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抗战电视剧《亮剑》中,为什么加入张白鹿这个人物?你看的最好的书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经典抗战电视剧《亮剑》中,为什么加入张白鹿这个人物

大家既然知道李云龙的历史原型与王近山将军高度吻合,如果再了解一下王近山从中将被直接降为大校的经过,自然就明白“张白鹿”这个人物出现的理由了。作者用比较隐诲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刚刚胜利时,我军高级将领们所面临的考验和诱惑,张白鹿不仅是一个漂亮姑娘,她还是那个年代一批女孩子的代表。

王近山将军15岁参加红军,20岁成为四方面军的主力师长,属于非常年轻的干部,全国基本解放的1949年,王将军年仅34岁!这绝对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而由于战功卓著,他的职务和级别又已经很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可以说,在当时的西南大都市重庆,属于位高而权重的高级干部。

刚解放的时期,中高级将领确实面临着生活方面的巨大考验,战争年代组织上对干部结婚卡的很严,“二五八团”那是硬性规定,也就是年满25岁党龄8年并且至少要团以上干部,再加上可选择对象也比较有限,所以有的30多岁因为戎马倥偬还是单身,有的娶得是农村媳妇。突然间进了城,面对花花绿绿的世界和大批的时髦姑娘,诱惑之大可想而知。段鹏不也是犯了这方面错误?李云龙骂他管不住“裤裆里的玩意”。

因此在50年代初期,确实有个别干部禁不住诱惑出现了抛弃“糟糠之妻”的行为,有的则是强行追求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不仅带坏了风气,也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某县县委书记(南下干部)在新婚之夜,甚至出现了新娘子动枪的事件。所以组织上对此类现象出台了严格的规定,同时对出现问题的干部处分严厉绝不姑息。

王近山的情况较为特殊,早在抗战时期的1937年12月,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在神头岭伏击战中负伤住进师部医院,期间与有“院花”之称的护士韩岫岩相恋,1938年结为伴侣。算起来到1949年也结婚十多年了还育有八个子女,也正是在这一年,重庆警备部司令员王近山受邀前往重庆大学做表格,巧合的是,台下坐着的的大学生们当中,就有他的妻妹韩秀荣。

另外一种说法是王近山当时迷上了交谊舞,之前的舞伴一直是夫人韩岫岩,但是有段时间夫妻两人闹矛盾,韩岫岩就把刚刚大学毕业的三妹韩秀荣接来,她认为这总比王近山去外面找舞伴要“安全些”。总而言之,韩秀荣迷上了这个年轻英俊身为高级将领的姐夫,并且开始了热烈的追求,就如同《亮剑》剧中张白鹿狂热追求李云龙一样,在那个年代还真是屡见不鲜。

所以安排张白鹿这个人物,并且是在李云龙军事学院学习期间发生交往,是对历史原型人物的模糊刻画。李云龙的结发妻子田雨也是护士出身,而张白鹿是田雨的同学,年轻漂亮还非常有气质,面对这样女性的主动追求,没有几个男人能抗得住,李云龙也不例外。所以李大脑袋也承认自己喜欢上了张白鹿,并且有了一定程度的交往。

但是在老战友丁伟和孔捷的劝告下,以及自己逐渐的清醒,李云龙最终顶住了这种诱惑,最终与张白鹿中断了联系回归家庭,算是亮剑中的一个插曲吧,而且所展示的结果也是非常正能量的。可惜王近山将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跟妻妹的关系被妻子知道后,已经担任海军医院副院长的韩岫岩大发雷霆,期间夫妻俩几番争吵后,1963年的某天,韩岫岩一气之下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

她正式向组织打报告,请求解决和处理丈夫的“作风问题”,把家庭内部矛盾公开化了,报告逐级上达,组织上派人来了解情况和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结果脾气急躁的王近山当时火冒三丈,认为妻子把事情弄过头了,反而直接向组织上打了离婚报告,坚决跟韩岫岩分开。这下事情搞大了并且惊动了中央,处理结果非常严重:

