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了几个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炎炎夏日,农村还普遍存在这番景象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炎炎夏日,农村还普遍存在这番景象吗

上小学时,就学过这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亲眼目睹过父母炎炎烈日下田间劳作的艰辛。

八十年代分田单干后,我们依然重复着父辈的老套路。麦收之后,耪麦茬,除杂草,全靠锄头。我们姐妹四个,还有父母,共六个人,每人一张锄,天天在地里锄草,有时间侯,下午刚锄的草,夜里下一场雨又活了,过不了两天还得锄一遍。每天迎着曙光下地,披星戴月回家。花生地、玉米地、地瓜地等都有农民夫头顶烈日,躬身弯腰锄草的身影。

这期间,还要间谷苗,翻瓜秧,给玉米灭虫、追肥等,一天到晚忙不完的农活。

现在种地,全程机械化,播种之后,打上灭草剂 ,就完事了,坐在树阴下,喝茶聊天,等着秋收就是了,比以前轻松多了。

有些零零碎碎的农活,都是早晨早起或下午太阳西斜时,趁凉快去完成。像我们这里最高温度35度以上,万一中暑去医院,一年的收成白忙活了。何况现在种地又不挣钱。

“锄禾日当午”,为什么诗人用“锄禾”而不用锄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人是米虫”,小米的营养价值不但很高,而且是永远吃不伤的。

我们这山区是小米的产区,小米的功劳,无物可比。

有米有面是夫妻。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金子捞饭人参菜。小米加步枪。坐月子的人喝的是小米白汤饭。对小米的赞赏是很多的。

没用钱的时候,用的是小米代替货币交换。二斤小米为一升。二十斤小米为一斗。

小米的颗粒虽小,且还有惊人的魅力,皇帝不吃无糙之米,吃小米的时候带一点糠还是比较好的。

有谁知道盘中餐,赞美的就是小米饭的粒粒皆辛苦。

“谷锄八遍出九米”,谷子的禾苗锄够八遍的时候,一斤谷子就能碾出九两小米。

锄禾的时候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四遍不伤根。

锄禾的时间最好是选择日当午,锄起来的杂草才能够被晒死。

中午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怎么能不出汗呢,不光是汗滴禾下土,农夫被热得失去命的多少。

“锄禾日当午”,为什么诗人用“锄禾”而不用“锄草”呢,与唱戏相比禾就是戏中的主角,草是戏中的配角。

有一种草名字叫友草,顾名思义,它的长相与谷子禾苗的样子难以区分,不象戏中的忠臣、奸臣一目了然。

锄禾也不是容易的事,禾与草分不清能办什么事。有的草与禾苗长在一起,还得下手拔。

没有听说过,在过灾荒年的时候,三个菜叶抬着一个米,喝了两碗照月亮的汤,撒了三泡尿,肚里还有什么屁。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受过苦,只知道享乐过幸福的生活,花天酒地也不知足,麦苗韭菜能分清吗,会锄禾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