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是什么意思(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而不是脑主神明,对还是错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而不是脑主神明,对还是错

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心主神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对解决精神神经类疾病起到很好的疗效;反观所谓的“脑主神明”却没有任何的临床指导意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谁对谁错高下立判!

神明什么意思

意思:

1、天地间一切神灵的总称。

引用:巴金《家》四:“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

2、明智如神。

引用:明朝·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隐娘到许 ,遇见如此,服刘公神明,便弃魏归许 。”

3、谓人的精神,心思。

引证:战国·荀子《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翻译:心里的想法,决定一个人的外部形态,也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根源。

4、神圣;高超。

引证: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翻译:说这个是古代陪葬的器物,是很神圣的东西。

扩展资料

成语:

1、敬若神明 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翻译:百姓尊奉国君,像父母一样爱戴他,像日月一样敬仰他,像对待鬼神一样敬重他,像看待雷霆一样畏惧他。

例句:连高高在上的皇帝都敬若神明,何况是普通人。

2、奉若神明 指盲目崇拜对方,像迷信的人敬奉神一样。神明:泛指神。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翻译:百姓尊奉国君,像父母一样爱戴他,像日月一样敬仰他,像对待鬼神一样敬重他,像看待雷霆一样畏惧他。

例句:过去被人们奉若神明的老黑叔现在再也没人理睬。

究竟是“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

大肠阻塞,若外感风寒,人即高热神昏谵语,盛则角张反张。你说谁主神明?中医之所以说心主神明是中心的意境,已超出了所谓心脏的范围。

《黄帝内经》中“神”的涵义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及“神”,如“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者,正气也”、“血气者,人之神”、“阴阳不测谓之神”……

我们常说起的“神”,是什么样的存在?“神”是超越文字和思维的描述的,是不可思议的存在。我们所有的描述,都只是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神”的一个侧面。中医也是从这些不同侧面的描述,来感悟“神”的存在方式。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的物质身体是硬件,那我们的“神”就是软件,是操作系统,是信息。精是物质,气是能量。那,精气神的意思,即是信息操作能量,来驱动物质的身体。

“神”还涉及到其他方面,包括自我存在感、对世界的感受、智慧和创造力、创造美与欣赏美的艺术能力、喜怒哀乐的心情变化、爱与欲望等,都是来自于此,而物质(精或气)不可能实现这些能力!

心主神明

中医常说心主神明,是什么意思?神是身体的操作系统,需要能量来操作身体。

身体进行能量燃烧,一气周流将先、后天之精带到心的位置,在心的位置燃烧到了最旺的状态。心是身体能量燃烧最高的位置。能量越充足,神驱动身体的功能越发得明显。气之所聚为神,即是这个意思。

因为心的能量燃烧得最高,所以神在心之处显现,即是心主神明。神明,明有能量的意思,也有自我感受的意思。若人的心火低,神显现的作用就差,精神就会很糟。若人的心火高,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范围,神的波动活跃过头了,人也会精神不宁。

神的生成

人体内的精气血津液,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而且还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五脏藏精,精化气血,精气血可化生和涵养神、魂、魄、意、志五神,故有“五神脏”之称。如《灵枢﹒本神》所说:“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魂……肾藏精,精舍志。”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而狭义之神又有五神、情志及思维活动之别。

1、五神:即神、魂、魄、意、志,是对人的感觉、意识等精神活动的概括。五神分属于五脏,如《素问﹒宣明五气》所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是与生俱来的感知和运动能力;是人的意识活动;意、志是人类特有的理智、理性等精神活动。心神统率魂、魄、意、志诸神,是精神活动的主宰,故张介宾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

2、情志:包括七情、五志,亦是精神活动的表现,属于神的范畴。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的概括。

根据五行学说,情志分属于五脏: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合称五志。情志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脏腑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志虽分属五脏,但受心神统摄调节

3、思维:思维活动,《内经》概括为意、志、思、虑、智,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是以心神为主导的各脏腑的机能活动协调的结果,即《灵枢﹒本神》所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神的作用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又是生命活动的总体现,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1、 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

神既由精、气、血、津液等作为物质基础而产生,又能反作用于这些物质。神具有统领、调控这些物质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的作用。《类经﹒摄生类》说:“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

2、 调节脏腑的生理机能

脏腑精气产生神,神通过对脏腑精气的主宰来调节其生理机能。以五脏精气为基础物质产生的精神情志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对脏腑之气的运行起到调控作用,使之升降出入运行协调有序。“五脏藏五神”及“五脏主五志”,反映了生命存在的形神统一观。神的存在是脏腑生理机能正常与否的反映。某种有针对性的精神活动还能调整脏腑生理机能的紊乱,达到治病、康复的目的。

3、 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的盛衰是生命力盛衰的综合体现,因此神是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这些都突出了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宰地位。

精、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运行有序,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的代谢平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