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草木皆兵的故事和寓意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草木皆兵的故事和寓意

草木皆兵的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接下来分享草木皆兵的故事和寓意。

草木皆兵的故事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草木皆兵的寓意

遇到危险和紧急的情况时,我们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人能够做到安静自若,有的人却惊慌失措,通常能够冷静思考下来的人会顺利逃脱危险的境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敌人的力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大敌当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意思和造句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拼音】: bā gōng shān shng,cǎo mù jiē bīng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近义词】: 惊愕失*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反义词】: 勇者不惧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意思】: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出处】: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造句】: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是错觉的一例。(*《论持久战》)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意思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释义

1、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释义:把山上的野草和树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为对方的声势所吓倒而疑神疑鬼产生错觉。

2、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拼音:。

3、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指什么

1、这句话讲的就是以前打仗的时候那么到了八公山上,因为这个人老是被打败,他心里就是特别恐惧的,所以看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感觉是士兵在。

2、一般情况下就是人特别没有信心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幻觉。所以说我们首先要强大自己,如果自己够强大的话,那么就不会疑神疑鬼。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拼音】bā gōng shān shàng , 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妄图消除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规整有些惧怕。晋军用计进犯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出处】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规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晋书·苻坚载记》   【解说】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兵士。描绘极度慌张,无中生有。   【用法】作主语、定语、分句;描绘惧怕慌张到极点   【邻近词】惊愕失色   【相反词】勇者不惧   【示例】“八公山上,风声鹤唳”,是错觉的一例。   *** 《论持久战》   【成语例句】   ◎ 不要因噎废食,不要"八公山上,风声鹤唳",把许多香花都看作害草。

草木皆兵的意思解释

草木皆兵指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