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万山红遍山水画(万山红遍的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万山红遍的作者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于1963年创作的中国画。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20世纪60年代以后艺术创作进入高峰期的作品。他在1962年至1964年间曾七作《万山红遍》,成为画史佳话。此件作品为第二幅,创作于广东从化。《万山红遍》取毛泽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词意,是现代中国绘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李可染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突破传统文人水墨程式,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创造了融墨的深厚韵致与色的纤华浓丽于一体的现代诗意山水图式。画面主峰矗立,顶天立地,气象沉雄博大;红树层峦,密密匝匝,韵致幽深;溪岸、飞瀑、房舍点缀其间,为全画活眼,于深密厚重中蕴含空灵之气。作品在题材、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均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将山水画提升到一种理想化的、富有象征意味的境界。

1.84亿人民币的《万山红遍》背后有着怎样的辛酸故事

万山红遍这幅画作的作者是李可染,这其实是一个系列的画作,一共有7幅。

李可染出生于1907年的徐州,中国近代史很出名的画家,更是大名鼎鼎的齐白石老先生的弟子。代表作品有万山红遍、北国风光等

出生于一个贫瘠家庭中的李可染,是家中的老二。从小过的生活就是饥一顿饱一顿,他的父母都没上过什么学,在学识上也不可能对他有什么启蒙。但他从小就很喜欢画画,经常在地上画些人物与小风景。

父母因为吃了没文化的苦,更是希望孩子能有学识有文化,9岁时候的他开始进入私塾学习。但因为环境本就是穷乡僻壤的地方,老师的资历也不算好,所以也就没学下什么东西,但他总是在课堂上画画,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也就纵容了他这个行为。

1920年,李可染去徐州游玩的时候,见到一个画社内有许多老师正在进行作画,一开始他并不敢前去打扰,每日就趴在窗外看老师们的教学,心中实在是按奈不住,便进入其中想拜他们为师,钱食芝先生便收下了这名学生,于是李可染正式与绘画联系上了。

1929年考入了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后被提升为研究生,开始研习西方绘画。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老先生历经两年才创作出来的,期间他去了许多地方杭州、绍兴、雁荡山、黄山、岳麓山、重庆等地方,进行的实地写生,到时的条件很艰苦,可以走路的时绝对不会坐马车,李可染老先生不知道走烂了多少双鞋子。本身走路就比较费劲的他,着实是吃了不少苦。但他对绘画的热爱非常人能比较的,再苦再累于他而言,只要能创作出好的作品都是值得的。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万山红遍》,李可染创作于1964年,画上题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可染。”
  “词意”取的是毛泽东创作于1925年,发表于1957年的《沁园春·长沙》,其中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于当时,画家以毛泽东诗词为创作题材极普遍,一则,毛氏诗词境界开阔,颇富美学意境,为当时知识阶层所欣赏;二则,五六十年代中国运动极多,毛词入画,政治上安全。单《万山红遍》,李可染就不止创作一幅。
  据鉴藏家刘文杰考证,李可染共画了七幅《万山红遍》,创作于1962年至1964年。其中较大的有三幅,一幅现藏于北京画院;一幅乃应荣宝斋之邀,为建国十五周年大庆所作,现藏于荣宝斋;剩下一幅就是此次拍品。据佳士得顾问马成名介绍,此件作品一直珍藏于台湾私人藏家手中,之前只在展览中露过面,从未出现于拍场。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的重要代表作,不凡之处便是作者用了大量朱砂来渲染画面,满目红山,意境非凡。据说,当时李可染画《万山红遍》用掉内库半斤朱砂。以朱砂作画,前人有过,但多用于佛像、钟馗、花卉,如此大量用于山水画之中,李氏为第一人。画面之中,浓墨为底,上敷朱砂,挤白以瀑布溪流,冷暖交映,层次幻化。
第一幅,李可染在广东从化创作。款识题于画的右上角,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二年秋可染作于从化翠溪宾舍“。此作原藏于画家家中,1999年为李可染基金会筹资,委托嘉德拍卖公司拍出,现藏海外。2000年11月在台湾举办的李可染画展中展出,并被出版为展会的招贴画。
第二幅,李可染在广东从化创作。款识题于画的右上角,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三年可染于从化“。此画1963年出版于第6期《美术》杂志,李可染把它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现藏中国美术馆。
1964年李可染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的创作室中一连创作了4幅《万山红遍》。共用半斤内库朱砂创作了4幅。两幅小的、两幅大的。两幅小的分别为:画右上角题“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可染写毛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八大处“。现藏于李可染家中,曾被多次出版。另一画左上角题:“万山红遍,层林尺染,毛主席词意,一九六四年可染“。此画给了荣宝斋。荣宝拍卖公司于2000年以501.6万元拍出,被海外华人买走。
至于两张大尺幅的,“文革“前李可染曾送北京市美协,让他们选一件,准备自己留一件。“文革“后,发现一件藏于北京画院,该画左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可染“。曾被出版。
此画原已流于海外,该画右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敬写毛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可染“。该画在2000年11月台湾举办的李可染画展上展出,并被出版于画展的画集中。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和儿子李小可参加了画展。(就是此画,此画尺寸为:200*95厘米)
李可染先生画完这4幅《万山红遍》后,应荣宝斋之邀,为建国15周年国庆又画了一大幅给荣宝斋,此幅右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建国十五周年大庆,可染写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此件现藏于北京荣宝斋,从此以后李可染没再画过《万山红遍》。
用朱砂画画前人有之,但多用于画佛像、钟馗、花卉等,大面积用于山水画,自李可染创始。李可染先生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为了更好地表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李可染先生创作的7幅万山红遍,这画上的红色不但有朱砂,更加有西洋红,使整幅画面红润红润的,在光线暗处(朱砂在光线暗处更红)红润,在光线亮处也红润,颜色非常美,和黑色的墨相映成趣,与齐白石先生创作的红花、墨叶异曲同工。该画构图中采用的小溪斜流而不是瀑布,给山村平添了几分谧静感,这火红和谧静的结合给人带来了更多的遐想。再加上“李家“山水的重量感,使之成为划时代的杰作,称之为李可染先生的传世佳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