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为什么踢翻七星灯(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马岱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马岱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交锋的情节可谓是跌宕起伏、精彩至极。但真实的历史却很是平淡,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诸葛亮传》、《魏书·明帝纪》等正史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魏明帝明令司马懿坚壁据守,以逸待劳,司马懿也深知与诸葛亮正面对决非上策,所以魏军虽偶尔与蜀军有小规模交锋,但整体始终是坚守不出。

诸葛亮屡次挑战,送司马懿妇人衣激将,司马懿不为所动,反问蜀使诸葛亮饮食起居、办事多少,进而据诸葛亮事无巨细而饭食甚少判断出诸葛亮命不久矣,这事在正史中是有记载的。

有魏明帝禁止出战,又有司马懿睿智判断,魏蜀两军是相持数百日,最终诸葛亮因病重被活活耗死在了五丈原。

如此结局,诸葛亮留给历史的是什么印象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其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二。

算是悲情英雄,但少了些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壮。

再一点,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弱化了诸葛亮古今“智绝”这一似神近妖的光辉形象。

有意褒扬诸葛亮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在诸葛亮的谢幕战上,他是大书特书,意在塑出个让天地长叹、千古智绝却又天命难违的悲情英雄来。

不得不承认,罗贯中确实干得漂亮,他虚构的那些个精彩情节不仅堪称经典,更几乎囊括了悲情英雄的所有情结。

诸葛亮布七星灯,以祈禳之法续命即是其中的一个精彩情节。聊这一段,其实不能忽略了之前的一个情节,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因为就天命难违这一点,这两个情节是相辅相成的,有司马懿上方谷因大雨灭火而大难不死,才有诸葛亮因魏延踢灯而撒手人寰。

毕竟,死敌对阵,吉凶两断,这样的天意才让人唏嘘。

说到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可谓是惊心动魄,司马懿先仔细打探诸葛亮行踪,确信诸葛亮就在上方谷后,为万无一失,又巧设声东击西之计,就这样,最后还是落入了诸葛亮的圈套。

在熊熊大火中,司马懿父子三人是放声大哭,坐以待毙。

在这一刻,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千古智绝展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然而让天地长叹的是,就在这胜负已定时,天公突降倾盆大雨,司马懿父子从而得以逃出生天。

有老天借司马懿半子的情节在,天意难违,随后必有老天向诸葛亮索半子的情节。

而那个代天意来索半子的人就是历来被诸葛亮视为脑后有反骨的魏延。

细细品读司马懿派兵扰营,魏延慌乱进帐禀告军情,进而误将续命七星主灯踢灭一事,罗贯中实有丑化魏延之意。魏延乃蜀军数一数二的悍将,面对敌兵探营这种平常事,不是有意丑化,魏延怎可能慌乱至此。

如今让魏延慌乱进帐踢灯,这位蜀汉历史上的冤死之将就成了当下可恨不可杀,日后又可恨又可杀的可怜人了。

聊到这里,必须说两句魏延。

诸葛亮死后,魏延到底有没有反叛之心、反叛之举?

深入地看下去,此人可能真的比较冤。说到底,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远没有演绎中的那么光鲜,魏延之死归根到底是因为诸葛亮容不下他,另外就是他那桀骜不驯、刚硬不屈的性格。

诸葛亮为何容不下他?

诸葛亮对他有成见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魏延本质上不属于诸葛亮的人。这两点决定了,诸葛亮生前要打压他,死后要除掉他。

唯有如此,丞相之功业、丞相之荣耀才能保全。

因为有这些恩怨渊源在,让魏延去踢灯,实在是意味深长。

最后再来聊聊诸葛亮布七星灯续命这一段。

诸葛亮为何要布七星灯续命?

