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葬是什么意思,曹操提倡薄葬背后有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曹操提出的“薄葬”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7

薄葬是什么意思,曹操提倡薄葬背后有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

曹操生前留下遗嘱,要求薄葬

所有后事都是严格遵从曹操生前遗愿来操办的,陵墓内除了曹操本人预先准备的四箱送终衣服,以及质朴无华的陶制明器。一些比较严肃的正史资料,都明确记载曹操陵墓中并无金玉珠宝、铜铁锡器、豪华殓衣之类的陪葬品。

整个陵墓一切因陋就简,也未曾建造纪念性的建筑物。这与其生前尚俭作风一脉相承,但更多的史学家认为曹操要求“薄葬”的根本性原因是:曹操本人是历史上最牛的盗墓者,使的是防盗墓伎俩而已。

盗墓,说起来总是见不得人的猥琐之事

曹操却居然成了一名盗墓中的王者。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到黄金、白银什么的,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为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运作,他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这样的专门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

 鲁迅曾经说,“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

曹操在军中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二职。“中郎将”和“校尉”,都是古代的军中职位。在汉代“中郎将”是皇帝身边的亲信红人,统领皇帝的侍卫,御前将军,级别高而且职位重要,非一般人能担任。而“校尉”为秦汉时部队中的中级军官,其级别要比“中郎将”低很多。说白了,“中郎将”是指挥官,而“校尉”则是具体办事的头儿。

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曹操提出的“薄葬”是什么意思

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提出“薄葬”,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曹操在当时虽未称帝,但其权利和地位已经让他成为一代帝王,为什么提出“薄葬”呢?

据说曹操一生提倡节俭,对家人和官吏的要求也极其严格。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就被他按家规下诏“自裁”,宫廷中用过的布料也是缝缝补补好多次,不换新的,有段时期,天下闹灾荒,财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员都不敢戴皮帽子。

据传,曹操早年因起兵需要财物,因此干过盗墓的勾当,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狼藉的场面,因此曹操自己为了防止自己也出现这种状况,便一再要求“薄葬”,并在自己下葬道德那一天,采取了“疑冢”的措施,据传在当天,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这72座疑冢哪一座是真的呢?曹操墓随之变成了千古之谜。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据说,在军阀混乱的年代,东印度公司一个古董商人为了找到曹操墓,雇了民工挖了数座疑冢,除了一些土陶、瓦罐之类的东西,一无所获。

1988年的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到“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

猜测一:有诗句说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由此推断,曹操墓在漳河河底。猜测二:根据《彰德府志》记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而相关人员考察过后,这也是一种假设。

猜测三:曹操陵在他的故里,谯县“曹家孤堆”,《亳州志》记载,公元220年曹操犒劳谯县的乡亲父老,在故宅前立了一块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但如果是葬于邺城,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此行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曹操?

而《魏书》还说到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经有曹操建设的房子,也是曹丕的出生地,而亳州有曹操庞大的亲族墓群,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都是埋葬在此,因此曹操之墓也应当在此。但这种说法缺乏可信的证据,被许多人质疑。

帝王皆喜厚葬,历史上那一个君王率先提出“薄葬”

历史上第一位薄葬的人应该算是汉代的汉文帝,刘恒。也有许多人说提倡薄葬的第一位帝王应该是曹操,但是不敢苟同,从时间上来看还是汉文帝更早一些,而且汉文帝之所以提倡薄葬也是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的,也正是由于这些年少的经历,让他的思想不同于之前的君主。

汉文帝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个勤政爱民,在国政上十分有作为的一位君主。汉文帝和汉景帝,也就是刘恒和刘启父子俩一起开创了汉朝历史上的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开创的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样的成就自然是和这位君主的卓越思想是离不开的,刘邦建立汉朝初年,国家动荡不安,国库空虚,粮草不足,农民的农耕作业也时间恢复生产,刘恒在继位之后便根据国情,采取了道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正是这样不剥削农民,轻服徭役的爱民政策才使得汉朝初年的经济政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汉文帝刘恒也在百姓们的心中留下了明君的印象。

汉文帝刘恒的身世也算是坎坷,因为他可不是太子即位的,在当上君主之前他只是刘邦的第四子,被刘邦封为了代王。因为母亲出身比较卑微,再加上吕太后的迫害和强硬的手段,从小母亲为了保命就带着小刘恒去往了封地,不再参与王室纷争,所以刘恒小时候并没有过上皇宫里的锦衣玉食的生活,反而和封地的百姓走的更近一些,也理解百姓们的困苦。

但是命运或许是真的眷顾这对母子吧,这吕氏家族被灭之后,大臣们纷纷迎接代王回宫继承王位,于是刘恒便成为了汉朝的第四位皇帝,汉文帝。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让这位君王成为仁孝之君,他也特意强调在自己去世之后,陵墓不必太过华丽,希望可以为百姓做更多的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