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提出归还琉球的时候,为什么李鸿章拒绝了?琉球王朝的王室还有后裔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日本提出归还琉球的时候,为什么李鸿章拒绝了

日本提出归还琉球?这个小岛国可没这么好心。他们是想霸占琉球相对富庶的北方岛屿,而将比较贫瘠的南方两岛归还中国。当时的琉球国人不同意,大清朝当然也不会同意了。而代表大清的李鸿章只能拒绝了。

琉球群岛是被日本武力占领的中国领土,不管是从历史渊源上,还是被各国所广泛认可的世界级公约上,都是可以找到可靠证据的。从更有说服力的法理上,中国拥有琉球的主权,这是不容置疑的。琉球迟早是要回归中国的。

琉球即现代的日本冲绳县,美国驻军的地方。

中国关于琉球的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在《隋书》中,有专门的“流求传”,记载此地有“流求国”。

在14世纪,琉球出现了南山、中山、北山三国,分别位于琉球主岛的南、中和北部,这个时期被称为“三山时代”。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曾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三国在接到诏书之后,相继向明朝进贡,表示臣服,正式成为了明王朝的藩属国。朱元璋还派遣了福建善于造船航海的匠人前往琉球,帮助他们建造船只,教授他们航海术。

根据史料记载,琉球臣服明朝后,日本的一些土著酋长还曾入贡琉球中山国,向琉球偷学明朝的造船术。

琉球此后经历了“第一尚氏王朝”、“第二尚氏王朝”,并将琉球发展到了“三省并三十六岛”的强盛时期。

1609年,日本萨摩藩进攻琉球,并将琉球划入了管辖范围。但是,萨摩藩不敢得罪明朝,琉球王国继续存在,作为大明的藩属国,继续向明朝入贡。即使是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琉球还是中国的藩属国。

1872年,日本单方面宣布琉球王国是日本的“内藩”,并于1873年兵临琉球,废除了原国王。1874年,日本还以保护琉球人民为由,派兵登录台湾东岸,屠杀当地土著。无能的清朝却认为此举是“保民之举”,还向日本赔款,这让日本霸占琉球的野心进一步增强。

1875年,日本大举入侵琉球,要求琉球停止向中国朝贡,禁止琉球接受清朝的册封,并册封琉球国王为“琉球藩王”。自然,日本的举动遭到了琉球国王的拒绝,琉球国向清朝求援,软弱的李鸿章不想因琉球与日本失和,竟然拒绝了。

1879年,日本将琉球国王尚泰绑到了东京,并将琉球改置为冲绳县。但中国和流落在外的琉球人均拒绝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

1880年,满清和日本多次谈判,在美国的调停下,准备将琉球分为三部分,北方岛屿归日本,南部岛屿归中国,而冲绳岛归琉球王国,保持琉球王国的存在。

关键点来了,原本李鸿章代表满清,是准备同意这一提案的,但是遭到了流亡到清朝的琉球国人的强烈反对。琉球国大臣林世功在北京总理衙门前,以自杀明志,阻止协议的签订。李鸿章受到震撼,开始反对对日议和,主张琉球国复国,恢复国王尚泰王位。

1882年,日本曾提议将琉球南部两岛割让给清朝,然后册封琉球王,让尚氏世袭冲绳县令。但是,除了两岛之外的其他岛屿,实际上被日本篡夺了。李鸿章竟然还准备答应,但是没有得到总理衙门其他大臣的支持,只能作罢。

李鸿章作为一个确确实实的卖国贼,是有才能,但他主要是靠出卖国家利益,才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894年,清朝向日本宣战,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原本琉球流亡清朝的大臣向德宏提议清朝收复琉球,也得到了众多官员的支持。但是,在慈禧、李鸿章治理下的清朝,已经烂透了。甲午战争,清朝惨败,靠清朝收复琉球已经无望。

甲午战败的第二年,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琉球都割让给了日本。李鸿章还收复琉球,在李鸿章的手下,不要说琉球,台湾都被日本割走了。

还好,满清很快灭亡了,民国政府在1941年正式向日本宣战,加入了同盟国,并宣布废除《马关条约》。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抗战胜利,成为了二战战胜国。

战后所签订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明确规定了对日本的处置,日本领土仅限于日本四岛,当时的日本昭和天皇接受了这些规定。随即,台湾、澎湖列岛相继归还中国,而琉球群岛暂时被美国托管。

