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金箍棒只有一根,六耳猕猴的去哪得的,可是他的本事又为何跟孙悟空的一样?韩国字与朝鲜字一样吗为什么韩国字中有中文,而朝鲜字中没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在西游记中,金箍棒只有一根,六耳猕猴的去哪得的,可是他的本事又为何跟孙悟空的一样

  

  在原著中,六耳猕猴所用的兵器确实就是金箍棒。

  原文诗云:“这个是如意金箍棒,那个是随心铁杆兵。”一些朋友误以为,六耳猕猴的武器叫做随心铁杆兵,与金箍棒不同。其实,所谓“随心”,就是随着心意变化,和“如意”意思一样,铁杆兵也只是为了对仗而对金箍棒的另一种说法。

  原著正文介绍假猴王样貌时说:“模样与大圣无异:也是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下也踏一双麂皮靴。”

  首先,原作者强调假猴王与真大圣一模一样,无论是金箍儿,还是金箍棒都一样。这两样东西都是三界唯一的至宝,其他人根本无法得到。

  之所以假猴王会有金箍,有金箍棒,是因为假猴王并非什么六耳猕猴,而就是孙悟空分身!

  或者说,真大圣是孙悟空,假猴王也是孙悟空——并非心魔哦。

  所谓真假美猴王之争,本就是孙悟空为了争取成佛,与观音一唱一和导演的一场戏。他们通过上天入地,找寻许多证据,来证明孙悟空对取经行动贡献颇大。三界仙人诸如玉帝、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其实都知道假猴王就是真悟空——托塔天王李靖照妖镜照出的猴子与孙悟空一模一样,谛听也说知道了真相。

  只是,大家为了顾及孙悟空的面子,知道了真相却都没有戳破。

  在真假猴王闹到灵山时,如来佛祖开始说真假猴王是二心相斗——即认为假猴王是孙悟空的二心所化,这点,如来佛祖完全说对了!

  但是,在观音菩萨来临,委婉劝说一番后,如来佛祖却改口说,假猴王乃是妖魔变化,还用金钵罩住假猴王。这其实就是答应观音,不戳破孙悟空的把戏。

  最终,如来佛祖告诉孙悟空:“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此前,取经五人组中,只有唐僧有资格成佛,但因为孙悟空这一闹,让如来佛祖意识到取经没有孙悟空不行,于是只好答应给也孙悟空一个成佛的指标。

韩国字与朝鲜字一样吗为什么韩国字中有中文,而朝鲜字中没有

韩国字和朝鲜字都是15世纪世宗大王发明的谚文字母,今天的韩国偶尔能见到汉字,是因为汉字在个别地方还有用处,朝鲜文字中完全看不到汉字,是因为朝鲜废除汉字更加彻底。

韩国语字母的来源

韩国和朝鲜同文同种,都是朝鲜民族,说朝鲜语,虽然历史上半岛也有过小国割据的局面,但是自从高丽朝鲜王朝统一半岛以后,一直到二战时期都是统一的国家。

古代东亚中华文明最为发达,独立发展出了成熟的汉字书写系统,而朝鲜发展相对落后,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

由于朝鲜半岛文明程度不如中国,再加上国力弱小,中华文明不仅国力强大,而且文化辉煌灿烂,因此从半岛上建立的国家都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并把中华文化奉为正统。

既然奉中华文化为正统,当这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想要学习书写时,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向汉字学习,于是汉字成为朝鲜人最早使用的文字。

新罗时期,汉字已经大范围使用,到了高丽王朝再往后的李氏朝鲜时期,汉字就已经成为文化教育和官方的标准书写文字。

但是朝鲜人在使用汉字的时候却要面临两个困难,一个是汉字笔画复杂,学习起来十分困难,要花费大量时间,除非富人地主或者达官贵人,否则一般人很难有多余的精力学习汉字。

其次朝鲜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汉字十分适合用来书写汉语,但是用来书写朝鲜语却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

这主要是因为朝鲜语是一种黏着语,句子中含有大量助词,这些助词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起到语法标记的作用,此外朝鲜语还有复杂的敬语系统和大量音变现象。

