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西楚霸王项羽设的“鸿门宴”,历史上还有哪些类似的宴会?项羽设鸿门宴是为了杀刘邦吗你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除了西楚霸王项羽设的“鸿门宴”,历史上还有哪些类似的宴会

谢邀。

公元前207年,刘邦兵临秦都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项羽很快领兵直奔关中,刘邦因实力不济,不得不带领少数亲信赶到鸿门与项羽会面,在随后的酒宴上发生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惊心动魄,这也是鸿门宴的来历。

在随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类似“鸿门宴”的宴会发生过很多次,悦史君参照王世东先生最新上市的《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一书中的记载,给大家举几个东汉定远侯、西域都护班超,在平定西域过程中发生的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第一,于阗国智取大巫师

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奉汉明帝刘庄,显亲侯、奉车都尉窦固之命,第二次出使西域,可在于阗国,他不仅遭到有北匈奴的于阗王广德的怠慢,于阗大巫师还以“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为由,企图夺取班超一行人的好马。

班超表面上痛快地答应了于阗王广德的要求,但提出要请于阗大巫师本人亲自上门来取马。

于阗大巫师气势汹汹地来到班超等人的驻地,双方还没寒暄几句,班超一个眼色,两边埋伏的刀斧手就一刀结果了大巫师。

于阗王广德在班超的震慑下,一起攻杀北匈奴使者,于阗国也重新成为东汉王朝的属国。

第二,前疏勒王忠聪明反被聪明误

东汉元和三年(公元86年),背叛了的前疏勒王从康居王那里借了一些兵马,据守在损中,并与先前的仇敌龟兹国勾结,双方商定由前疏勒王忠派人向班超诈降,得逞后里应外合攻灭班超率领的汉军。

前疏勒王忠给班超写了一封投降信,班超没有拆穿,而是将计就计命他亲自前来,把投降表递给班超。

前疏勒王忠以为班超已经中计,带了几个亲随就跑去见班超。

班超私下安排刀斧手埋伏在大殿四周,前疏勒王忠等人到来后,班超为他们举办了隆重的酒宴,看起来一团和气。

可就在宴席中,班超突然怒斥前疏勒王忠忘恩负义,狼子野心,就在前疏勒王忠试图反抗之际,班超击掌招出刀斧手,直接将他就地斩杀,前疏勒王的随从也全部被杀。

前疏勒王忠死后,班超趁群龙无首消灭了他的部众,西域南道就此被打通。

第三,连环计定焉耆、尉犁、危须三国

东汉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决定拿下西域三国焉耆、尉犁、危须,他先是调发龟兹、鄯善等八国的军队共七万多人,武力压境,接着又放出烟雾弹,声称要给他们一些礼物,迷惑住了焉耆王广和他的大臣北鞬支等人,最后又定下一个时间,声明要宴请焉耆、尉犁、危须三国国王,并表示到时候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赏赐。

焉耆王广、尉犁王泛及北鞬支等三十多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前来拜见班超,但焉耆国相腹久等十七人害怕被杀,都偷偷逃跑了,危须王本人也没有来。

宴会开始后,班超突然变了脸色,责问焉耆王广:“危须王何故不到?腹久等所缘逃亡?”

随后喝令埋伏在大堂四周的武士把焉耆王广、尉犁王泛等人全部捆绑起来,并把他们全部带到当年西域都护陈睦所驻的故城,全部斩杀,然后把所有的首级送往京师。

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纷纷交纳人质到京师洛阳,表示归服东汉王朝,班超也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后被汉和帝刘肇册封为定远侯,班超也被后人称为“班定远”。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去阅读王世东先生的《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目前全网有售,感谢!

(写有趣的历史,说不尽的传奇,我是悦史君,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项羽设鸿门宴是为了杀刘邦吗你怎么看

显然不是,《史记》中关于“鸿门宴”的描写,只是司马迁的一种文学创作而已。

古往今来,饭局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平台,也是阴谋诡计施展的重要平台,各种各样的饭局不可计数。

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鸿门宴”,因其惊险和戏剧般反转的结局,成为了所有尔虞我诈饭局的代称。

假如项羽听了范增的建议,那就没有汉朝了,因为这是项羽打败刘邦最好的一次机会。

一切只要项王点个头,刀斧手拥出,咔嚓一声,整个历史就改写了。

所有《史记》的读者都觉得这场饭局惊险之极杀机四伏,然而,鸿门宴真的有那么惊险吗?