1964年王近山被开除党籍保留军籍,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职务则从大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直降到河南省周口地区西化县的一个农场担任副场长,而妻妹韩秀荣也没有患难与共选择了离开。之所以处理的如此之重,正是党中央拟以此案为典型,严剎部队里的不正之风,个人觉得虽然可惜,但是对于从严治军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

小说是文学创作嘛,是以张白鹿和李云龙的感情插曲,对王近山的这段经历做了艺术加工,只是开始和结束都略显突兀。而王近山将军后来于1968年恢复副兵团级待遇,并出任担任大军区副参谋长,1974年因病逝世。

你看的最好的书是什么

以后的不敢说,直到现在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书该属豆豆的三部曲《背叛》 、《遥远的救世主》和《天幕红尘》理由如下:

《背叛》同名改变的电视剧也叫《背叛》,《遥远的救世主》改变的电视剧叫《天道》,其中《天道》主演就是实力演员王志文。我喜欢这三本书的理由如下:

第一:三本书旨在讲述“文化属性”对人的影响。“文化属性”,“道”对人的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开悟了才能明白这个世界。有的终其一生也没有活明白,有的却活得“自性无所挂碍”轻易进入“究竟法门”。这似乎是人这一生关于“得救之道”的终极解释。

第二:关于“道”,“开悟”的一些探讨。让你明白真正的“实事求是”就是“见路不走”。用佛家的话叫“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进阶。正如“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的提升。只是这样的境界犹如踩到了得道的门槛,进一步净土,退一步凡尘,只是这一步却难如登天。

第三:这三本书能够培养全局思维,书中主角对商战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真的让人难以忘怀,心生敬佩。培养你站在宇宙看地球的思维,让你独具战略眼光。

一句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因为喜欢,我还把“见路不走”刻在了我的茶盘上时刻鞭策自己!

战争打到生死关头,应该派未成年人上战场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知道少共国际师吗?

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简称少共国际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青少年组成的武装部队。

1933年8月,“少共国际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宣告成立,全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全师辖3个团,共1万多人,党、团员占70%,全师战士的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最小的年仅14岁,一些人入伍时还没有枪高。中央军委在师长和政委的人选上反复遴选,最后决定派战术素养好、指挥能力强、作战勇敢的28岁陈光出任该师师长,政委则为年仅17岁的总政青年部长肖华。

事实证明,少共国际师的战斗力弱。

年龄小的孩子,不但体力弱,意志力也不能和成年人相比,说白了不适合做军人。在残酷的实战中,少共国际师迅速消耗,伤亡速度远远高于普通部队。

“少共国际师”开赴战场后,官兵们在将军殿、团村、大脑寨、驿前、广昌、石城等地,进行过几十次战斗,仗仗打得残酷壮烈。

少共国际师第一场战斗是在福建与国均展开的一场遭遇战,当时每人配发10颗子弹,战斗一开始子弹就打光了,很快与敌人拼起了刺刀。少年兵力量弱,拼刺技术差,只能两个娃娃对付一个敌人,一个牵制一个刺杀。

在一些激烈近战中,围剿苏军的国军战士回忆:红军战士竟然是一群半大孩子。我们拼刺刀的时候,这个孩子个子太小,头顶只到我的下巴。他的力量很弱,我两下就把他的刺刀打飞了。

然而,持续一年多的激烈战斗,部队伤亡严重,由成立时的八九千人锐减至2700人,最终取消了师的编制。

其中,长征初期,少共国际师在石城打了一场硬仗,伤亡数千人,余部只剩5000多人。

为此,根据地各县党和共青团又陆续为该师输送了2000多名新战士。

然而惨烈的湘江会战中,少共国际师一度被挡在湘江一侧,拼死才突围成功,所部锐减到2700人,损失了一半以上。

《半夜鸡叫》的原型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