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迪亚士被称为东方航线的开拓者?迪亚士的航海历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为什么迪亚士被称为东方航线的开拓者

中世纪(世界史上指公元5至15世纪)时期,东西方间的贸易依赖于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1453年,这条通道的咽喉要道——位于欧亚联接点上的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帝国手中。从此,阿拉伯人控制了东西方间的贸易,西方社会生活中许多仰仗东方供给的货物由于有中间商的盘剥而变得昂贵起来,且商品奇缺。于是,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海上航路成了欧洲国家日益迫切的要求。当时在欧洲国家中,有能力承担此任的只有航海大国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约1450年—1500年)于1487年8月,被葡萄牙国王安茹二世任命为一支由3条船组成的探险队的队长。他的任务仍然与其他葡萄牙国王派出的船队一样,继续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打开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迪亚士率船队离开里斯本后,沿着已被他的前几任船长探查过的路线南下。过了南纬22度后,他开始探索欧洲航海家还从未到过的海区。大约在1488年的1月初,迪亚士航行到达南纬33度线,这时,船队遇上了飓风,为了避免近岸航行可能发生的触礁事故,迪亚士命令船队开向外海。可怕的飓风带着迪亚士不断向南急驶而去,等风暴稍停下来时,迪亚士发现自己所在的海区海水冰冷,而这时正是南半球的夏季。于是他掉转船头向东航行,想驶回近岸。可是,几天过去了,原应出现的非洲岸线并没有出现。这时,迪亚士意识到自己或许已经越过了非洲南部,他下令船队改向北航行。1488年2月3日,他终于又见到了陆地,但这时海岸线的走向已不是南北向了,而是东西走向。迪亚士到达的地方是今天南非的伊丽莎白港。迪亚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线了。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他让船队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3天后,他们来到一个伸入海洋很远的地角,风暴再次降临,已经精疲力竭的船员再也不愿向前航行,迪亚士只好下令返航。他把发现的地角命名为“风暴之角”。

1488年12月,迪亚士返回里斯本港,国王到港口迎接他们的归来。迪亚士向国王报告了自己的探险历程,当迪亚士说他已到达非洲南端并在那里遇上可怕的风暴时,安茹二世国王已然明白,苦苦搜寻的通往印度的航线已经被迪亚士找到,葡萄牙王国马上就会因为发现新航路而成为主宰世界的海洋强国。于是,他下令将迪亚士命名的“风暴之角”改名为“好望角”。

迪亚士虽然成了“东方航线”的开拓者,但葡萄牙国王并没有继续重用他。1500年3月,他当了一支庞大的探险船队中的一条小船的船长。5月底,船队到达好望角时,风暴再次洗劫了这支船队,迪亚士的船被风吹翻,所有的船员都遇难了。迪亚士终于没能越过好望角而葬身在他自己发现的航线上。