据《史记》记载,饭局发生的时间在公元前207年冬天,地点在鸿门,参加者共有4人,项羽、项伯、范增和刘邦。

这是一次很高级别的宴请,一个西楚霸王,一个汉朝开国皇帝,还有范增、项伯,大名鼎鼎的留候张良不够资格坐只能站着。

这也是一场老中青三代的聚会,主人项羽26岁,客人刘邦50岁,范增70岁,项伯和张良年纪差不多,都是40多岁。

就在饭局前一天,刘邦军中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前来告密: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被严重激怒了,传令四十万大军做好第二天攻打刘邦的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意思就是:大家伙儿不要吃饭了,先灭了刘邦这老小子再说。

要不是项伯为了救张良的缘故连夜跑来通风报信的话,刘邦的人头一定已经被戳在矛杆上送到项王面前。

所以,饭局的主题是刘邦携带礼物前来向项王谢罪兼表忠心。

然而,因为项伯的从中说和,项羽得知刘邦“封府库以待将军”,不仅没拿秦王宫中珍宝,而且派人把守,就等着项王来亲自接受。

心中其实已经原谅了刘邦,毕竟他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项伯是他亲叔叔、刘邦比他年长十多岁,大家一起打过仗,是战友。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儿。

那么,现在要杀刘邦的,只有范增。

范增为什么要杀刘邦 ,理由就是:“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首先,这个取秦王珍宝的事,就和曹无伤的汇报截然认同。

其次,范增说叫人望气,发现刘邦有王者之气。

好, 这两个理由事后看来好像能证明范增未卜先知。然而在当时,你要是项王,会相信这两个理由吗?

不取珍宝,政治正确,加分,为我看好珍宝嘛!

望气,这玩意儿秦汉时期很流行,然而真的存在吗?

人头顶上真能被看出来是不是有天子之气?

呵呵,你信吗?

所以,范增的两点理由根本站不住脚,由此推测“鸿门宴”的所谓惊险,基本上是站不住脚的。

正因为项羽一方阵营从未有计划在鸿门宴上杀害刘邦,几年后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阵营给项羽开列了“十大罪状”,里面根本没有提到“鸿门宴”。

因为,“鸿门宴”根本就没有的事嘛。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写巨著《历史》时,也夹杂了无数听来的传说和故事,司马迁同样如此,有“良史之才”,但是司马迁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听故事,反映在 《史记》中,就是会将他认为可信的故事作为信史写进书里。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过分苛求古人。

但是,我们在读史的时候,不妨多提点疑问,多从逻辑上、情理上去考虑,往往很多问题就会有一个新的角度。

谢谢阅读,欢迎点赞,并分享您的观点。

有人说“鸿门宴放走刘邦其实是项羽的本意,前后经过都在其计划中”,是真的吗

为什么要设鸿门宴?意图何在?大摆鸿门宴之后为何又要放走了刘邦?

莫非这是项羽的本意?

据史记载,楚怀王相约刘邦,项羽以及各路英雄。说道,若是谁先进入关中,便可称王。就在当时兵力厚壮的项羽在北路段攻下了秦军主力之时,忽然间听闻在西路军兵力薄弱的刘邦竟比自己快先一步,进入了关中。

公元前206年,刘邦拿下秦王子婴并且约法三章。他派遣人守住函谷关,自己前往霸上驻军。项羽很快带领了40万大军攻进函谷关,这时只有10万兵马的刘邦准备面迎项羽。之后项羽便总是察觉到了刘邦的不轨,是刘邦的手下曹无伤亲口对项羽告密说刘邦有违反之心,再加上项羽的亚父范增之前也一直主张提出说要灭了刘邦,不然的话就会后患无穷。于是项羽就决定要想个法子将刘邦及其军队

微信