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未来教育(2021年AMD的CPU依旧势头正盛,英特尔该如何破局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2021年AMD的CPU依旧势头正盛,英特尔该如何破局

实际上目前Intel在服务器,笔记本和桌面上面的市场份额还是更大一些的,特别是服务器市场Intel的优势还很明显的,但是在笔记本和桌面处理器上面,Intel目前面临着AMD的严重挑战,其中笔记本那一块又比桌面压力小一些,笔记本那一块Intel目前主要是在多线程能力上不如AMD,单线程上面还是不输AMD的。

在桌面上,Intel那才叫一个惨,多线程被吊打,单线程也被甩开了,面对AMD Zen3架构的Ryzen 5000系列处理器,Intel被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传统的游戏都被AMD给赶超了,特别是网游,AMD的优势特别明显,现在的Intel是比能耗能耗不行,比性能性能也不行,急急忙忙推出的11代酷睿处理器面对AMD还是没有胜算。

因为11代酷睿还是14nm工艺的产品,能耗问题依旧不能解决,核心数量不升反降,从之前的10个降低到了8个,但是能耗和多核心性能还是被AMD碾压,至于单核性能,虽然IPC提升了19%,但也无法和AMD的Ryzen 5000系列拉开差距,而且最近有自媒体的游戏测试中,11代酷睿的网游性能依旧被AMD捶。

至于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与Intel在工艺上的落后有自己关系,AMD可以说是凭借台积电7nm工艺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面对Intel的14nm工艺,台积电7nm工艺在能耗上的优势太明显了,而且AMD的架构很适合堆核心,所以在多核性能上也把Intel给碾压了,实所以Intel如何翻身,就只能从工艺和架构上面想办法了。

工艺方面,Intel的10nm已经成熟了,该工艺与台积电的7nm相当,但是不如台积电的7nm EUV,但是比之前自己的14nm肯定优秀多了,而且还有消息称Intel会考虑把一些芯片用台积电的3nm工艺代工,所以Intel今后在工艺上面可以缩小和AMD的差距,这无疑会带来能耗上面的变化。

架构方面,目前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Intel的12代Alder Lake处理器,该系列产品会采用全新的大小核设计,其中大核支持超线程,小核心不支持超线程,这个设计中大核心肯定是负责高性能输出,小核心注重能耗,因此如果一切顺利的话,12代酷睿在能耗上面的表现会很优秀,而且可以大大缩小和AMD多核性能的差距,至于大核IPC性能现在还不清楚情况,但是肯定不会比11代差就是了。

所以在12代酷睿处理器出来前,Intel应该都是比较被动的,所以短期内Intel的对策就是利用自己的产能优势,可以保证市场不缺货,而且还可以玩一玩性价比,以此挤占AMD的市场空间,毕竟AMD那边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货,用户买不到货那和没有这个产品区别不大,Intel那边性能虽然差一点,但是性价比不错,而且不缺货,还是很容易就吸引一些用户过去的。

未来教育该是怎样的

围绕一个核心:培养人工智能没有的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5点:

  1. 想象力。
    人工智能不会讲故事。它可以帮我们把宇宙飞船开上天,但讲不出“婵娥奔月”“广寒宫”这样的故事,没有想象力的世界是多么枯燥乏味啊。
  2. 沟通互动的能力。
    跟机器人沟通,它永远只能基于过去的数据应答,它不能透过你表面的语言文字识别到你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因此,它只能按程序来回答,有逻辑,但生硬。
    而我们人甚至不说话都能够感受到一个人的气场,可以识别一个表情、语气、语态、动作背后的含义。“潜沟通”这种能力,机器人是永远不可能拥有的。
  3. 同理心。
    当你冷了饿了困了,机器人可以为了提供穿的吃的喝的,但他永远不知道你“冷了饿了困了”是什么样的感觉。很多情侣当女孩子抱怨一个什么事情的时候,其实她要的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想把她这种痛苦、无奈的感觉告诉你,让你也跟她一样感觉,就能分担一些,但很多情商低的男孩子第一反应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到头来反而不讨好。
  4. 道德之心。
    曾经有哈佛大学的教授说,21世纪是“心学”的世界。像前面说到的“同理心”也属于这个范筹,“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嘛。那么这个道德之心就属于“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人工智能可没有不讲什么道德不道德,说白了它可能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典范,所有决策都按它的算法来算计怎么对自己有利。
  5. 自控力。
    像霍金,比尔盖茨这些关心人类命运的大佬,之所以会反对人工智能,就是因为这个东西没有自控力,它会尽它最大的能力,征服最大地盘。所以,需要有自控力的人类来操控它。

所以说,未来的教育一定要培养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回到人本身,发挥人性的“善”,规避人性的“恶”,说到这里,又回到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晚年总结的四句教就非常适合: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是人生观,“知善知恶是良知”是价值观,“为善去恶是格物”是方法论。

关注我@光华同学,一个关注最新教育现象和研究前沿教育理念的思考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