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革命:工业之城淄博飘起花果
发布时间: 2023-07-11

数字农业革命:工业之城淄博飘起花果香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玉歌 淄博报道

“在我们智能植物工厂里培育的番茄,理论上已经实现了无限生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业是最古老的行业,而在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智能植物工厂,农业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产业化:单个大棚全球单体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提升400%

一排排红绿相间的番茄挂满枝头,身着统一工装的工人们正踩着轨道车穿梭其间,采摘成熟的番茄。植物工厂一片忙碌景象,整个大棚占地157亩,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半封闭智能大棚。

“所谓智能植物工厂,就是无需泥土,不洒农药,不受自然环境影响,通过数字化操控植物所需的光照、温度、营养等要素,在完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植物,代表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凯盛浩丰淄博基地运营经理李甲文介绍。

农业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地块零散分布,粗放式经营,但是在智能植物工厂却是另一番景象。3米多高的番茄植株,整齐排列,多层式、立体化、无土栽培技术,开辟了向上种植空间。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在同等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植物产量大大提高,并且不会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

同时,单个温室就配备了423个传感器,以及1165个控制器。对植物工厂内部的温度、光照、水肥、空气等相关的数据随时获取、智能调节,为植物365天、24小时提供最佳生长环境,实现了全天候生产。

“目前,1#温室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番茄日产量最高可达20吨以上,产量较传统温室提升400%。”李甲文介绍说,2-6#温室计划年内完工并投入运营。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番茄年产量3万吨,产值6亿元,带动周边至少8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数字化:从“种子到餐桌”全链条数据把控

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清晰显示在控制屏幕上,一旦番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数字大脑”便会自动调整,工作人员也会分析研判,优化种植方案。智能植物工厂就像一个大型数据处理中枢,每时每刻都在高速运行,寻找最优解。

数字赋能,已经融入到淄博智能植物工厂的每处环节,让它处处先人一步,棋高一着,效率大大提升。

通过上游数据指导选种,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计划,把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变成工业化的订单生产模式。产品去化率可达99.7%;通过数据分析指导生产作业。依托数据BI进行预估判断,指导采收作业,准确率可达90%以上;全智能集成包装生产线。全自动分拣、包装,解放90%人力的同时,实现100%的实时出入库管理。建立一单一码出库机制。结合市场订单安排出库发货,实时追溯每一盒西红柿的来源。

“从育苗、定植、管理、采收、品控、包装、仓储、物流,智能植物工厂全链条采用数字化技术,仅用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对上百亩植物工厂的轻松管理,工作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3倍以上。”李甲文介绍。

展开全文

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产品确保一致性

“区别于全封闭大棚,我们采用的是半封闭智能大棚,通过不停地数据监测,进行精细化调整,以期达到最优品质,保持产品一致性。”

传统农业一直“靠天吃饭”,空气、育种、管理等因素随机性大,导致农业产品品质波动性较大,缺乏一致性,很难打造农业明星品牌,全封闭大棚提升了种植条件,但是仍存在许多缺点,一直到半封闭智能大棚出现,才有了完美解决方案。

“尽管实现了无限生长,但是为了保证品质,我们会定期更换新苗。”李甲文表示为了保持一致性,让农业产品实现工业标准生产,智能植物工厂拥有五大智能管控体系,一是BPM系统,打造驱动流程管理;二是ERP系统,实现农场的自动生产管理;三是MES系统,实现了智能管控的协同;四是农场劳动力的调度派遣系统;五是成品仓储管理的WMS系统,实现了一体化的协同。

产品的品质是最终赢得市场的关键,淄博智能植物工厂有一套四个“零”的标准。

引进荷兰文洛式半封闭玻璃智慧温室技术,人员必须穿配无菌套装,经过风淋设备,才能进入温室。确保产品“零污染”;采用比利时熊蜂授粉技术,生物环保,确保产品“零激素”;应用无土化岩棉栽培和生物防虫技术,确保产品“零农残”;营造24小时最佳生长环境,自然提高植物生长速度,确保产品“零催熟”。

“工厂里的番茄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线下进驻盒马超市,线上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平台销售。”李甲文介绍,标准化生产不但极大提高了番茄的种植效益,也保证了番茄口感的一致性。目前,植物工厂里生产的番茄商品化率能达到90%,远远高出普通大棚60%~80%的商品化率。

智能植物工厂所在的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项目总占地面积1200亩,是全国领先、全国规模体量最大、数字化水平最高的智慧农业项目。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于2021年9月开工,分三个功能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一流、国内示范的数字设施农业场景和数字园艺中心“双标杆”。

淄博市把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以支持政策激发各级各类主体投资建设热情,出台了专项资金支持、用地保障、数字化改造提升奖补、数字农业农村担保支持等十项支持政策,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领域数字化。

2020年,淄博市提出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行动,坚持链接高端、打造生态,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等18家一流科研院所、23家头部企业合作,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全产业链,重点建设了阿里数字农业产业中心(山东仓)、新希望六和生猪智慧化养殖、巧媳妇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提升、纽澜地数字牧场等项目。

2022年全市实施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40个,完成年度投资42.3亿元,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典型应用场景案例30个,3个案例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10个案例入选山东省数字乡村典型案例。市农业农村智慧大脑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行,中国农科院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淄博)落地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农村标杆性项目建成投产。

下一步,淄博市将紧盯前沿、打造生态,在建设数字农业强市上提效争先,聚力推动数字赋能农业产业全链条、农村治理全领域、农民生活全方位。淄博市将用好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金字招牌”,打造国家级数字农业农村技术创新“硅谷”,一地创新、全省全国应用,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更多淄博经验。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