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锴评价 蔡廷锴为什么不能评为元帅?蔡廷锴将军是哪一年当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蔡廷锴评价 蔡廷锴为什么不能评为元帅

两个原因。
首先,能评上元帅,必然是长期为党为革命奋斗,立下过赫赫战功。如果从南昌起义开始蔡廷锴一直追随党,最后说不定也能评上,可惜,他带领第十师离开了起义队伍。所以这一条,就注定和元帅无缘。
其次,蔡廷锴虽然名气很大,但在和我党建立联系并最后参加新中国建设时,已经是无职无权。而后来授衔时的原国军将领,大都是起义时掌握一定规模部队的,例如授予上将的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民革内,蔡廷锴在政治地位上不如国民党创始人之一的李济深,廖仲恺夫人、国民党元老何香凝,在国民党军队的影响力也不如后来加入的张治中。
如果连李济深、张治中这样的人都没有被评为元帅,那么蔡廷锴也不可能。

蔡廷锴将军是哪一年当兵

你好!
蔡廷锴,1892年4月15日生于广东省罗定州。
1910年,新军来到了罗定县,蔡廷锴瞒着父亲、妻子,以外出替人裁缝衣服为借口,加入新军。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国军将蔡廷凯简历

蔡廷锴(1892~1968年),字贤初,广东罗定人,保定军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后成为抗日名将。他一生做了影响中国历史的三件事:一是他在南昌起义中拉走起义队伍,叛离革命;二是他在“一·二八”事变中坚决主张抗击日军,领导淞沪抗战;三是他与蒋光鼐等人一起发动“福建事变”,积极主张抗日反蒋。新中国成立后,他站到了人民一边,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南昌起义的逃兵蔡廷锴,却为何在建国后成了副主席

国民党队伍中有很多英勇无敌的将士,不得不说蒋介石确实慧眼识珠,挑选出来的将士一个比一个勇猛善战。在抗日战场上,有很多国民党将领冲锋陷阵,鼓舞了军队的士气,也同时将敌方吓得不敢轻易进攻。可惜蒋介石最后只想到自己的统一大业,却没有想过百姓还有自己的手下军队,大家都是怎么想的。肆意的挑起了战事,于是最终的下场却是退败台湾。接下来讲到的这位也是一名优秀的国军将领,在抗日战场上也曾立下过惊人的战功,他就是蔡廷锴。

蔡廷锴被称作是夹缝中的军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他其实是一个还有感恩之心,一心想要报效国家的军人,可是他却总是找不到正确的途径,报国无门,所以只是一直在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这道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找到。当年他也在上海参加了著名的战役,后来一夜成名。不论是谁,都会对他的战事有所耳闻。他与叶挺的关系也很好,与叶挺是老乡,当然叶挺十分的信任他。

当年也挺看他很有带兵打仗的天赋,于是就萌生了想要拉拢他一起参加到党组织中来,一起参加起义斗争,曾经也当面问过蔡廷锴,可是蔡廷锴一直没有回应叶挺,这就让叶挺产生了误会,以为他已经默认答应了。

但是事实并不是也挺所想的那样,在南昌的一次战斗中,当时蔡廷锴正在与汪精卫开会,突然得到一个消息,说是自己的部队被叶挺带去起义了,当时非常惊讶,等缓过神来以后立刻赶回南昌,想办法要将自己的部队带回来,不跟着叶挺参加起义。

他其实也并不想与叶挺起争执,于是他想到一个办法,立刻赶回了驻地,主动要求参加他们的起义活动。叶挺看到蔡廷锴对于起义如此积极,于是叶挺开心的接受了蔡廷锴的要求。立刻任他为总指挥。并让他带领部队去打前锋,可是蔡廷锴得到任命后,并没有去起义,反而带兵投靠了蒋介石。原本的起义计划这下全乱了,军心也被动摇了。

可是之后抗日战场上,蒋介石命令蔡廷锴撤兵退回,可是蔡廷锴坚持抗日。因为此时惹怒了蒋介石,此后再也没有被重用,最后回到老家。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找到他,任他为国家副主席,享年76岁。

抗日名将蔡廷锴的资料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1892年4月15日(清光绪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务农,兼做裁缝和兽医。蔡廷锴童年就帮农活,9岁入塾,11岁丧母,12岁辍学,即随父做裁缝、学医。蔡性格倔强,贫困的生活,使他对旧社会更是具有反抗精神。12岁时,他听乡亲讲述刘永福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故事,深受感动。当听到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行径时,心甚愤恨,爱国主义思想逐渐萌发。
为寻找生活出路,加上存在当兵卫国的朦胧思想,蔡廷锴于1909年投入广东新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蔡转入广东省卫军,后经辗转,1918年到李耀汉肇军的陈铭枢营当排长。1919年肇军解体,陈铭枢营改属于护国军林虎部,蔡被选入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一年。
1920年孙中山返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派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陈铭枢部被编为粤军第一师第四团,蔡任团本部掌旗官,后调任排长。邓铿对粤军第一师训练甚严,对士兵进行现代军事技术、政治常识、社会知识和工业生产教育,蔡在该师受到熏陶和锻炼,并加入国民共,军事政治认识与日增进。1921年,蔡参加讨伐桂军沈鸿英的战斗,升上尉连长。1922年5月,孙中山督师北伐,蔡参加攻克赣州的激战。6月,陈炯明叛变,次年1月蔡参加驱逐陈炯明,重占广州的战斗。4月,沈鸿英进攻广州,第一师奉命讨伐,5月占肇庆,蔡以战功升少校连长。1924年,升为营长。1925年初,蔡营与第一师各部入桂,打败沈鸿英,旋出发东江。第一次东征陈炯明刚告结束,立即从东江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在与南北军阀的征战中,蔡廷锴成为骁勇善战的军官。
1925年7月,国民党政府在广州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铭枢任第十师师长,蔡廷锴营编属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是年冬,蔡营作为讨伐邓本殷的先锋,在南征中起很大作用。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蔡廷锴升任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率部参加攻克平江、武昌等战役,勇猛苦战,立了战功,是“铁军”的一支有生力量。后第下师扩充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下辖蒋光鼐的第十师和戴戟的第二十四师,蔡升任二十四师副师长。
1927年初,蒋介石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陈铭枢、蒋光鼐、戴戟先后离开武汉投靠蒋介石,蔡廷锴调升第十师师长。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武汉政府出师河南,继续北伐。蔡师在河南激战奉军,配合兄弟部队攻克临颖、开封。7月汪精卫在武汉反共后,蔡跟随叶挺部队行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被委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任左翼总指挥,率师南下。但因阶级和认识的局限,不赞成共产党的主张,所以在南下时,便脱离了起义部队,把第十师开到赣东铅山。不久,蒋光鼐来铅山,回任十一军副军长,蔡率部随蒋入闽。
此后,蔡廷锴在蒋介石麾下,不断参加了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1930年,蒋蔡两师参加蒋介石对阎锡山、冯玉祥、桂的中原大战。8月17日蒋蔡两师扩编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1931年初,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反革命“围剿”,8月在高兴圩的战役中,十九路军受到红军严重打击,伤亡3000人,蔡本人经冒死抵抗才得以生还。
日军发动“九一八战争”,占我东北,全国一致要求团结抗日。10月,十九路军陆续从江西调赴沪、宁,十九路军总部和六十一师驻南京、镇江,六十师驻苏州、常州等地,七十八师驻淞沪、南翔等地。
1932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派兵来沪,并进一步制造事端,甚至无理要求十九路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