1953年,中美交恶,美国将琉球群岛中的萨南诸岛交给日本。1961年,美国准许琉球人悬挂日本国旗。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完全主权。1972年,美国又将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交给日本。至此,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岛。

但是,在二战后的宣言和公告中,明确指明了,日本领土仅限本土四岛,其他的地方都不属于日本。所以,琉球群岛已经明确了并非日本领土。

在历史上,中国作为琉球长期的宗主国,在琉球国灭亡后,从法理上讲,中国将拥有琉球的领土。日本之所以拥有琉球,完全是靠武力抢占的。如果以此为原则,那中国也可以用同样方式收复琉球。

琉球王朝的王室还有后裔吗

琉球王室还有后裔,目前生活在日本东京

琉球王国是一个曾经位于中日之间的岛国,在明清时期琉球相继臣服于中国和日本的萨摩藩,到清朝末年时,随着清帝国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琉球的命运开始发生转变。

毋庸置疑,在历史上对琉球影响最大的国家就是中国,琉球的文化和服饰至今还保留着浓郁的明朝汉文化风格。(琉球汉家衣冠)

1392年,明太祖派遣福建地区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三十六姓人家移居琉球,帮助琉球建造大船,解决琉球对外交往不便的现状。这些人为琉球带去了先进地生产生活技术,对琉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入清之后,琉球向清朝称臣,继续维系着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不过虽然中国对琉球影响巨大,但中国距离琉球遥远,而日本则地近琉球,对琉球的实际掌控力要大于中国。而琉球更加惧怕日本,因为明清两朝对琉球的领土并没有什么贪念,但日本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到了琉球。

1609年,位于日本九州岛西南的萨摩藩入侵琉球,琉球国王尚宁被掳至日本,被迫与萨摩藩《掟十五条》。根据此条约规定,琉球王国割奄美群岛予萨摩,并向萨摩称臣。此后,琉球一面向中国称臣,一面向萨摩藩称臣,可谓是一仆二主。

其实萨摩藩曾想直接吞并琉球,但是碍于当时的中日贸易,萨摩藩担心明朝报复,于是放了琉球一马。不过到了清朝末年,日本对琉球就没那么客气了。

在戊辰战争之后,日本倒幕势力推翻了江户幕府,结束了诸藩割据的局面,日本开始向一个现代国家进行转变。在完成统一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加快对琉球吞并的步伐。

1871年,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琉球王国的宗主萨摩藩一夜间变成日本的鹿儿岛县,琉球国大为震动。

次年,日本正式向琉球政府通报萨摩藩改为鹿儿岛县,并宣布豁免琉球拖欠萨摩的一切债务。日本使者对琉球国王尚泰表示“琉球国体可以不变”,以此暂时安抚尚泰。但同时又大肆宣扬琉球与日本同文同种,而大清皇帝是关外满洲异族,非孔孟所许,暗示尚泰早日归降。(琉球国王——尚泰)

不过琉球王尚泰并没有听出日本人的话外之音,他以为日本新政府放弃了对琉球的非分企图,因此非常兴庆。可就在日本使者离开后不久,日本政府则催促尚泰前往东京觐见明治天皇。而在尚泰觐见明治天皇之时,明治天皇突然宣布了对尚泰的册封诏书,封尚泰为琉球藩王。尚泰对于日本的行为非常震惊,但又摄于日本国威不敢发作,最后只得接受了册封。

1873年,琉球朝贡船只在前往中国的途中被风浪吹至台湾,船上69人当中3人溺死,54人被台湾原住民杀害,仅12人获清军营救送往福建,史称“牡丹社事件”。

此事件原本是清国和琉球之间的意外事件,但日本却瞅准时机,借口琉球是日本藩属,悍然出兵台湾,最后迫使清帝国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约》,清廷向日本赔款55万两白银,并认同日本出兵台湾乃“保民之举”,这直接等同于承认日本对琉球的主权。而日本则利用此事件强迫琉球断绝了与清朝的朝贡关系,并出兵占领琉球。

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尚泰只有向清廷求救,但清政府并没能给予尚泰任何实际地支援。1879年,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在琉球“废藩置县”,在琉球设立冲绳县,琉球王国灭亡。

此后尚泰及王族成员被掠至东京软禁,但此时尚泰对清廷尚存希望,而清政府也与日本就琉球问题展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