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干“轻体力活”的95后:厌倦写字楼,劳作给人充
发布时间: 2023-07-11

面容精致、穿戴整洁,在高级写字楼里操作电脑,休息时吃些点心,或喝杯咖啡解乏……拥有一份体面的白领工作,是不少年轻人的心之所向。

但现在,“再也不想靠脑子赚钱”正成为一批年轻人的口号。他们顶着名校毕业的光环,不惜抛弃在“北上广深”的写字楼里吹空调的日子,去学习如何从零开始成为一名靠体力和手艺赚钱的蓝领。

失眠、心悸、看不到行业未来曾是他们当白领时的共同困扰。许是厌倦了随叫随到的紧迫日程,不愿为他人打工而付出青春,许多轻体力行业成了一部分白领人士离职后的选择。这其中包括宠物美容师、自助快餐营业员、书店店员、滴滴司机等工作。它们既让人感到充实,又区别于机械重复的劳作,成为不少职场人的避风港。

近日,九派新闻联系到3名从事轻体力活工作的年轻人,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1】本科毕业,我选择做超市理货员

王所谓,陕西西安,2023年毕业,工业设计专业

我之前在超市的电商网购部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早上7点上班,中途休息不超过2小时,每周休2天。客人在网上下单,工作人员会将货单从物流系统里打印出来,我负责对照货单,将商品从全会场挑拣出来,再打包、发给物流。

平时,我会推着一个特别大的购物车去挑拣商品,再推着车回到网购部打包。打包完以后,把货品放到旁边的卡板上,那些打包好的货品垒得特别高,快够到天花板了。

物流工作人员来了之后,需要和他对照货单配合,我清点货品,他拿走装车,再去派送。早上特别忙,为了防止生鲜解冻,动作得快。

有一次我跟一个快递师傅配合出现了问题。因为早上人太多,特别嘈杂,清点时我说有一个巧克力蛋糕不是这个口味,他听错了,将货品错拿到他的物流车上。他出去时被检查的工作人员发现车上有货单以外的商品,认为他偷拿。这种情况大超市查得特别严格,查到一次罚1万。我对这件事情特别自责。

在那里工作的人,除了两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实习生,其他都是40岁左右的叔叔和阿姨。虽然工作就是打包再派发出去,但他们总是特别认真、热情。

我发现,比起做打包,我更喜欢和他人交流,去解决问题。其实我的工作不涉及给顾客解答疑问,但只要我穿着工作服,就会有顾客来问我,比如商品放在哪、地方怎么走、商品怎么样,保质期多长等等。这个特质可能会成为我考虑职业方向的一个因素。

大超市的工作经历是我的一段gap,我还是会回归到我该去的路上。

为什么会选择在超市工作?首先是因为我不想再用大脑去思考了。

20年来,我想的已经够多了。有些事情无论再怎么推动,也就是那样了。我需要一段时间不再去思考,让自己放空,冷静下来。

去超市从事跟食品相关的工作都要办健康证,我去了趟医院,回来之后发现自己感染了新冠,烧到40°C。我当时一个人在杭州,没钱,有也买不到药,于是就硬扛。大概烧了四五天,感觉恢复了,第七天我就直接去超市工作。

展开全文

我没有告诉妈妈,我找了一个超市里的工作。虽然她已经是我们那个小县城里认知比较“先进”的人,但她估计也不能理解我。她可能会问,我一个本科生,为什么要去干服务业?所以我跟她说,我找了一个外企实习。

后来她可能发现我没钱,就给我转了一些,说不忍心看我在外边一个人。我之前一时兴起考研、中途弃考、一个人在外生活拮据的时候,她也会这样。嘴硬心软,最后都会支持我。

当时弃考后,我可以去写字楼实习,也可以去大超市当一个理货员,我选了后者。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从小就“反骨”的人。

成长过程中,我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父亲一直是对我好的那个人,母亲则从小就对我很严格。小时候数学考了97分,她会严厉地问我,“剩下的3分去哪了”。

有一回我用洋娃娃玩过家家,拿我讨厌的零食当它的“食物”。她看到后大发雷霆,说我浪费粮食。在当时的我看来只是玩了一下,没觉得可以上升到道德问题。所以我那天特别伤心。我爸下班一进家门就开始逗我。他牵着我的手,走到小院,说我们现在到迪士尼乐园了,我们家小孩下车,来玩旋转木马。

小时候,我会觉得“你凭什么这么管我,凭什么你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凭什么你说它是对的我就必须去做。”母亲不会惯着我。她时常给我一种“我不要你了”的感觉。我现在才知道,她只是刀子嘴豆腐心。

我学的专业叫工业设计,在机械工程学院。我妈一直觉得我不是个做学者的料,所以她期望我找一个安稳的工作。但我自己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向往艺术和自由氛围的愿望。

