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邦惊诧论》中的几个词的解释?友邦惊诧论原文出自什
发布时间: 2023-07-17

关于《友邦惊诧论》中的几个词的解释

文明”“秩序”等表现了强烈的讽刺和憎恨。运用精炼传神的语言,模拟“友邦”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口吻回击敌人。……这些语言运用巧妙,穿插自如,含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再次,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

友邦惊诧论原文出自什么

《友邦惊诧论》出自鲁迅文集·杂文集·《二心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各地爱国学生先后三次到南京举行请愿活动。开始,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学生采取欺骗手段,说什么要依靠“国联公理之判决”,要学生回去“安心读书”;后来竟下令枪杀学生,打死打伤一百多人,还发出通电给学生加上了种种罪名,并说什么学生行动引起友好国家(指美、英、法等国)的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家将不像个国家了”,要求各地军政机关对学生严厉镇压。在这样一个险峻的时刻,鲁迅先生挺身而出,从反动电文中拎出“友邦惊诧”的谬论进行批驳,写下了这篇时事短评《友邦惊诧论》。鲁迅用他那支又泼辣、又幽默、又锋利的笔,揭露了极端凶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投敌卖国罪行,揭穿了极端凶恶的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友邦惊诧论的历史背景

鲁迅的《友邦惊诧论》写于1931年12月20日至21日(最后一段是补写的)主要历史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