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为何被称为人类的死亡禁区,这个地方到底有多“神秘”?新疆罗布泊沙漠,真的有沙民存在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罗布泊为何被称为人类的死亡禁区,这个地方到底有多“神秘”

到过罗布泊的人大多有去无回!传说彭加木在这里神秘失踪;传说这里有吃人的蜥蜴;传说这里的沙民没有脉搏依然能存活。

罗布泊绵延万里的沙漠,时刻都在吞噬生命,这里杳无人烟,人迹罕至,虽然因为形似耳朵,被称为“地球之耳”,但是人们更愿意称它为“死亡之海”。

罗布泊沙民

即便像贝爷这样的野外生存探险家,在罗布泊这样荒无人烟的沙漠中,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对于进入罗布泊的人来说,生存下来是最终目标,探寻未知领域才是根本目的。

因为,罗布泊的恐怖皆在于它的神秘!

形似耳朵的罗布泊

首先要了解一下罗布泊是怎样形成的。

罗布泊曾是一片绿洲,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然而现在,它却成了可怕的魔鬼三角洲。

罗布泊地处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后来,因为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导致河水完全干涸。

20世纪70年代,罗布泊完全干涸后,周围的所有生物全部枯死,沙漠以最快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罗布泊地区便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

罗布泊

此后的罗布泊寸草不生,成为了沙漠的一部分,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进得去,出不来”,而罗布泊也成为了“死亡之海”

可见,如果一旦有人进入了罗布泊,面对的不仅是无尽的沙漠,而且还没有水源,即便是曾经繁荣的古丝绸之路,发展到今天也成为了一条死亡之路。

罗布泊存在千年,慢慢成为了今天的无人区,也并非真的没有人敢进入,但是大部分进入罗布泊的人都有去无回,历史上有两起罗布泊失踪死亡事件,给想要去罗布泊的人敲响了警钟。

穿越罗布泊:彭加木失踪事件和余纯顺死亡事件。

  • 1、彭加木失踪事件

“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我准备用自己的骨头让新疆的土壤多添加一点有机质。”

这段话是彭加木在1956年写给郭沫若的,没想到一语成谶。

右边为彭加木

四十年前,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至今为止都没有找到他的踪迹,是死是活无人知晓,此事也一度被传为罗布泊的神秘事件,衍生出了很多说法和故事版本。

彭加木是国家的科学院士,上海生物化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可多得的人才,致力于为建设新疆作出贡献。

彭加木

1956年-1980年间,彭加木不仅致力于研究工作,也在与癌症病魔作斗争,前后三次进入罗布泊研究自然资源,却在第三次进入罗布泊后一去不返。

彭加木失踪后,军方对罗布泊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但是都没有找到彭加木的踪迹,随着他的神秘失踪,这件事情也逐步演变出许多故事版本。

其实,彭加木的失踪与他的大胆和冒进分不开,事情的真相没有那么多神秘色彩。

当时的彭加木,带领着科研队伍第一次从南北方向成功穿越了罗布泊,有了这一次经历后,彭加木希望可以深入罗布泊腹地继续研究,但是队员们都不同意。

被拒绝后,彭家木带队回到了基地,但是他仍然不死心,在向上级进行了汇报后,第三次行动得到了批准。于是,彭加木带领科研队准备第三次进入罗布泊。

科研队员

这次出行的科研队伍一共有11个人,彭加木担任队长,其中除了生物学家、化学家、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还有司机、电报员、保卫员,他们之间并不熟悉,相处还需要磨合

出发后,彭加木一路上不断与队员发生了争吵和摩擦,经过了千辛万苦来到了罗布泊东岸的木库杜克,此时的气温已经到达了50度,环境极度恶劣。

更让人绝望的是,此时汽车的汽油已经所剩无几,粮食和水也越来越少了,队员们都陷入了生命的威胁中,集体建议立马和驻军求助。

但是,彭加木拒绝了这个建议,认为用直升机送水花费巨大,本着不给国家添麻烦的想法,独自一人出发去寻找水源,他并没有将这个想法告诉队员,只是留下了一个纸条,悄悄离开了

彭加木失踪地点

我往东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

这是彭加木留下的最后只言片语,然后就消失在了茫茫沙漠中,从此没有了音讯,而这件事情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测。

彭加木墓碑

  • 2、余纯顺死亡事件

要说到野外探险,余纯顺可谓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的足迹踏遍中国,这是他曾经许下的诺言。

如果说,余纯顺能徒步穿越世界第三极的西藏,王者归来,那么罗布泊对于他来说,也是必定要挑战的目标。

没成想,罗布泊成了余纯顺生命的最后一站。

余纯顺

1996年6月,余纯顺决定孤身穿越罗布泊,但是,这时候的罗布泊酷热无比,对于徒步探险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

尽管身边的朋友都劝说他暂缓计划,但是余纯顺没有听进去,对于他来说,这次穿越的胜率是百分之百的。

按照余纯顺的计划,五月底六月初从库尔勒出发,徒步穿越罗布泊,考察楼兰,然后从罗布泊南岸直达甘肃敦煌,行程100多公里,历时40多天,摄制组将对他进行跟踪拍摄。

其中,从土垠经过罗布泊最后到达孔雀河旁的前进桥,这段96公里的路程,将由余纯顺独自完成,预计时间是三天

余纯顺徒步路线

然而三天后,余纯顺并没有在约定的时间,来到前进桥。当时的摄制组和救援队着急万分,立即组织了三支队伍,对罗布泊展开了搜救。

余纯顺失踪的第二天上午十点,搜救队员终于在罗布泊的湖心找到了余纯顺的帐篷,余纯顺已经遇难了。

当时的罗布泊天气炎热,为了保障余纯顺的安全,摄制组每隔7公里,在沙子中掩埋了全天的食物和水,但是,即便如此周密有计划地穿越,还是以余纯顺命丧罗布泊告终。

在后来的探测分析后发现,沙漠中的路变幻莫测,余纯顺最后偏离了实际路线,走进了一条岔路,一路向东南方向走去。

余纯顺岔路走错

高温、迷路、缺水,这些都成了谋害余纯顺的凶手。

按照余纯顺的遗愿,他被搜救队员埋葬在了罗布泊,留下来的,还有他的勇气和坚韧。

余纯顺墓碑

即便是,有着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有着周密的安排和布控,即便如余纯顺,也很难从罗布泊活着出来,在这片沙漠中,危险随时都在等候着人类。

但是,罗布泊并非一直都是人类的禁区,这里曾经出现了2度文明。

罗布泊曾经出现过2度文明,一个是3000年前的小河文明,一个是2000年前的楼兰文明,这两种文明最后都神秘消失,这也给罗布泊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在3000年前的小河文明中,罗布泊有一个巨大的湖泊,水草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