话说,“怎么处理掉目击证人普普和可能知情人严良”,所以,这一刻,朱朝阳动了杀心。

前一页的日记里,严良和普普是我唯一的好朋友,这一页的日记沾满了血,我还要考虑怎么处理掉他俩,强烈的对比和溢出屏幕的嘲讽。

朱晶晶的他杀有许多暗示:

比如坠楼之后是平躺着,证明是有人从正面推下的,而不是第三集那样面部朝下意外掉下。


包括后面的警察调查,也不认为是意外,而是谋杀。如果真的如第三集所说,朱朝阳自始至终没有碰过朱晶晶,警察在现场是不容易得出谋杀的结论。


2.笛卡尔的故事——童话还是真相

这个故事之前朱朝阳给妈妈讲过,而在第六集,张东升在课堂上又带有目的性的讲给朱朝阳。

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

童话版本:

迪卡尔和美丽的瑞典公主相爱了,但因为他们之间相差了30多岁,国王知道了,就极力的反对,并把笛卡尔流放了,笛卡尔在临死之前写给公主的情书当中写下了心形线的公式。而公主收到这份情书的时候,笛卡尔已经死在了狱中,公主也一生未嫁。

真相版本:

但真相,远远要比童话残酷。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说是公主根本就不在乎迪卡尔,迪卡尔也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背叛。


第一次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张东升(或者导演)此时此刻,在这里讲这个故事到底想表达什么?

其实我们只要把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变,你就读懂了。

这个不应该是笛卡尔的故事,而是公主的故事,或者叫做“公主谋杀记”

公主背叛了笛卡尔,杀了笛卡尔,而公主面前有两个选择——真相和童话。

是选择赤裸裸残酷的真相呢?还是选择把这个谋杀包装成一场意外,一个童话?

所以,课堂上张东升对朱朝阳讲这个故事,是想表达:

我是一个杀人犯,但我和公主一样,我想把这个事情包装成一个意外,一个童话,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


而此时的朱朝阳,也是一个杀了朱晶晶的杀人犯了,所以他也有了自己的解读,于是有了这场导演安排的,很突兀的课后对话。

此时的朱朝阳已经和张东升讨论完勒索的事情了,却突然叫住了张东升,问了这个问题,张东升也是愣住了。

这段对话表现的是:朱朝阳作为一个未成年杀人犯,他此时内心的挣扎和犹豫。这段对话,其实是一个未成年人杀人犯向另一个成年杀人犯的求助,寻求一种精神依托。

而这种依托在最后一集张东升给予了回应:


引出下一个话题:张东升的自杀。



三、张东升的自杀

你可以相信童话

翻译过来就是:你可以选择掩盖。

说完这句话,张东升对朱朝阳举起了刀子,被警察击毙,彻底完成了自己的自杀,也完成了帮朱朝阳掩盖。他必须死,不能被抓获,而且必须是合理的死,不能是自杀,只有这样朱朝阳才能逃脱。

人性是复杂的,张东升对朱朝阳的感情也是如此。

张东升喜欢朱朝阳,朱朝阳是一个天才少年,一个作为数学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如果朱朝阳不知道张东升是杀人犯,也许张东升会成为朱朝阳的导师。

张东升讨厌朱朝阳,张东升并不喜欢杀人,他不是一个杀人狂,他的目标只有三个,岳父岳母和自己的妻子,如果没有朱朝阳的勒索,他精心策划的谋杀是可以变成一个童话的,即便是勒索了,他也愿意给钱解决,可是朱朝阳却要复制一份闪存卡,让张东升永远无法安宁。

所以,无论是哪种感情,他帮朱朝阳脱罪,都是符合人性的。

帮你脱罪,是因为你的人生还有潜力;帮你脱罪,是为了让杀人的痛苦继续折磨你。


注意:这里的“你们”只代指朱朝阳一人,严良已经被杀了,事实上,这次来轮船,应该是朱朝阳一手安排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借张东升的手,杀了严良,因为只有严良,这个疑似知情者死了,朱朝阳才能彻底脱罪,而张东升也确实这么做了。至于后面的严良情节,应该解读为朱朝阳和老陈的幻想,因为只有他俩能看见死去的严良。为了过审的一种方法吧。这个下一部分我会详解。


张东升并不是一个热爱杀人的杀人狂,他是一个冷酷缜密的犯罪者,目的也只有岳父岳母和妻子三人,缜密的计划让他完成了杀人和掩盖,他渴望回到正常的生活,所以王立在水产厂疯狂挑衅也只是忍让,包括下跪,奈何王立送人头。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杀的人越来越多,留下的证据和线索也越来越多,在杀完王瑶之后,张东升也开始崩溃了。

这个时候,理智已经告诉他,他的童话梦已经破碎了。

即使后面放火烧了水产厂,证据还是留下的太多,所以这时候张东升想到了自杀。

但是最后还是下来了。

这绝对不是惧怕死亡或者侥幸心理,而是为了最后利用一下自己的生命,帮朱朝阳脱罪。

这些我都会在下一部分整理出来



四、真正的故事

现在我们知道了,那些表象的故事,是一部童话,是一部由两个凶手——张东升和朱朝阳为我们编织出来的童话,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我们来重新审视朱朝阳这个角色。

朱朝阳是一个天才,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计划能力,但是却有一个破碎的家庭。

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却把一切未来的期望压在了他的身上。“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重要。”

朱朝阳维持着自己乖孩子的形象,但同学的孤立,母亲的不在乎,让他备受煎熬,所以他渴望父亲的爱。

这点可以从许多细节中得出来。

母亲为了向自己前夫证明自己能带好孩子,让朱朝阳带着成绩单去见父亲。

当然,朱朝阳也乐意这么做,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的优秀,获得关注。

然而父亲却不关心他,父亲更在乎自己的现任妻子和女儿。

而朱朝阳也为了得到父亲的喜爱,努力表现得乖巧听话,父亲给钱也不要。

但是真的是妈妈不让拿么?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