去年5月,我突然看到中国美术学院的招生简章,心里下定了某种决心。我记得第一次和我妈说这件事,是在西安一个商场门口的花园台子上。我说:“妈,我想试试。”她一时有点接受不了,说她要考虑一下。中途她说不太同意,我据理力争,说,“你不同意我也得考,我就是想试一下。”

决定了之后,开始备考,我几乎没有基础,就想报全程班,费用在3万以内。我就去杭州上培训班,上到考研前一个月,我发现这好像不是我的路。最后,我选择了放弃。

我喜欢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能够实际地解决问题,发掘用户或者产品的痛点。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我的专业。我对白领的工作有刻板印象,觉得这是消磨时间,或许他们确实是在从事脑力劳动,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

至于体力劳动,让身体动起来能让我感到精力充沛。我从初高中时就开始打篮球、乒乓球、排球,还有爬山。有一次在宿舍,我特别想去爬太白山,第二天就背着包去了。

我爸妈在大方向上都比较开明。有段时间我家经济困难,但我当时想学吉他。那天晚上我爸在厨房煮面,我就战战兢兢地走过去说了这个想法,没想到,我爸放下煮面的筷子说,“可以呀,没问题,当然可以。”

从小到大,学校、老师、父母给我灌输的理念都是“学习不好就去扫大街”,我想去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不好。我觉得扫大街也挺好的,是这个城市里最早起的人,开始工作时街道还是一片寂静,见证这条街道从寂静到繁华,可以看到日出,还有钱拿,何乐而不为?

我不认为做体力就是不好。为什么坐在电脑面前、去写字楼办公就是好?到底是谁定义的好与不好,难道不应该是从事者本身定义的吗?

我不想去跟着他们的说法走,从心底里,我觉得扫大街更好一点。

【2】以前看到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像在看自己的未来

月月 97年 大厂转行卖自助快餐

我没有上过全日制大学,高中毕业就进培训机构学java,出来后成为一名程序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觉得技术类的活并不适合我,一整天坐在那里,挺无聊,所以我决定边上班边准备自考本科,学人力资源。

毕业后,我在长沙当过电话销售,也去美团做过运营,2020年进入上海的一家大厂,从事社群运营工作。

在大厂上班,确实压力很大,有业绩要求。尽管规定的工作时间是下午一点到晚上十点,但很多休息时间会被工作占用,要随时回复顾客消息、复盘工作,填写日报,或者完成其他任务,随时处于待命的状态。

工资由底薪和绩效构成,比城市的平均收入高点,可浮动空间很大,几千到上万不等。做业务也会涉及运气的成分,比较机械化,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向不同人介绍同一个产品。

进入字节之前,我就有失眠的情况,进入大厂后更严重了。哪怕真的很累,脑子却还很活跃,闭上眼睛睡不着觉。多数时间两三点才能入睡。第二天又要上班,只能靠咖啡续命,感觉身体里面流动的不是血液,而是咖啡。

也会间歇性心悸,突然间感觉心怎么跳得这么快,砰砰的。我害怕真的得了啥病,不敢去医院,担心确诊。

去年,我刷微博看到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就好像照镜子一样,会想下一个会不会是我呢?加上疫情封城、飞机失事,种种负面消息扑面而来,我突然觉得,既然有些灾难没法避免,那就应该在未知的生命长度中,做一些开心快乐的事情,人生根本没有什么必选项。

我不想再面对客户重复机械的问题。不想听到领导问我为什么业绩没有完成、为什么日报写成这样。不想再失眠、心悸。不想再做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既然我有一定的积蓄和试错成本,为什么不挣脱牢笼,换一种方式生活呢?

在想好问题的答案后,去年7月,我决定辞职。

辞职后,我跟对象一起旅游,去潮州、汕头、南澳岛看海,去长白山看雪山,去大连,去南京。玩完一个地方后回家歇歇,做做攻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没有的话再出发前往下一站。

去年年底,机缘巧合下,我在深圳偶然发现现在这个铺面,租金5000元,不算贵,在我的试错成本之内。我视察了一下周围环境,有个工厂,觉得很合适做餐饮,我也喜欢做饭时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便准备了20万的启动资金,承租了下来。接着,请师傅重刷了墙,再准备些锅碗瓢盆,今年2月就开张了。

月月在社交媒体分享转行经历图/受访者提供

做这些事情,我没有告诉父母,先斩后奏。其实他们对我也没啥太高的要求,只要不违法犯罪就行。其他的话,想做什么就去做。别人的支持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钱是我自己花的,后果由我自己承担。朋友、同事知道我开店当老板,可羡慕了,亲戚还是有些担心,怕我亏本。

考虑到店里只有我一个人,人手不够,帮人打菜打饭也麻烦,我采取自助快餐的形式,每餐准备12-15个菜,15块钱一份,只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