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大家都吃粽子,除了粽子还有什么比较适合端午吃的呢?端午节将至,南北习俗各有千秋,诸位大神家乡的端安节有何特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端午节快到了,大家都吃粽子,除了粽子还有什么比较适合端午吃的呢

端午节是我们大中华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个节日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

各种口味的粽子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个人比较喜欢老母亲包的蜜枣馅的。当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几样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这面到了端午节,家门口都插上艾叶。粽子包好之后放进锅里煮的时候,同时把鸡蛋,整朵的大蒜一起煮。听长辈说,端午节那天吃点煮熟的大蒜可以辟邪(我不信那个,估计就是为了杀菌消毒)。荤菜是红烧肉每年端午节都得做一大碗。吃饭之前再喝点黄酒。

各位朋友你们当地端午节那天,除了吃粽子之外,还吃点别的啥吗?欢迎留言,也让我长长见识~

端午节将至,南北习俗各有千秋,诸位大神家乡的端安节有何特色

端午节本是南方沿海一带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本是南方沿海一带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杂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种民俗为一体,因而后世有认为端午节是由来于古人为了“避邪防疫”而设的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逢端午节期间,湘南地区常见的习俗便是包粽子、挂艾草、喝雄黄酒、举办赛龙舟赛等。

端午节吃粽子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习俗。粽子主要是用粽叶包糯米, 里面可以加一些馅, 做成不同口味,如肉粽、豆沙粽,蛋黄粽等等。端午节到来之前,村里妇女相约去到村子后青山里溪水边摘取粽叶,有的人家没来得及一同上山取粽叶,邻居阿姨奶奶会主动提供一些。端午节前一天下午,几乎家家户户包粽子,本来是到端午节这天才拿出来吃的,而小孩儿们闻到碱水(用稻草灰过滤的水)里蒸煮着的新鲜粽叶包的各类馅的粽子的味道,早就留口水了,哪还等得住!

艾草和菖蒲都有驱除蚊蚁、杀虫灭菌的作用。湘南农家有家家户户种植艾草、菖蒲的习惯,一则自己家里用,平常或者用艾草煮水洗澡,或者晒干后必要时在家里熏烤。一到端午节,除自家留存外,便大担大担挑到集贸市场去卖。城里人往往清早便来到集贸市场抢购艾草菖蒲。这天人们都习惯把艾草和菖蒲扎成一把挂在门上,用以驱邪祛病,多余的则晒干用于必要时家里熏烤和煮水洗澡。

端午节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就有端午喝雄黄酒的桥段,雄黄酒可以辟邪解毒,所以白蛇才会现出原形。记得小时后,端午这天,先是祭祀先人,奶奶将新一天包好的粽子一个个剥去粽叶,放入盘中,再装上一小蝶白糖,端到桌上一家人粽子粘白糖慢慢品尝。母亲准备了雄黄酒,先用撒一些到艾叶上,屋里屋外洒点雄黄酒,然后在父亲的主持下喝雄黄酒,父亲招呼全家说“都喝点雄黄酒吧,一年都顺当乖巧“,奶奶与母亲当然只沾点点酒,我们弟兄们只是象征性的在父亲酒杯边沿舔舔,当怕喝醉。

赛龙舟是端午节重要的传统习俗。举行赛龙舟比赛在我们家乡是非常重要的夏季民间活动。这项活动先是民间文化爱好者组织,逐渐由民间演变为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组织比赛。或者本区域内发动,举办由某企业冠名的龙舟赛,几十支队伍分数轮角逐,或者发邀请,举办所谓“国际龙舟赛“,无论那种规格,很是隆重热烈壮观。我们家乡正好有条江叫东江,东江湾一带水势平稳,在此设立了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每年龙舟赛就在这儿举办。

绿绿粽叶裹吉祥,填满真诚情意长,淡淡黄酒解烦忧,清清江水龙舟荡,端午节日将来到,幸福快乐绕身旁。祝端午节快乐开心,吉祥如意。

农村过端午节为何要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什么,有毒吗

谢邀请,抱歉!我们这边从来没有听说和见识过什么五毒饼之说,各个地方风俗习惯不同,都得尊重不同习惯的风俗。

农村俗语:“端午到,五毒醒,不安宁”,五毒都是什么,现在还有吗

这句俗语完整版是“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主要流行于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正是天气开始热起来的时节,加上众多民间传说,就出现了五毒在端午时节开始出来作祟的说法,搅得人们生活不得安宁,于是就出现了避五毒的习俗。

五毒

蜈蚣、毒蛇、蝎子、蟾蜍、壁虎,毒人认为,这五种动物具有十分猛烈的毒性,故而把它们合称为五毒。

所谓“五毒醒”,并不是说这五种动物在端午节才醒来,而是在传统二十四节气上来说,谷雨之后,气温升高,病虫害就进入了繁衍期,古时人们在谷雨之后,还要贴谷雨贴,以祈祷家庭不被凶物作祟。从谷雨到端午,毒虫从繁衍进入了成熟期,就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了,所以叫做“五毒醒。”

把蜈蚣、毒蛇、蝎子、蟾蜍、壁虎作为五毒,这其中也有一些不科学的地方,是古人对世间万物认识的局限性所致。

蜈蚣:被评为五毒之首,因为蜈蚣常见、而且繁殖能力超强,人被咬了之后疼痛难忍,倒不是说它毒性有多强。但在中医理论中,蜈蚣具有十分大的药用价值,被评为五毒之首,也是因为跟其他四毒比起来,蜈蚣的药用价值最大。

毒蛇:古人评选中的蛇,并不只是毒蛇,而是所有蛇类。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蛇咬人的事情屡见不鲜,所以很多人怕蛇,但是蛇也分有毒和五毒,只不过在人们心中,只要是蛇就会咬人,非常讨厌。

蝎子:蝎子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动物,和蛇不一样,任何种类的蝎子都有毒,但是蝎子毒性不大,足以杀死跟它差不多大小的小动物,却对人没有致命危险,被蛰了通常只是引起灼烧般的剧痛。但蝎子体积小,繁殖能力强,又常见,人类对其防不胜防,所以也列入五毒。也有说法是蝎子为五毒之首,因为其他四毒见到蝎子都会逃走。

蟾蜍:蟾蜍就具有比较强烈的毒性了,严重者会致命,而且相比起其他四毒,蟾蜍的繁殖能力是最强的,所以人们对这种动物深恶痛绝。

壁虎:壁虎并没有毒性,以蚊虫为食,用现在的话来说壁虎是一种益虫。但古人认为,壁虎会钻进人耳朵里,并把尾巴断在耳中,导致耳聋,故而也是五毒之一。

PS:值得注意的是,蜘蛛并不是五毒之一,现在很多游戏和小说不负责,把蜘蛛列入五毒,这是不正确的。

端午驱毒

古代北方一些地区,在端午节时还要吃五毒饼,就是把五种毒物的突然刻在面饼上,然后吃下去,也是起个扫毒的寓意。更多的地方则是通过撒石灰、喷雄黄酒一类的方式来驱散五毒。

《新白娘子传奇》中就有白素贞误饮雄黄酒,然后现出原形把许仙吓死的桥段。白素贞是千年白蛇,雄黄酒是毒物的天敌,所以白素贞会害怕雄黄酒。

端午节前后不光五毒醒,蚊虫也开始泛滥,搞得人特别烦,所以很多人家会在门口挂上艾草,起到防蚊作用。

被神化的五毒

五毒中,蟾蜍和蛇是被神话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