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居士李
发布时间: 2023-07-17

2021-07-08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1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本传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但这一说法存在许多矛盾。不知由何原因,李白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李白就出生在那里。在他五岁时,随家从碎叶迁居到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不过李白说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可知他早年受过良好教育。[1]

•所处时代

唐代

•别称

李十二、李翰林 、李供奉、李拾遗、诗仙

•好友

贺知章,怀素,孟浩然,杜甫,高适,汪伦,元丹丘等

•主要经历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轶事典故

1.名字由来。一种说法是取自幼时李白自做诗“李花怒放一树白”,取头尾做名。二是李母梦太白金星,故而生白,取其名。

2.李白搁笔。黄鹤楼有崔颢诗,李白登而望其诗,自愧不如,于是搁笔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主要作品

乐府古题《古风五十九首》

拟古乐府诗《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

歌行《襄阳歌》,《扶风豪士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古朗月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绝句《独坐敬亭山》,《劳劳亭》,《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诗歌艺术风格

1.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2.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

3.想象变化莫测,往往发想无端。意象之间的衔接也是大跨度的。

4.李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如大鹏,巨鸟,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向。如清溪,明月,白鹭,白露等。

5.李白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最感亲切的是“月”。[3]

•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1.杜甫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李白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 个性魅力。

3.在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个性,有着巨大的魅力

李白的诗词,想象力丰富,用词夸张,肆意汪洋,飘逸高远,读上几句,我们仿佛可以穿越到那个时代,和他一起把酒临风,高歌畅饮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可能是历史上最骄傲的诗人。

他曾被进入翰林院,在皇帝贵妃面前写过诗。不过写这首《将进酒》之时,他已经被皇帝“赐金放还”,光荣下岗。

之后的一段时间,李白经常和他的好友岑勋(诗中的岑夫子)和元丹丘(诗中的丹丘生)喝酒,借以排遣内心的不平之气。值得一提的是,元丹丘是当时的著名道士,因此李白的思想也受到了他很大的影响,在这首《将进酒》中也有所体现。

李白一上来就先声夺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用流水来比喻时间,出自《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汉乐府中也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句子。紧接着,李白写到,时光匆匆流逝,自己的两鬓也有了白发。

之后,李白承接曹操《短歌行》中的含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既然时光一去不复返,不如和知己好友喝个痛快!

几杯小酒下肚,李白的眼神变得迷乱,思绪纷乱,开始在席间发出豪言壮语:我李白,不甘心做一个庸庸碌碌的人,千金钱财对我来说都不值一提!

不过正是这样瑰丽的想象和极致的夸张,才让李白的诗词具有别样的魅力,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