汉语属于孤立语,没有那些表示语法意义的黏着成分,也没有什么音变现象,因此当用汉字书写朝鲜语的时候,那些无意义的虚词和音变现象都很难通过现有汉字表达出来。

朝鲜语长期受汉语影响,有大量汉字词,这些汉字词来自汉语,也都有汉字可以对应书写,但是还有大量的固有词是朝鲜语土话,这种词也没有办法用汉字来表示。

汉字的这些局限使得朝鲜人学习汉字几乎就像学习外语一样困难,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汉字的只有达官贵人,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很难有机会学习书写。

到了15世纪,人们对于语言学发音知识已经有相当了解,对拼音文字也有了认识,完全从零开始为一种语言创造一套拼音文字已经不成问题。

1443年,朝鲜王朝世宗大王组织当时的朝鲜学者,着手为朝鲜语创建一套简单易用的拼音字母,其目的就是为当时的朝鲜普通百姓创建一套比汉字更加易学易用的文字。

这些学者在现有音韵学知识的基础上,参考学习了当时蒙古八思巴文等文字,经过数年研究,创建了一套符合朝鲜语特点的字母文字。

1446年这套文字正式发表,并正式命名为训民正音。这套文字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不仅可以用来书写朝鲜语,还可以用来为汉字标音并记录声调。

这套朝鲜语字母在书写时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每一个音节的几个字母都按照一定顺序写成方块,音节和音节之间自然隔开,这显然是受到汉字的影响。

朝鲜语字母简单易用,普通人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就能掌握书写阅读,因此一经发布,就受到普通百姓的热烈欢迎。然而在知识分子阶层,朝鲜语字母却遭到文人学者的强烈抵制。

朝鲜知识分子阶层向来奉中华文化为为正统,在他们眼中,汉字才是文明人使用的文字,而像朝鲜语字母这种拼音文字是蛮夷没文化的人才会用的。

世宗大王虽然有意推广朝鲜语字母,但是迫于知识分子的巨大压力,只好依旧在官方场合使用汉字,朝鲜语字母仅仅只是在民间下层普通人中间流传,又称作谚文字母。

韩国和朝鲜的去汉字运动,为什么韩国文字中有汉字而朝鲜文字中没有

十九世纪末,朝鲜陆续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尤其是1910年,日本彻底将朝鲜吞并,为了在文化上打压朝鲜人,日本殖民者禁止朝鲜人使用谚文字母,并且强制推广日语。

帝国主义侵略带给朝鲜人极大的屈辱感,独立自主成为朝鲜人的诉求,民族主义逐渐兴起,被日本吞并后,朝鲜人的民族主义热情达到新的高度。

作为本民族独立创造的文字,谚文字母受到民族主义分子的推崇,尤其是追求独立解放的知识分子,把谚文字母作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工具,在社会上大力推广使用。

这一阶段朝鲜文字的使用的情况是汉字和谚文字母混合使用,在一般文章中,尤其涉及到专有名词和人名地名都会用汉字书写,其余用谚文,商店招牌和牌匾等正式的场合也会用汉字。

二战结束后,朝鲜韩国相继获得独立,废除汉字,使用朝鲜语字母作为标准书写文字已经成为两国执政精英的共识。

1948年,朝鲜率先废除汉字,朝鲜废除汉字的运动非常彻底,从此无论是报纸书籍,还有人名地名,又或者严肃的场合,汉字的痕迹都被完全抹除。

韩国废除汉字的时间稍晚一些,1968年,韩国颁布了《谚文专属用途法》,并在随后废除了学校里的汉字教育,至此,汉字也在韩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和朝鲜完全抹除一切汉字痕迹所不同的是,韩国人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一些书写上的严谨,在个别场合依然可以见到汉字的身影。

比如说,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都会在韩文名字后面标注汉字,因为韩国人的名字都是用汉字起名的,所以标注汉字可以更好的识别其名字含义。

其次,在一些重要场合,比如公司里办公桌上的职务牌上,也会写上本人的汉字姓名。在法律等文献书籍中,为了表达严谨,也会在一些词汇后面标注汉字。

此外像红白喜事,举办重要仪式的场合,还有一些传统文化书法作品等上面,也能经常看到汉字的身影。

虽然韩国从法律上确立了谚文字母的标准地位,但是韩国民间对恢复汉字教育的呼声一直没有中断,而韩国和中国经贸往来日益加深,也让韩国一部分有识之士更加重视汉字教育。

这就是为什么韩国文字中偶尔能看到汉字,而朝鲜文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