诸葛亮说的很真切: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很显然,诸葛亮续命不是为了自身的富贵安康,而是为了上报君恩,下救民命。

说白了就是为了鞠躬尽瘁。

如何布七星灯,如何安然度过前六天的情节在此咱们就不细说了,装神弄鬼的无非是为了烘托一个续命将成的氛围。

然而,到了第七天,也会看天象的司马懿看出了星斗变化的玄机,于是派兵到诸葛亮这边一探究竟,看看诸葛亮是否真的命不久矣。

结果就闹出了魏延慌乱进帐,踢灭七星主灯的事。

见魏延踢灭了七星主灯,守护在旁的姜维,而不是马岱,拔剑要杀魏延,但被诸葛亮阻止了。

诸葛亮为何要阻止呢?

诸葛亮说,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这是天意,杀了魏延于事无补,诸葛亮绝望之时很理智。

这符合他君子、智者、悲情英雄的高大形象。

相反,如果因无心之过一剑把魏延杀了,诸葛亮的一世英名就算是毁完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魏延是要杀的,但要杀的巧妙,杀的世人无话可说,否则诸葛亮就不是诸葛亮了。

诸葛亮点起七星续命灯,魏延是有意打翻还是无意

应该考虑诸葛亮病入膏肓,延天不长了,古代小说,都带有封建鬼神论的色彩,把一切归根于天命,成功失败都是老天安排,有神论忽悠人们。魏延闯七星灯应该属于无意。

诸葛亮死后设立七星灯,来延命续时,为何只有魏延闯入帐篷使七星灯熄灭

魏延闯入七星灯熄灭是魏延与诸葛亮最后的茅盾冲击,也是魏延冤案卷筒纸笔无法续演化解的伏笔。诸葛亮的逝去与蜀国政权势力衰竭并驱,在危机之极君、军、理应同仇敌慨,然阴谋险象环生於大局而不顾,终在汉中虎头桥斩了最后一位攻略具兼的魏延虎将。其实除了违心认为长沙之战魏延有反骨外,均无视其军功卓绝、并将进军路线子午谷之建议视为居心不良,可见小肚鸡的胸怀对短寿和国家之危害。七星灯之厄运无回天之术,嫉贤妒能无文士、武将与敌对峙,蜀国国君安有思蜀之志。

姜维杀魏延,诸葛亮阻止,可为何他又让马岱杀魏延

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一言以蔽之,此一时,彼一时。这两个情节均不出自《三国志》,出自小说《三国演义》,那苍茫大地就详细分析一下。

一、魏延位高权重,不可轻易杀之。

魏延凭着多年战功,已官至北伐军副总司令,是仅次于总司令孔明的角色,爵位还高于孔明,孔明的武乡侯是乡侯,魏延是县侯,高一档。这种老臣,即便孔明也不好轻易动刀。

二、魏延当时是无心之过。

魏延因事冲进中军宝帐,最终导致孔明命绝。这从迷信的角度只能说孔明、文长命里相克,孔明该有此劫!主观上魏延沒有杀人的故意,这甚至连过错也算不上,罪更是无从谈起。孔明明儒暗法,从来赏罚分明,怎么可能捏造莫须有的罪名,来置魏延于死地?孔明要以身作则,不能以身作贼啊!

三、后来,孔明授杨仪锦囊,赠马岱妙计,叫马岱斩魏延,是出于公心。

孔明是料定魏延必反,魏延作为关、张、赵、马、黄逝后的季汉第一名将,他一造反,会威胁蜀汉政权,作为刘备的托孤之臣,孔明必诛之以绝后患,以报先帝的天恩,不然无颜与先帝在九泉之下相见喽!而且马岱斩杀的大前提是魏延魏云长造反,如魏大将军不反,这个锦囊,只能当“空明灯“放了或烧毁掉!后来的小说情节是魏延烧栈道,阻大军退路,反相毕露。杨仪才解开锦囊,诱魏延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以为孔明一死,这顶镇得住他的大磨子被推倒了,从此自己成了蜀汉“巨无霸“,谁知第一声话音未落,马岱就趁其不意,一刀砍下他的人头!

四、当然这些情节是小说家罗贯中言,纯属虚构。

姜维初来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