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序原文及翻译(《新乐府序》原文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新乐府序》原文是什么

原文是:新乐府序(白居易)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

新乐府简介: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另有朱哲琴的《新乐府》音乐专辑。

主要特点:

一是用新题。从建安时代起,文人乐府也有少数写时事的,但多借用古题,反映现实范围既受限制,题目和内容也不协调。新乐府则自创新题,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也有一些自创新题的,但内容又往往不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是从杜甫创始的,但还不是所有新题都写时事。新乐府则专门“刺美见(现)事”,所以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便全都列入“讽谕诗”。

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因此尽管实际上它们全是“未尝被于声”的徒诗,但仍自名为乐府,并加上一个“新”字以示区别。这从音乐上来说,是徒有乐府之名;但从文学上来说,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体现了汉乐府精神。概括地说,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这因事立题,经元结、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作者:白居易

求《新乐府序(白居易)》部分翻译 急!感谢回答的人!

(原文)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
《诗三百》之义也。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译文大意)
序说:所有九千二百五十二句言词,断为五十篇。
《诗三百篇》的宗意。
总而言之,为君王、为臣子、为黎民、为物、任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的。

白居易新乐府序翻译,急急急!

清虚道人欣赏霍桓痴情,告知真相,指点他找到青娥。二人欲回家,遭武父阻拦,霍桓被关洞外。在清虚道人提醒下,霍桓以药锄凿山,迫武父送出青娥,夫妻一同下山返家。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红线毯⑴   忧蚕桑之费也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⑵;   染为红线红于蓝⑶,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⑷,红线织成可殿铺⑸;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⑹;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⑺。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⑻;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⑼;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⑽。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⑾!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⑿!

新乐府序翻译

新乐府序翻译的翻译如下文所示:

序说:所有九千二百五十二个字,断为五十篇。每首诗的句和字没有固定的格式,句数和字数根据要表达的内容来决定,不受诗歌形式的束缚。采用每首诗的第一句作题目,在全诗的末尾几句中 明白地 点出主题和写作目的,这是继承了《诗三百》的优良传统。

其语言质朴浅显,想见到的人容易明白的。其议论坦率而感情激动,想知道的人警惕的。作品中所写的事情,都是经过考查而有根据的。其词句通畅流利而有音乐性,可以传播到乐章歌曲的。总而言之,为君王、为臣子、为黎民、为物、任事而作,不是为诗歌而作的。

原文: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 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 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介绍: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

新乐府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体诗。虽辞为乐府,已不被声律。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