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枯荷听雨声(留得残荷听雨声全诗内容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留得残荷听雨声全诗内容是什么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嫌弃大观园中的荷叶已经残败,随口叨叨说破荷叶可恨,要遣人拔去。

黛玉却偏偏和他争论,说平时并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独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于是宝玉听到黛玉的话便是圣旨一般,立刻诺诺连声说,果然是好诗句,留着破荷叶不用拔去了。

原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歌的意境比较委婉,用笔简练,以竹坞、亭槛、流水、枯荷等极其普通的景物,勾勒出清幽绝妙的意境。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
古诗在漫长的历史流传过程中可能有个别字句变化,所以有“枯荷”与“残荷”的差异。

曹雪芹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匠,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大诗人,他对诗词有自己的独到研究。

“残荷”二字的改动,似乎比原诗更有韵味,声调也更抑扬。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话的出处在那里全文是什么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四十回。

原文: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呢?”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拓展资料:

原句为:“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原文: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译文: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鉴赏:

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

“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程度。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当时李商隐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崔雍、崔衮两位从表兄弟,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_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谁的什么诗

1.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全诗原文: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
注释:
⑴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⑵竹坞(wù):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jià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
⑶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一道道城关。
⑷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
⑸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
3.
译文: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4.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834年),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时任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调任兖州观察使,没想刚到兖州就病故了。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崔衮和李商隐也是情深义重。
这首诗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当时李商隐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崔雍、崔衮两位从表兄弟,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留得残荷听雨声全诗是什么

全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译文: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残荷寓意着坚韧不屈,它的生命力很顽强,残荷对水质的要求很高,适宜在平静的浅水、池塘、沼泽等环境中生长。

残荷是喜光的植物,种植时要让植株接受充足的光照,通常植株接受的光照越充足长势就越好,花朵也会更好看。

残荷是荷花即将凋谢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残荷有什么寓意,残荷寓意着坚韧不屈,残荷生命力很顽强,它在所有的荷花凋谢后还能独立开放一段时间。残荷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虽然被称为残荷,但它的花朵还是很好看。

“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全诗是什么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