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勔在900年前如何把一块巨石从太湖运到开封?宋朝时期为什么有那么多奸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朱勔在900年前如何把一块巨石从太湖运到开封

将巨石运送上岸,问题主要是船只太小,无法运送、在运输过程中不能损坏、石头太重,船体承重有限。运送入汴京城。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以把巨石送到开封。在看一看朱勔如何解决的

朱勔,籍贯:苏州,职务:花石纲押送官,此次工作内容:押送太湖石。目标物体尺寸:高四丈(约15米)距离:太湖到开封(近800公里)

首先造两艘这块石头专业的船只能拉动这块石头,在把这块石头包裹起来用胶泥将石头上孔洞填上外面再用掺了麻的胶泥敷上厚厚的一层,做成圆圆的球形放在阳光下晒结实然后继续运输,因为石头太重船体承重有限,就需要借住木头的浮力来解决全程人力拉动木头在运送入汴京城,因为汴河河水太浅桥洞和水门太多高度不够。所以就得拆桥,让船通行,运送至艮岳园林。

但这个艮岳园林也仅仅存活了几年就被拆了。

宋朝时期为什么有那么多奸臣

你有没有发现,除了王安石(民国时洗白了),北宋几乎所有的奸臣都在徽宗一朝?没办法,北宋被灭,总得有人背锅,皇帝肯定没有错误,那错一定在某些大臣,于是徽宗一朝的权臣全部成了奸臣……

就像商朝灭亡是苏妲己,让女人和大臣给帝王背锅也是老风格了……

于是北宋出了著名的“六贼”——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全是宋徽宗一朝)……

这里我指说一下蔡京,他年轻时是王安石手下得力干将,后来他当了十七年丞相,写的一手好散文和书法(历史上苏黄米蔡)……

蔡京任职期间,推行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将社会救济,制度化……而且蔡京主持“崇宁兴学”,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可见蔡京和王安石一样,都是改革家(章惇,蔡京等人都是王安石粉丝,在北宋一朝属于变法派)……自古,改革家出奸臣,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当然,蔡京缺点也有不少,人品上他善于投机,是典型的两面派(王安石得势,蔡京是王党,司马光得势,蔡京又去反对变法),而且晚期迎合宋徽宗,大兴土木,花石纲,财政亏空一类的,基本上也是满足宋徽宗皇帝的私欲,否则也很难四起四落,被宋徽宗任用了……

如果蔡京,章惇一类的人,如果生活在太平盛世,也是一代文豪,或者官员,有缺点也有优点,可惜他们运气不好,遇到了崛起的大金……出现了靖康之变……

宋徽宗年轻时颇有一些作为,想励精图治,这也是他重用变法派的蔡京的原因之一……

自古帝王都爱好书画,这些都无伤大雅,如果宋徽宗不遇到战斗力逆天的金朝,他也可能是一代普通的君主…

如果是和平时代,想要变成奸臣更不容易了,除非你得罪了某个集团,而北宋可是堂堂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怎么也得给士大夫留点面子……

而北宋尽管社会矛盾重重,冗官、冗兵,百姓和朝廷压力巨大,但士大夫却一直受到优待,但是皇帝看不过去了,从宋神宗开始,不少皇帝开始进行改革……

这些改革就大大伤害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比如范仲淹,王安石的改革,所以不少守旧派文人如司马光等人就把王安石,章惇当做奸臣……

从宋神宗之后,王安石在历史上形象一直不好,人们多把北宋的灭亡归结于王安石变法,确实王安石在变法中的失误颇多,操之过急,用人不当,伤害了不少百姓利益,最后导致天下大乱,但是王安石初心还是好的,他看到了北宋的弊端,也在积极尝试……

儒家讲究保守,遵守祖宗规矩,不能轻言改易,而王安石却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惧,祖宗不足法

而且王安石人品铮铮,也写的一手好书法和诗词……

遗憾的是,王安石在历史上留下了“大奸似忠”的骂名,说他通过变法来博取好名声,在北宋以后,王安石始终是奸臣形象……直到近代由于变法,梁启超等人才把王安石形象彻底扶正……

历史所谓的忠奸,很大概率是文官集团掌握的,他们眼里皇帝是衡量忠奸的最大标准,然后是自己利益,最后才是百姓……

蔡京的改革学术上得罪了文人,靖康之变灭亡了北宋,晚年财政亏空,也给人民带来了负担…而他的改革虽然对一些流民有好处,那些流民在历史上却是最没有话语权的……

自古功绩只在意皇帝,文官两个阶层,如果穷了百姓,肥了文官和朝廷,那也是有功的大忠臣……

比如同是明朝贪污犯严嵩和徐阶,严嵩就是一代奸臣,而徐阶由于扶持了太多晚辈,和文官集团关系好,他就成了千古名相……

另外,在封建时代,皇帝永远是好的,如果皇帝做错了什么,那一定是内部有奸臣,蒙蔽圣听而已……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