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一以贯之,是何义?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能分享你的“道”是什么,你的“一”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吾道一以贯之,是何义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曾参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参的回答是错误的!孔子说我的道里有个“一”贯穿其中,曾参的忠恕是“一加一”。忠和恕也不能像矛盾一样成为对立的统一。所以他的回答是错误的!

另外孔子的学生都有特点,曾参的特点是“参也鲁”就是反应迟钝。同一个问题,反应不迟钝的尚未反应过来,反应迟钝的却率先给出了答案,不值得怀疑吗?

孔子说的这个“一”是“仁”!仁始终贯穿孔子的道!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能分享你的“道”是什么,你的“一”是什么吗

“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出自孔子《论语·里仁》。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那么这句话的“道”其实就是孔子的儒学宗旨;“一”就是一概如此、始终如一的意思。孔子儒学宗旨仁为上。

众所周知,孔子儒学宗旨仁为上,“仁”即仁爱、仁慈。孔子提倡“人人爱我,我爱人人”,无论上级或下级也无论老少都要如此亲善亲为。“仁”字对于孔子的中心思想来说就是将所有的一切贯通、贯穿起来,包括:礼、义、忠、孝、智、信等等。

本人认为“仁”字还可以这样解释:“仁”字拆开一个人字,一个二字,也就是一个人不可以有二心,这就和本题这句话的“一”字有一定的粘合性。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啊!

既然“仁”和“一”有一定粘合性,那么对于孔子的忠恕,你不可以叛逃。

什么是叛逃?

  1. 听:你是否有过看书正入心,忽然被某种吵杂声干扰你放下了书,这就是听觉好奇心促使你叛逃了书;
  2. 看:你是否和伴侣吃饭时,对面走来了一帅哥或美女,你冷不丁看一眼是正常的,再多看一眼就是视觉叛逃了你的伴侣;
  3. 想:你是否在做某些事的时候,想一些与事无关的想到出了神,结果把正在做的事搞砸了,这就是你的思想叛逃你正在进行中事。

因此,本题孔子说的这句话,他是告诉弟子:“仁”是儒学的宗旨,你要知道它的重要性,它贯通我的学说所有中心思想,你们在思想上不可以叛逃,一定要把它悟透、参透也就不负我的忠实恕言。

孔子为什么追求一以贯之

大事,小事,天下事,事事归心。

今天,明天,大后天,天天如此。

一诺:真思维

没有主题不成文,没有思想难成人。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什么意思

能够知晓天地之常规和万物之常态的人们,由于对任何事物有了正确的理解,就懂得如何正确的应用和包容一切,因为能够包容的是天地之大道和大德,是公而无私之作为,这样才能与大道合其一,与天地共长久,与日月同辉煌,就算出生入死,也生得健康,死得其所,就不会遇到什么灾难而危害自身。

出自春秋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吾道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讲的道,拿一个道理把它贯穿起来。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曾参啊!我讲的道,拿一个道理把它贯穿起来。”曾子说:“我明白了。”孔子就出了。曾子的师兄弟来问:“这是什意思呢?”曾子就告诉他们:“我们的老师所讲的道,讲忠恕之道而已。从这里开始学,学到圆满的境界,就是道。”

出处:《论语·里仁篇》——春秋战国·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儒学乃大众哲学,积极行世之显学。若朝闻道,夕即死,则为个体修道,反类道家精神矣。朝闻道,吸收容纳于心,至夕则另变其人也。

闻道之后,精神振奋,概叹过往皆虚度,过去之我可亡矣。隋唐之后,佛家教义中国化,多受儒家影响。若从佛家最高教义反推此章,则闻乃使之闻。若朝即令大众群体闻道,则夕死亦无憾矣。

孔子为何说“吾道一以贯之”对现代教育有何启发

论语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诸侯割据,互相争夺地盘和人口资源,同时也导致不断的征战,当时的社会人伦体制个相继“崩塌”,上至君臣,下至父子,出现了社会意思形态的反转。于是才出现“百家争鸣”,孔子一生也走过很多弯路,后来孔子成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社会上最博学者,后来形成了儒家学说,一部《论语》治天下,他一生的言行举止都记录下来,影响和教育后世的千秋外代。无论历史如何前进和演变,都不能改变孔子是教育家,万世的师表。

孔子电影剧照

孔子为何说“吾道一以贯之”?对于现代教育有何启发?

“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从开始一直是这样做的,始终坚持这个言行。现在的话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凡事树立一个信念,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然后坚持不改初衷的做下去,就会取得成功,这句话太正确了。这句话出自古代二千几百年以前人说的话语,一直一来都畅通适用,没有因为历史的发展,而失去效益。说白了,就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当初就是凭着正确的信念,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最终取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坚持到底,就是“吾道一以贯之”。寒窗学子,坚持苦读十年寒窗,才能鲤鱼跳龙门,用自身的价值去为社会创造。打铁需要自身硬,这个自身硬,就是坚持磨砺自己所得来的功夫成果,功夫就是时间。恋爱期间的男孩子,只要坚持付出自己的爱心,就一定会收获爱情的果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生活中不断坚持努力奋斗,才创造出造福社会的价值,从而社会回馈给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的机遇。医生需要坚持努力去学习,实践中获得临床经验,才能成为一代悬壶济世的良医;技师不断努力在自己的专业范畴内,就会取得本专业的资深工程师;老师在辛勤的抚育学子们,才不断给社会输送良好的优秀人才。即使在头条号上,也要不断地努力输出自己的优质作品,才能获得粉丝们的青睐,这需要坚持,需要一直努力坚持。这就是“吾道一以贯之”。这个“道”,包括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这“一”就是开始,初始;这个“贯”就是一直,始终,坚持,不变的。所以“吾道一以贯之”永远是经典,永远都适用。

我们都非常熟知,佛家有一位“南无普贤大行菩萨”,这“普贤菩萨”代表什么,代表普贤大行,就是一直按照一个正确的信念,正确方向,永远不间断的,恒长,恒久的,一直坚持做下去,就会到达彼岸世界。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这个意思,和普贤菩萨所代表的无二,都是一个伟大的道理,佛家喻以人物的贴切化。禅宗就有,只要你坚持,始终如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