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有何翻译技巧如何提高翻译能力?诗歌翻译和文言文翻译有什么不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文言文有何翻译技巧如何提高翻译能力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自我翻译能力检测(见面礼)

老穆在解析之前,先给大家一道翻译题,你可以借助这次机会检查一下自己的句子翻译能力,感兴趣的同学或家长可以试试。

【翻译句】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文章阅读】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乡里)。惟(思,考虑)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奋力,用力)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同学们,朋友们,你们会翻译了吗?老穆开始揭晓答案啦!如下图:

试题解析

文言文翻译,讲究技巧,但是有前提条件,倘若你掌握不了这个前提条件,技巧对你而言,就一文不值。

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你能理解句中关键实词含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和掌握特殊句式用法。

倘若这三点你不懂的话,学再多的技巧也是白搭。

至于如何提高翻译能力,老穆的建议就是多读、多记、多背、多理解。

【多读】读课内外文言文,尤其是注释和译文,更要精读。

【多记】错误的译句,及时订正在错题集上。重要的实虚词,要及时记在笔记本上。

【多背】课本上的注解要背下来,错题集上的错题也要背下来。120个常规实词,最好能背出来。

【多理解】实词含义要理解着背诵,虚词意义及用法要理解,特殊句式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文言文翻译技巧同样要理解着去掌握,不可死记硬背!

理论知识学习

【1】文言文翻译原则

【2】文言文翻译技巧

试题练习

(译句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译句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文章阅读】

【答案及解析】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诗歌翻译和文言文翻译有什么不同

诗歌翻译和文言文的翻译,有本质的不同:

其一,前者注重诗的意境的再现和诗情的呈现,后者注重对号入座、字字落实。

其二,前者翻译的时候,可以把诗歌的跳跃的思路加以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画面;后者翻译的时候只能是直译为主,关键字词要落实到位,除了补充个别成分外,不能随意增加有关内容。

其三,前者具有一定的再创造性,后者没有在创造的可能性。

下面,我以一首唐代诗歌的翻译——其实是诗歌意境的创造性呈现为例,表明诗歌具有灵活的翻译特点。

【唐诗原作】

五律•咏山泉

储光羲(唐)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原诗译意】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

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山泉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

这山冲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鉴赏指津】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他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

《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本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

教科书里的文言文,有不少地方的解释或者翻译是欠妥的,上课时老师该怎么办

其实不止语文中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很多老师根本不知道错误之处!

如果教师本身专业水平不错,可以给学生规避这些错误,或者对于没有统一标准的,把多种情况都讲解一下。但很可怕的是很多老师自己也不知道存在哪些问题,甚至因为自己专业水平的原因而存在授课的错误,我觉得这存在是非常大的问题的。

以我曾经看过的文言文为例,我是教授物理的老师。因为喜爱古典文学的缘故,自己买的很多语文相关的书籍。涉及到文言文或者唐诗宋词的,我从不看里面的注释,都是自己细细品读里面的意境和含义。

有一次看到了《木兰诗》。里面前四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我印象很深刻,初中的语文教师都是把“唧唧”翻译成“织布声”,但我自己结合这四句意思,品读这四句话总感觉应该翻译成“叹息声”。因为第三句是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能听到木兰叹息的声音。后来又读到白居易先生写的《琵琶行》里面有一句: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问此语重唧唧。这里也是把“唧唧”一词翻译为“叹息声”。

但毕竟不是专业出身,自己不敢妄下判断,就去请教了很多语文老师。最开始语文老师都是果断的告诉我就是翻译为“织布声”,我把《琵琶行》拿来做对比,他们也是讲不出个所以然来,扯来扯去,最终结论也是“织布声”。原因很简单,教参上翻译为织布声,就这样按照教参教。

后来请教了一位老教师,通过多方查询资料告诉我,就应该翻译为“叹息声”。

这个事已经过去有几年了,现在我看网上两种翻译都有。这本身没什么,文言文,理解不同,翻译结果不同。

但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很多老师对此也是一知半解或者只知道照本宣科,拿着教学参考,依葫芦画瓢,给学生讲解。自己连最基本的思考都没有。或者说,自己也没有深入的读过、理解过文言文,就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

我觉得这种教育太可怕了,事后一想,如果自己的孩子交给诸如此类的教师,自己能放心吗!

难怪现在社会上不断的提出一些理论:现在的老师都是当年班级里的差生(好学生谁来当教师),能教好学生吗?

作为教师,听到这话感到心里很不舒服。但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教师是需要迫切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

例如我所教授的物理学科,我以前也替一些学校面试过很多物理新教师,可以说有一小部分应聘物理的教师对物理也是一知半解,但由于大部分学校急缺物理教师,也是一概全招。甚至一些非本专业本学科的人来教某一学科,这在小学初中应该都不新鲜。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目前的这个发展水平,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因此,对于题主所提问题,我觉得应该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严格教师资格考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才是正道。

有没有文言文翻译软件

百度翻译中有文言文选项,但是使用起来,并不是太实用。以下图片可以看出,经典著作中的句子,百度依靠大数据应该能比较准确的翻译,但是随便敲去一个自己写的句子,翻译就不准确了。去国万里,准确的翻译是:离开国都万里远。

文言文是一种高度凝练语言,简单的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自由,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等。古代文人写作,有时候也有许多省略现象,甚至为了讲究句式的形式美感会特别的使用一些技巧,因此,开发出这样的软件几乎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阅读文言文,有许多工具,古代汉语词典是必须的,但是不可能依靠一部字典来学习文言文,我们更多的时候要去读文言作品,弄清楚文言文写作的基本方式,由浅入深地阅读一定量的作品,这样便能获得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了。

手机上比较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