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朱明王朝搜刮积累二三百年的财富被李自成的闯军洗劫一空,你怎么看?灭亡以后,几十万朱明皇族的结果究竟如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有人说朱明王朝搜刮积累二三百年的财富被李自成的闯军洗劫一空,你怎么看

这文章明显不对了,不能说朱明王朝搜刮积累的二三百年财富。当时明朝灭亡时,明朝国库根本就没有什么钱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根据文献记载,李自成打开国库的时候,里面就躺着10万两白银,这就是明朝二三百年搜刮的全部财富,这点钱说真的还不够和珅一个手指头呢。

既然前面的结论不对,那后面什么尧帝那个“食招鸟雀,财招盗贼”那就完全胡扯了。因为又一个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事,那就是明朝的灭亡因素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朱明太不会收刮财富了,不管是商业税还是农业税都是一个极低的状态(当然,贪污是贪污,那是另外一件事,官员贪污的钱是到官员自己口袋,不是到明朝国库),导致明朝国库从建国开始就一直不怎么充盈。也养成了明朝皇帝大多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的性格。

也正为明朝太不会收刮财富,导致后期发生崇祯大灾害,整个华北地区颗粒无收的时候,官府根本没有足够的钱拿去赈灾,于是民变四起。这边出了事,那边又没钱给官兵发军饷了,接着关外军变成为了家常便饭。

也就是说,如果朱明王朝贪得无厌,到处收刮民脂民膏,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昌盛富强,有钱买兵买武器。但正是因为没钱,最终导致了灭亡。“食招鸟雀、财招盗贼”这句话并不错,但是用在一个国家上,明显就是错的,

灭亡以后,几十万朱明皇族的结果究竟如何

谢邀。这些皇族主要包括男性和女性,女性一般为奴为婢,各地藩王及其子孙的待遇就比较惨了,一般都是被处死。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为何起义军对于明朝宗室这么痛恨,其实这一切还要归结于朱元璋的“富养”政策。

▲朱元璋青年时期剧照

有明一朝,王爷们的待遇比起其他朝代而言可谓是云泥之别。尽管明廷一直采取削藩政策,但看在亲亲之谊的面上,仍然保留了宗室们不少优待政策,且常常给予田庄一类的丰厚赏赐。对于亲王来说,每年就有两笔固定收入,首先是1万石禄米,其次就是田产出租给佃户们所获得的租金。另一方面,亲王们也非常擅长利用政策漏洞,不断通过生儿育女的方式来增收致富,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载入统计的宗室人口在8200名左右。然而到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7年),宗室人口已达157000之多。明朝后期,大量钱粮全被这些宗室蛀虫瓜分殆尽。或许是由于民众对于这些王爷们的怨念太深,最后他们的下场比其他朝代要惨,基本都是被灭家或者灭宗。

▲万历皇帝朱翊钧画像

只要是老朱家的人,不论是自行投降还是被军队俘虏的,不管是保留自尊的还是不顾脸面跪地哀求的,或者是主动把全部身家都捐献出来的,他们的结果都是被杀。起义军攻占常德之后,荣王朱慈炤(荣宪王朱由枵之子,与崇祯皇帝第四子同名)一家全被杀了;攻克重庆后,从汉中来此避难的瑞王朱常浩也是全家遇害;进入成都,蜀王朱至澎更是全宗被灭。在那个疯狂的时期,只要是朱家后人,不管正支旁支,基本上就没有能活下来的可能性。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痛快死去的,其中一些宗室下场极其凄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福王朱常洵。

▲明代蜀王府复原模型

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小儿子,也是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据史料记载,万历皇帝极其爱财,而且喜欢与民争利,派人四处搜刮钱财,遇到灾荒发生,他却守着金山不肯拿钱出来赈济。不过对于自己这个宝贝儿子,朱翊钧却非常大方,在福王朱常洵结婚的时候就赏钱三十万两,在洛阳修王府的时候又花了二十八万两,按祖制去“就藩”的时候,又给了他三万顷特别好的田地。然而福王还不满足,在洛阳居住期间,想方设法地搜刮民脂民膏,抢占百姓的农田,当地百姓这下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闯王李自成蜡像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率军攻打洛阳,福王朱常洵为保命拿出千金招募勇士,然而半夜还是城破。这位三百多斤的王爷,只好跑到西郊迎恩寺中躲藏,然而第二天还是不幸被起义军抓住。为了活命,朱常洵跪在闯王面前磕头求饶,却被李自成斥骂:“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发分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打了四十大板后将其斩杀,悬首示众。随后“灼王血,杂鹿醢尝之,名曰福禄酒”,还拔去福王的指甲和毛发,和鹿肉一起炖了几大锅,摆酒开宴,名叫“福禄酒会”。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想当初,朱元璋也是穷人出身,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才建立了新的王朝。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两百多年时间,十几代人的富贵生活,就让他的子孙们积累了太多民怨,最终为之前的 “幸福生活”付出血的代价,实在是令人唏嘘感慨。

参考文献:

《明史》

若陈友谅或张士诚得了天下,会不会比朱明更有前途

陈友谅是造船天才,他若得了天下,当然会极大地推动海上航行技术的发展,肯定会更重视海上商路的开辟和贸易;张士诚熟悉商业,他若得了天下,当然会极大地推动商业发展。无论他们两人谁得了天下都比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强。

满清的八旗子弟和朱明的藩王皇亲哪个对当时的国家危害最大对百姓来说最可恨

明朝的藩王对国家的负担最大,我说完这句话,肯定有人喷我为鞑子,某些人心胸狭隘,认为汉人朝廷一定对汉人好,极力为明朝藩王开脱。明朝末期,一个省的粮食都不够这个省的皇室吃的,再加上需要打仗,明朝皇帝不从这些个皇族身上要钱,反而去盘剥老百姓,如果你的祖上在明朝是做官的,是既得利益者,那么你为明朝开脱,我无话可说,如果你的祖上就是老百姓,那么你为明朝皇室开脱,那就是丧尽天良,对不起你的祖宗。

再说八旗,有很多人说旗人是铁杆庄稼,由朝廷供养,是寄生虫,那么说这话的人就是有病。首先八旗是军事组织,他们的职责就是上战场打仗,并且为国家守卫东北,蒙古,新疆这些边缘的边疆地区,我来问问这些人,当军人的拿俸禄有什么错?难道明朝的军队拿俸禄就是对,清朝的八旗军拿俸禄就是错?第二点,并不是所有的旗人都有俸禄可拿,只有有差事的旗人才有俸禄,没有差事的叫闲散旗人,闲散旗人是没俸禄的,再者每个牛录下有多少兵基本是固定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军职,我在头条写过关于八旗军职以及俸禄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过多重复。

如果你想了解八旗,麻烦多去看看书,少看地摊文就出来污蔑,还有别跟我说什么百度,百度这个东西随便修改,如果你的知识来源于百度,还能骄傲的说出来,那这种人真是朵奇葩!!

为什么莫斯科人能够把蒙古的扩张精神学的那么彻底,而朱明却只能做个三秒男(原因是否是朱洪武的格局太小)

俄罗斯的扩张统治是薄弱的,一方面占领的大多数地方人口稀少,民族同化和凝聚力弱,比如俄罗斯到现在也没能彻底摆平克里米亚(蒙古金帐汗国前身),也搞不定境内的穆斯林,比如车臣,而中国才不是三秒男,不追求扩张得快,打下来的地方文化同化做得很好,若干年以后成为统一的一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