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2021年三伏时间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2021年三伏时间是怎样的

  • 01

    2021年三伏天具体时间: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为头伏(10天);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为中伏(20天);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为末伏(10天)。

    2021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如下:

    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 为头伏 10 天;

    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为中伏 20 天;

    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为末伏 10 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两种情况。

2021年三伏天和三九天时间表

一年中有四个季节,其中夏季最热冬季最冷,夏季里面最热的时间是在三伏天,冬季最冷的时间则是在三九天。人们常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说的就是这两个时间段,非常适合养生保健。那么2021年三伏天和三九天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1、2021年三伏天和三九天时间表

2021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一伏:2021年7月11日(六月初二)-2021年7月20日(六月十一);

中伏、二伏:2021年7月21日(六月十二)-2021年8月9日(七月初二);

末伏、三伏:2021年8月10日(七月初三)-2021年8月19日(七月十二)。

2021年三九天时间

第一天:2022年1月8日(农历 二零二一年 腊月初六)

第二天:2022年1月9日(农历 二零二一年 腊月初七)

第三天:2022年1月10日(农历 二零二一年 腊月初八)

第四天:2022年1月11日(农历 二零二一年 腊月初九)

第五天:2022年1月12日(农历 二零二一年 腊月初十)

第六天:2022年1月13日(农历 二零二一年 腊月十一)

第七天:2022年1月14日(农历 二零二一年 腊月十二)

第八天:2022年1月15日(农历 二零二一年 腊月十三)

第九天:2022年1月16日(农历 二零二一年 腊月十四)

2、三伏三九是什么时候

三伏和三九分别是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三伏天是根据夏至节气和干支纪日法推算的,为期30~40天。三九天则是“数九”天的第三个“九天”,冬至节气开始要“数九”即从冬至节气起数九个“九”,每个“九”有九天,共81天。九个“九天”数完之后就会进入温暖的春天。三伏和三九天都是要从农历来推算的,并不是固定的某个农历或者公历日期。

3、三伏三九是节气吗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三伏和三九并不是节气,但它们的时间都是要根据节气来推算的。三伏天要从夏至节气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三九天则要从冬至节气的第三个“九天”开始数。三伏天会经过小暑、大暑、立秋这三个节气,三九天一般是在小寒节气期间。

入伏是几月几号2021年

2021年入伏从7月11日开始

初伏第1天:2021年7月11日

初伏第2天:2021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1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1年7月14日

初伏第5天:2021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1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1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1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1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1年7月20日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7.11-8.19】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简介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入伏到来怎么吃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尤其是三伏天期间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症状更是对脾非常不利。

那么三伏天该吃些什么好呢?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另外,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入伏时间怎么算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