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七国之乱中,是刘武的功劳大还是周亚夫功劳大?汉武帝为什么要重用酷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吴楚七国之乱中,是刘武的功劳大还是周亚夫功劳大

吴楚七国之乱是汉景帝年间发生的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一次大规模叛乱。

吴王刘濞在也汉文帝时就各种不服,很嚣张。汉朝开国之初,为了巩固刘姓天下,大封皇室子孙为王,而且诸侯王在各自封国内权利很大,不受中央节制,逐渐造成了诸侯强而皇帝弱的局面,跟大周天子有点像。

晁错削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蕃策来削弱或剥夺诸侯王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而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当属吴王刘濞。加上汉景帝在当太子时在一次围棋后失手杀死了嚣张的吴国太子,因此,吴王刘濞对景帝怀恨在心。新帐老帐一起算,导致刘濞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发动了七国之乱。

汉初分封

叛乱之初,叛军数量远超大汉可以调动的军队。大汉北面有强大的匈奴人,大量军队不能调回。能够用于抵抗叛军的主要是坝上和细柳两支驻军以及梁国军队。统帅是周亚夫,后勤供应是窦婴,梁国是抗击叛军的主战场。因为双方军力悬殊,所以,周亚夫采用的是避其锋芒,先平山东诸侯国,打掉跟随者和观望者,让梁国抵挡住叛军精锐,待到叛军出现松动,烧掉叛军粮草淄重,动摇叛军军心后一举歼灭,三个月平定了叛乱。

七国之乱双方进攻路线

显然周亚夫功劳更大。毕竟他是统帅,负责整个战局的把握。而梁王刘武虽然付出很多,但终究只是整个战略其中的一部分。

汉武帝为什么要重用酷吏

一、汉武帝本生十分残忍,与酷吏惺惺相惜。

汉武帝打陈皇后入冷宫,逼死卫太子、逼死卫皇后、杀死钩弋夫人,舅子兼连襟卫青的儿子也遭横死,武帝与酷吏心心相印。

二、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

武帝朝虽汉室诸王有所消停,但蠢蠢欲动者仍大有人在,豪强地主仍富得流油、骄横不法。武帝正好借张汤等酷吏收拾他们,以增加税收,以维护中央集权。

如《史记.游侠列传》中提到的游侠郭解,有人替他去杀人,常常半夜有贤人豪杰十辆车来拜访,请求供养郭解的门客。郭解受王令和各郡国豪富迁往茂陵,卫青竟也来替他向皇上求请,武帝拒绝后,人们出资一千多万为郭解送行。动静太大,最终被官府所杀。

武帝先是为维护汉人尊严、汉民利益,征讨匈奴,这功在千秋。后期有穷兵黩武之嫌。军费、奖赏军功是需要消耗大量的银子的,先期用文景之治的积聚,后期则利用盐、铁专营,搜刮豪强地主,这一切政策要想有效实施,就必须重用酷吏。

三、这些酷吏是武帝的御用工具,一旦朝廷上下反对激烈,就拿他们顶缸。

张汤就是个典型例子。张汤仅在御史大夫任上就七年整。主持处理过陈皇后巫蛊案、处理过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谋反案,都往死里整。张汤得罪了丞相庄青翟,庄丞相手下三个长吏要陷害张汤。后来张汤自杀了,三个长吏也被杀,丞相庄青翟被逼自杀。

这样,武帝收放自如,既达成自己的预想,又把屎盆子扣到了张汤等酷吏头上,还可干掉他想拿掉的丞相,一举而三得!

为何有人说周亚夫的军事能力并不高

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名将绛侯周勃的儿子,周勃死后,周亚夫的哥哥世袭了绛侯,他在河南当太守。后来,周亚夫的哥哥因犯罪被处死。汉文帝命在周勃的后人里面选一位有能力的人世袭绛侯,周亚夫被推荐了出来。

公元前158年,匈奴侵犯汉朝边境,汉文帝命周亚夫带“细柳营”练兵准备上前线。汉文帝在一次亲自去兵营巡视时,看到了只有周亚夫的“细柳营”军纪严明,一丝不苟。即使汉文帝去了,士兵也一样必须听周亚夫的命令。汉文帝称他位“真将军”,并告知太子刘启说,将来国家有紧急事,可以让周亚夫带兵。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发生了“七国之乱”,吴楚等七个诸侯王起兵造反。汉景帝想起父亲的话,命周亚夫领兵平乱,行太尉(全国军队领导人)职权。周亚夫采取避实就虚,先予后取的战术,近三个月就将叛乱平定。回朝后,被汉景帝任命为太尉。过了五年,又被任命为丞相。

周亚夫的主要功劳是平乱,在后来做太尉后一直在练兵,准备应对匈奴。在军事有很多的功劳,也是很有能力的。在汉景帝时期是一代名将。

为什么汉景帝可以轻松平灭七国之乱而建文帝却无法平定燕王朱棣

汉景帝身边,好歹还有周亚夫、梁王刘武这样的铁杆粉丝。你看看朱允炆身边有啥?全都是一帮坑货。

所以说汉景帝削藩,其实心里是有底气的。一方面老爹汉文帝给他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府库殷实,也就是兜里有钱。另一方面,汉景帝手下忠臣良将并不少,周亚夫和刘武就是典型。

反观朱允炆削藩,其实就是小孩子过家家。黄子澄整天在他身边嚷嚷着要削藩,结果朱棣造反了,黄子澄两手一摊表示:这是武将的事情,我管不着!

那么看看朱允炆身边有没有出色的武将呢?不好意思,像样的武将都被他爷爷朱元璋给砍了。而且老朱在位时,一言不合就要株连上万人,谁还敢给你们老朱家卖命?因此朱允炆身边出色的武将十分匮乏,这是他必败的原因之一。

一、黄子澄想做第二个晁错?那就要看看阁下有几斤几两了!

晁错是个非常厉害的人,他不光文章写得好,而且善于分析国家大事。削藩的事情,也是晁错提出来建议汉景帝这么做的。

这事儿本来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汉景帝为了汉朝的长治久安,自然会按照晁错的办法去做。

你以为晁错只会打嘴炮吗?当然不是。晁错既然能提出削藩,自然是有善后的底气。他知道汉景帝有能力平息叛乱,所以削藩势在必行。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晁错《削藩策》

这句话其实就看得出晁错的心思,那可真是高瞻远瞩。他早就料到了藩王会起兵造反,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早点面对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机会就越大。

晁错这是胸有成竹地解决藩王的问题,其实晁错可不是在瞎掰。我们看看晁错的经历就知道,他对军事上的事情,也有一定涉猎。

早年汉文帝时期,匈奴老是南下骚扰。汉文帝多次发兵,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晁错给汉文帝上了《言兵事疏》,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办法。

此后,晁错又上了《守边劝农疏》,主要观点是用移民实边的办法抵御外敌。所以说晁错提出削藩,那是在通过充分调查后,所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反观黄子澄呢?他一直以来就是陪着朱允炆读书,从来没有调查过大明朝的军务。也没有提出过像样的削藩对策,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削藩。

傻子都知道削藩是好事,你以为朱棣不知道吗?他当然也知道削藩的好处。可是关键问题是,怎么削?如何善后?这才是黄子澄应该要考虑的,结果黄子澄一推三二五,啥也不管。

二、汉景帝能平定七国之乱,多亏了有个好弟弟。

在不少影视剧中,梁王刘武都是一个反面角色。为啥?因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