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是什么意思(有句老话,三思而后行,这里面的三思是什么是思危思变思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有句老话,三思而后行,这里面的三思是什么是思危思变思退么

“三思而后行”原话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指做事小心谨慎,思考周全后再行动。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何谓三思?

“三思而后行”中的“三思”意思有很多,可以理解为让人们从三个不同的纬度去思考问题。比如:你、我、他;过去、现在、将来;危险、变数、退路等。

在这句话中,“三”也可以作为虚数,理解为多次,表示考虑的次数多、范围广,慎之又慎。

二思还是四思?

“二思”还是“四思”的争论,主要来自对孔子原话的理解不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一些人认为,孔夫子认为季文子三思还不够,要再思一次才可以行动,也就是需要“四思”。也有一些人认为,“再”是第二次的意思,孔夫子是让季文子第二次思考后,就可以行动了。

正确的“三思而后行”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个人更加倾向于第二种,也就是“二思”。据史料记载,季文子姓季孙,名行父,谥文,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因为他做事情过分的小心、谨慎,孔子听说后,才让他不要想那么多,把握机会。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一些事情需要你决断的时候,往往是机会与危险并存的。机会稍纵即逝,考虑好事情并快速的把握时机才是我们正确的做法。所以我们需要全面的“一思”,分析利弊,然后在“二思”后作出决断。

思虑太多、太过谨慎,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进而演化成小器。并且机会也不会呆在这儿等你半天的。

若木语

谨慎本身不是坏事,太过谨慎就另当别论了。不是所有事情的决断都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很多大事往往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提高“一思”的全面,而不是增多思考的次数。


(文/若木 图/网络)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句话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谢邀。这句话哪里有什么文化意义。不过,这句话对我们还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如此稳重的人,何必三思呢?

季文子,从名字看,是鲁国大夫。文,是他死后国君赠给他的谥号,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论语》不是孔子所做,是他的徒子徒孙,在他死后收录整理的。能够获得“文”的称号,表明季文子聪敏,好学,文质彬彬。这样一个稳重,谨慎的人,遇到事了还要三思而后行,三,在这里是约数,表示反复权衡。孔子听说后,便纠正到,考虑两次就行了。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做什么事,都要把握好分寸,有些关紧事,等你拿注意,你磨磨唧唧,等想好了,黄花菜也凉了。这就叫,聪明的人,不违时,也不失时。

可见,做事,尤其是教育孩子,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如果是子路,孔子肯定会对他说,怎么能再思之呢?应三思而后行。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出身,个性,品行,教育孩子时,要因人而异。

有一回,子路问:闻斯行诸,孔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之,孔子答,闻斯行之。你看,同样的问题,答案却不同。子路问,是不是听到就做呢?孔子说不行。而冉有问,听了就做咋样?孔子说,行。有学生很疑惑,孔子就说了,子路,胆子太大,我得压压他。冉有却胆子太小,遇事退缩,我得鼓励鼓励他。这就是孔子的灵活,高明之处。再看看现在,我们教育孩子,能不能深入了解孩子,能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

所以,再思,和三思都是因人而异。东吴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拜相之后,由于他性情浮躁,有大臣就劝谏他,遇事要十思,意思是要反复斟酌。结果还是因为行为草率,不能深谋远虑而被夷灭三族。

儒家强调君子要三思而后行,这是为什么呢

君子要三思而后行

人在社会中生存,无论是对社会,对工作,对生活,还是对家庭,在说话、办事时皆需三思而后行。这不仅是一个做人的规范,也是一种责任。

一、对社会、对工作的三思而后行

人一出生便与社会结缘,从生至死皆与社会无法脱离。人之生存,又需要找一份工作,无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为老板,都是一份工作。既工作,那么就要和社会中的人交往,就要办理所需办理的事。

事物的解决自然是人,人与人交往的是否舒适,能否顺畅自然就需三思,三思之后,即可知悉怎样才能做好事情,再去行动。

三思是一种为你、为我、为他的赋予责任的思索,而不是为达一己之利,不择手段的思索,因此他是君子之为。“君子三思而后行”,以促使行为有益无害,尤其不伤害他人。“利他”而为之,君子之道。先利他,同时回予你的皆是“利他顺己”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和谐、共荣。

因此,君子要三思而后行,利人利己。

二、对生活、对家庭的三思而后行

有人说:生活是我自己的生活,家庭是我自己的妻儿老小,为何还需三思而后行?是的,可以这样想,也可这样做,但是否有些自私了呢?

家有八旬老母,母亲就不是这样想的,每每的她想到的是子女“他们过的怎样了,还好吧!”。这是做母亲的一种心念,一种责任心。而子女呢?对父母做事时,也应先想一想她的感受,尤其老人家有心节时,子女应三思,怎样才能更巧妙地解决母亲的不愉快,不应该随意为之。三思而为之,是做子女的一种孝道,一种责任。

家有妻儿需你照顾,需你去调和家之氛围,使之“家和万事兴”。这样就需做丈夫的常常想想妻子的心愿,子女的愿望,而不可做孤注一掷之“一言堂”、“大男子主义”。家是一个温馨之所,也需我们去三思家人的感觉,体悟妻儿在你撑起的这片兰天下的舒适度和幸福指数。

故而,想做一个谦谦君子而不落俗套,谈何容易。君子需三思而后行,利他,让你周边满是和谐。我们应向君子看齐,做人、做事“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你觉得指的是哪”三思”呢为何

三思而后行,“三思”的本意简单的理解就是多考虑考虑,避免冲动,避免盲目,达到做出的选择无悔无憾。

非要把一个简单的,极平淡的词教条的公式化解释,那只能生搬硬套地给你一个较贴切的结论:那就是参考过去,预测未来,权衡眼前 。

个人拙见 ,不代表多数 。

为什么说“三思而后行”,又说“再,斯可矣”

古人曰:三思而后行。又曰:再,斯可矣。在下认为这两句话非常精典。它的意思是告诉人们作任何事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干,一旦考虑成熟就不能犹豫不决,忧柔寡断,这样什么事情都作不成。同时应该提醒的是这两句话不能凭数字去理解。三,再。如果作一件事只考虑一次,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就去实施,是会失败的。

三缄其口,三思而后行是什么意思

三缄其口(sān jiān qí kǒ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三思而后行, 意思是:做事谨慎,小心稳妥,教我们做事前多思考、考虑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