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株林陈姓是义门陈么?颍川陈和义门陈怎么区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蕲春株林陈姓是义门陈么

是。义门陈氏即江州陈氏,是发源于江西德安县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义门陈氏族人分布在北京市,湖北省,蕲春县。义门陈氏宗谱《陈氏宗谱》共有卷数杂异。

颍川陈和义门陈怎么区分

1、发源地不同

义门陈氏,亦称为江州陈氏。是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的一个家族。陈氏的祖先陈旺因为当官而在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置业,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五十多年。

颍川陈氏,是以颍川郡为郡望的名门望族。起源于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市禹州市)。

2、鼎盛朝代不同

颍川陈氏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

义门陈氏,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一百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此后义门陈多次受到皇族表彰,闻名遐迩。

3、分迁时间不同

嘉祐七年七月在文彦博、包拯等重臣的力谏下,仁宗皇帝终于下诏劝其分家。从当年的七月到第二年的三月始议定分家事宜:按宋太宗御赐的十二字“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以第十五代人为分庄主,按派分析大小291庄,依派拈阄,迁往各地。

川陈氏主支南迁,但在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定士族,在历史上首次以朝廷的威权采取法律形式明确制定门阀序列,陈氏也一直列为颍川首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颍川陈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义门陈

所有的陈姓都可以称义门陈吗

应该是义门陈氏,从唐朝中期受封开始,到宋仁宗年间被拆分,这一脉已经有近4000口。然后分到全国各地。我本人也是义门陈氏后裔,我老家的家谱是从南宋初年开始的,是从河南迁到浙江开始的。我这一脉现在能统计到人口有20万。
陈姓\义门陈
应该是义门陈氏,从唐朝中期受封开始,到宋仁宗年间被拆分,这一脉已经有近4000口。然后分到全国各地。我本人也是义门陈氏后裔,我老家的家谱是从南宋初年开始的,是从河南迁到浙江开始的。我这一脉现在能统计到人口有20万。

江州义门陈氏是不是鲜卑族后裔

江州义门陈都是鲜卑汉化的军人后裔,他们的领袖叫侯莫陈崇,也就是族谱上的“崇公“,其实他们并不都是侯莫陈崇的后裔,而是整整一直鲜卑军队汉化后裔,出于某种原因隐姓埋名认祖归宗才有了现在的“伪族谱”成了汉人!Ps.福建陈氏开漳圣王陈元光也是鲜卑贵族,福建所有陈氏也是鲜卑后裔……他们并不是某个人的后裔,而是鲜卑普通氏族的后裔的集体,所以才能做到聚集几十代不分家,这是汉人不可做到的事情,另外 汉文化是没有“义”这种文化的,也是鲜卑人带进来的! 子孙后代已经忘了,这也是他们开始没落的真正原因。

江西德安江州义门陈氏,一个神奇的家族

江西德安江州义门陈氏,一个神奇的家族

      义门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罕见而神奇的家族,3900多人曾聚居一堂,合炊300多年不分家;还创造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家族大迁徙,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帝颁旨并派官员监督分家的家族。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国灿研究表明 “义门陈氏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陈旺徙居德安建庄,直到第十五代陈延赏、承可辈,于北宋仁宗嘉 七年(公元1062年)奉旨分庄,中经三百三十余年,一直是累世义聚不分家,号称‘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无双’的旌表义门,成为唐宋历史上的一种罕见现象。”
东佳书院:我国最早的私办大学

陈氏义居,孝义传家,曾得到李唐、南唐(江南)、赵宋三个皇朝的旌表。宋仁宗嘉韦占间敕命陈氏分为291庄,散布大江南北。而留驻德安(原为浔阳县,南唐分德化,德安两县,陈氏故里属于德安)的义门书院徒往县城,崇宁间改为德安县学。“义门陈的家法不仅成就了义门陈稳定的聚居,也成就了江西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江西教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书院史研究会会长李材栋告诉记者,“义门陈氏”是我国古代最重视教育的家族,在义门陈的家法中,第七、第八条明确规定,在东佳山下(即今德安县爱民乡)创立东佳书院,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私办大学,这也说明江西是书院文化的发源地。根据研究,当时的义门书院规模宏大,图书有数千卷,还有20顷良田的收入作为教学经费,学生来源于陈氏子弟及四方学子。当时书院的生徒广聚,声名远播。“应该说东佳书院和创建者陈崇,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东佳书院已列入《中国教育大典》条目和江西地方初中教课本《江西历史》之中。另外,东佳书院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东佳书院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实在可惜,它应成为江西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义门陈氏,黑脸陈三公是谁

陈家祖宗陈三都督是宋朝岳飞帐下大将军,真名陈士尹。

陈贵镇的陈氏宗祠里供奉着四座神像。虽然有四座,但其实只有两个人。白脸的是我们的文祖,名叫陈崇;黑脸的是武祖,叫陈士尹。因为重建宗祠的时候,其他村庄把他们供奉的神像也搬过来了,所以就有了两座文祖神像和两座武祖神像,虽然模样有出入,但其实是同一个人。

陈崇是义门陈氏的第三任家长,他制定了33条家规、72条家范、8条家训教育子孙,还创办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家族书院——东佳书院,为义门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陈士尹是果石庄陈思洪的第五世孙,是宋朝的抗金名将。他被号称为“三将军”,曾手握雄兵十数万。

在烽火连天的抗金岁月里,陈士尹与岳飞、宗泽、韩世忠等抗金名将们一起战斗在最前线,甚至时常深入敌后,最终牺牲在战场上。

扩展资料:

“由于年代湮远,义门陈氏早期的谱牒因兵燹、天灾、人祸而致失传”。

历史上江州义门频受兵燹之祸,其中最为惨重的有三次:

南宋建炎二年(1128)流寇李成率众劫掠,“纵火焚历朝敕赐,义迹俱尽,仅余旌门三间,祠堂五龛,牌坊一座”。

南宋时期,“金兵犯境,金兵元帅金兀术派兵,对抗金名将陈士尹故里即德安义门进行残酷的烧杀抢掠,将义门唐宋时期的建筑夷为平地”,“分居在九江境内的部分陈氏后裔被迫逃往异地他乡”。

元朝末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兵败后,朱元璋为报复,派兵进驻陈友谅祖居地‘义门陈’,进行洗劫,并将‘义门世家’陈姓定为‘疍民’、‘丐户’、‘不与齐民齿’,致使一些陈氏后裔纷纷逃亡海外”。

那些分散在江西各地的义门后裔,也被迫举家外逃,纷纷流落他乡。在这种族败家破、流离失所的危难中,唐、宋时期的义门古谱毁失殆尽,幸存于世者廖廖无几,且支离破碎,最终“化为乌有”。

元末至明初,各地虽有续修宗谱,皆因年代久远,资料残缺,多有错处。现存谱牒中,属于清朝中、后期的版本亦为数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