在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不久,达·伽马循着他的航线绕过好望角航抵印度。

迪亚士的航海历程

1476年,迪亚士26岁。他又随一南下船队来到非洲。船队由两艘大船、两艘小船组成。船长叫习必来尔,是亨利亲王的崇拜者,年轻时曾多次聆听过亨利的教诲。他常常对迪亚士讲起亨利,就像当年学校那位难忘的齐美南斯老师一样。
“地球难道真的是方的?真有个可怕边缘?边缘外是无底深渊?”习必来尔也疑虑重重。
迪亚士犹豫了一下,说:“我不太相信,可又没有足够的证据。”
船长捋了捋胡子,说:“这次我们一定越过北非西岸,往南,再往南,看看到底有没有深渊?”
半个月后,他们到了塞内加尔一带。这里风浪很大,船上的给养也渐渐短缺。长期的海上航行使人们沉默寡言。这孤独的情绪蔓延整条船,习必来尔生怕船员们丧失信心,失去生活的欲望。他想尽快找到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于是,他派出一只小船,由七个人去一个似海口的海湾探路。半天过后,小船归来了。带回了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有一个开阔的河口,可能通往遥远的地方。”
习必来尔听了喜出望外,竟错误地判断,这样顺水而东行,可以穿越非洲大陆,到达东方。
迪亚士听后,根据他多年的航海经历,认为走这条路,不可能穿越非洲,到达东方。
迪亚士提出了议异。
习必来尔有些生气:“你的判断就准确无误?我干航海比你年龄都大。”
说罢扭头走了。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习必来尔下达了起航进入河口的命令。船队沿河道依次前行。河水湍急,河道宽阔。天大亮后,河岸茂密的丛林中有点点茅屋,偶尔可见一些黑皮肤色的人。
逆河而上,走了五天,没有发现什么惊人的消息。第六天,停航在一处河湾时,一位水手高声喊:“嗨,我嗅到一股香味!在南边!”
大家都学他的样子,朝南边闻着。果然,一般香味扑鼻而来。
他们兴奋起来,像是发现了只有在亚洲才盛产的桂皮、花椒、桂花或别的什么。
习必来尔马上派人上岸勘查。
天黑了,夜幕降临。习必来尔开始清点人数。糟糕,有三个船员没回来。是死是活,难以预测,唯一的方法只有去找。
每10人组成一组。分几路向岸上走去。水手们一边搜索,一边呼唤着丢失人员的姓名。漆黑夜幕里,丛林中发出各种奇怪的声响,使人毛骨悚然。
大约走了两里路,有人大声惊叫起来,其他人急忙聚拢过来,眼前的情景惨不忍睹。
在火把的映照下,人们看到三个水手摔进了陷阱。长长的尖桩,如同一把把长剑,密密地刺穿了他们的身躯。别说是人,就是一头野牛,也得当场毙命。
船员的伤亡与失踪,更使大家丧失了信心。习必来尔这时才信了迪亚士说过的话——绝对不可能穿越非洲。
几天以后,他与迪亚士商量一番,决定补充食物与淡水返航。在一个宁静的清晨,他们启锚了,顺河而下,又回到了汹涌波涛的大西洋。接近好望角 经过多次的航海实践,迪亚士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再加上他刻苦好学,渐渐对地方天圆的错误说法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他常常与持这种奇谈怪论观点的人争辩得面红耳赤。
“跌下去,跌到哪儿?”
“无底洞呗!谁知道到哪儿!”
“如果是无底那好啊!总往下落,永远落下去。我倒很愿意落进无底洞。”
他的话让人听了哭笑不得,常常不欢而散。 他决心推翻这个错误结论,实现自己的理想绕过非洲大陆,到东方去。
据他推算,非洲南端,那加那利群岛……那还在北部啊!塞内加尔……那仍在北方。是的,再往南,再往南,再往南……一直走下去,到哪里,才是非洲的尽头呢?时至今日,谁也没能回答这个问题。
迪亚士向国王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希望得到国王的支持。
葡萄牙政府一直希望打通这条通道,因为当时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这些早期的资本主义势力扩张野心日益强烈。迪亚士的计划附合当权者的利益,很快得到了批准。
1486年,迪亚士修造了三艘舰船。试航时,船体设计合理,行驶平稳,速度也快,但不能经受太大的风浪。
在此前后,他听到了一个消息,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位青年哥伦布,三年向葡萄牙国王提出向西航行的报告。报告中讲,他将穿过大西洋,一直往西,到达遥远的亚洲东方中国、印度、日本……
迪亚士十分佩服哥伦布。他详细研究了哥伦布的理论。从西方,横渡大西洋也会与绕过非洲一样,到达同一目的地。
天啊!真是不可思议!
后来,迪亚士听说,葡萄牙国王并没有接受哥伦布的计划。葡萄牙国王似乎只对绕道非洲到达东方有兴趣。
迪亚士一方面佩服哥伦布的胆略,一方面也还持疑问态度。因为当时从非洲南行再东行已有了许多进展。东方的中国与印度的方位是清清楚楚的,有马可·波罗的游记,又有丝绸之路的开通。唯一的难处是从哪里穿过非洲。再说,横渡大西洋,前边是哪里?谁也不知道。 迪亚士的船队终于启锚了。
从葡萄牙出发,一直沿着欧洲西海岸往南,这一带对迪亚士来说,是轻车熟路。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一个星期后到了直布罗陀与亚速尔群岛之间,再往南,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前。迪亚士指着前方的加那利群岛说:
“从前有人说,这一带就是大地的边缘了。再往前走,人和船都会掉到无底深渊中去。可是,这些年来,一些探险家越过了这里,平安地归来了。”
在迪亚士的率领下,他的船队冲过了风浪区,驶入非洲大陆的西边突出处。这里又是大风大浪。风浪中一只船漏水了,十分危急。迪亚士命令船员抛掉船内的一些物品,组织抢救,补好了漏洞,转危为安。
两个月过去了。按照纬度看,已经到了北纬5度附近。这里接近赤道,天气炎热。淡水已经短缺了。迪亚士发现非洲大陆在这里突然有一个拐角,形成了一个大弯度。可能是由于大陆的遮挡,赤道附近的海域比较平静。
在拉各斯附近,迪亚士给船上补充了淡水,又用铜铃铛、玻璃珠项链向当地土著黑人换了些食物,休整了几天,继续南行。
越向前航行,气温越高。迪亚士从地理学知识中早就知道,地球上有一条最热的条带,太阳总在当头。现年,看样子已经到了这一条带。 穿过赤道的第九天,在迪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