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国是和共商国事的区别是什么?共商国是与共商国事有什么区
发布时间: 2023-07-06

共商国是和共商国事的区别是什么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国是”的起源

“国是”的演变始于北宋王安石变法。一旦一个派别的政治主张获得“国家是正确的”的地位,反对派就会受到“动摇国家是正确的”的攻击。尤其在南宋时期,以“国是”之名镇压反对派是最基本的政治手段。不同的是,只有北宋改革家才把自己的政治观定义为“国是”。

可见,当时“国是”作为一个政治术语的概念还没有定论。到了南宋,无论哪个派别都会争夺“国是师”的地位。北宋时期,“国是”走的是“改法”和“恢复宗法”两条道路,南宋时期“国是”走的是“斗”、“守”、“和”三条道路。

共商国是与共商国事有什么区别

共商国是与共商国事的区别如下:

(1)词义范围不同:

共商“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共商“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

共商“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共商“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

共商“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共商“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法功能不同:

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共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共商“国是”就无此用法。

共商国是与共商国事的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事”与“国是”都有词条,但前者专指“国家大事”,是比较具体的指称,而后者仅做书面用语,意为“国家大计”,是比较宽泛、广义的指称。

因此“共商国是”一词中的“是”是不能用“事”来代替的。

“国是”是传统汉语中专指国家大计、国家政策方针的专用词汇,是正规的书面用语,语境庄重、严肃,例如:

愿相国与诸大夫关定国是也。——《后汉书.桓谭传》

而“共商国是”这样的词汇则是固定的,不能写成“共商国事”。 “国事”指国家事务,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具体事情,如: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红楼梦》。

从字面意思上看,“国是”的“是”字,其含义从一般意义上引申而来,有“到底应该怎么做”这层意思,而“国事”的“事”字则仅指客观具体的事情。

从语境上理解,“国是”为国家政策方针等重大的决策,而“国事”则是比较具体的事务,由此“国是”与“国事”孰重孰轻是非常明显的。

有一个成语叫“共商国是”为什么是这个“是”不是这个“事”

共商国是的“是”,指的是道理、真理、大方向、大政方针的意思,共商国是的意思就是共同商量研究制定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国之大计。我们平常所说的实事求是的“是”,也是这个意思。

国事的“事”,指的是比较具体的事情或者事件,处理事情、事件的意见或者方法,比较具体化。

“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国是和国事两个词语,一个是宏观方面的治国大计,一个是微观方面的处事方法,语境不同,背景不同,用的词也不一样,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